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湖河小学 441206
摘 要:减负增效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实践中往往又把握不住分寸,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才能有效地提质减负。
关键词:课程标准 集体备课 减负增效
提高课堂效率,实质上要抓兴趣。要提高课堂兴趣,首先得明白课堂任务是什么,我们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然后寻找出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把这堂课的知识和教学目标结合到这有趣的事例中去。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任务完成了一半。当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抓兴趣中去,哪怕是发现星星般的亮点,我们也要把它渲染成太阳般的耀眼,感染周围学生们的情绪。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才能有效的提质减负。
一、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
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地减少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二、加强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根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并根据各班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以“学生发展为本”,精讲精练,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35分钟的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四、减负增效,重在课前
首先,减负增效要在课前备课上下功夫。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充分条件。“减负增效”减轻的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对我们教师实际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备课要做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明确无误,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定位恰当,教学思路和教学逻辑清晰可见。同时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提供机会和平台,使学生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愉快地、主动地学会尽可能多的知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能力。为此,应花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我们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组内老师展开讨论,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每一位教师说出心中的困惑,反思现在的策略,最后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策略,在组内共享,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我们总结出,课前备课的“四读”、“四想”、“四有”。“四读”即读课标、读教师用书、读教材、读其他教辅书。“四想”即教一科想各科、教本节想本章、教小学想中学、教现在想将来。“四有”即脑中有纲(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方法)。三个“四”,尽管会耗费教师大量精力,增加教师的负担,但教师课前多投入,能换取学生少付出,教师课前增负,能带给学生课堂高效和减负。
五、减负增效,重在课堂
“减负”是手段, “增效”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为了打造快乐课堂,我们语文备课组老师没少想心思,也下了不少功夫。通过“人人讲好一节常规课”、“同课异构”等一系列活动,我们总结出课堂教学中的“三创设”、“三处理”、“三体现”。
“三创设”即创设和谐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疑中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趣中学。“三处理”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三体现”即课堂教学体现基础性、民主性、趣味性。“三三”课堂,抓住了教材要点,抓住了学生特点,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
讲《搭石》一课时,在“研读课文,体会搭石是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环节中,我播放了轻音乐《初雪》。让学生沉浸在静谧、恬静氛围中,陶醉在悠扬、美妙的音乐中,轻轻地闭上眼睛。“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我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之后,让大家慢慢地睁开眼睛,谈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倒影在碧波间的人影在我眼前闪烁着。”“老师,乡亲们踏、踏、踏过搭石的声音在我的脑海里奏响了一曲美妙的音乐。”“老师,就在刚才,我的心情感到无比得舒畅。”
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
有目标,避免随意性。在讲解课文中完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各种方法或近、反义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搭石》一课时,在“理解词语”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大屏幕展现给学生一副山清水秀、碧波漾漾的画面。其间,有身着颜色鲜艳的衣服,手里提着鞋、裤腿高挽,来来往往走搭石的乡亲们,和着人们轻盈的步伐倒影在水中,真是一幅美妙无比的山水画。接着出示:“人影绰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脱鞋挽裤”等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欣赏画面时想到了哪些词语。一向不善于思考,羞于发言的王倩倩同学眼睛一亮,高高地举起手来。“老师,看了画面我想到了‘人影绰绰’、‘清波漾漾’、‘脱鞋挽裤’三个词语。”接着,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大家被王倩倩的出色振奋了。
找出本篇课文中想象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课后及时写下。有了课堂上说的基础,回家完成写的任务就轻而易举。对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
论文作者:王德 高德全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4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老师论文; 词语论文; 绰绰论文; 课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