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个体化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王立超

王立超

黑龙江中德骨科医院 150040

摘要:目的 探究锁骨骨折个体化治疗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同的锁骨骨折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提高疗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锁骨骨折;个体化治疗

锁骨骨折是全身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锁骨位于皮下,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其中锁骨中1/3骨折占76%~82%,锁骨远1/3骨折占12%~21%,锁骨近1/3骨折占3%~6%[1]。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新生儿锁骨骨折也是一种常见的产伤,有报道其发生率为0.84%。现抽选我院收治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锁骨骨折个体化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2例(占66.7%),女性患者16例(占33.3%),年龄8~52岁,平均年龄(32.3±1.2)岁。其中锁骨中1/3骨折29例(占60.4%),锁骨远1/3骨折12(占25%),锁骨近1/3骨折7例(占14.6%)。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具体如下。

2.1紧急处理

对于患肢进行悬吊制动,开放性骨折,先行清创包扎,再进行悬吊制动,待行辅助检查后以明确诊断,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2.2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

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常用于锁骨中1/3骨折或锁骨中外1/3有移位的骨折。

2.2.1复位方法:先用1%~2%普鲁卡因进行骨折端局部血肿内麻醉,患者坐在凳子上,两手叉腰挺胸,一助手于伤员背后,一个膝部顶住伤员后背部正中,用两手反握两肩腋窝向外后上提,使骨折两骨折端被牵引拉开,必要时另二助手一手推顶伤员伤侧胸壁,另一手向外牵拉伤肢上背,协助第一助手缓缓将远骨折端牵开,大多数可自行复位[2]。如仍不能复位,在助手牵引下,术者立于伤员前面,用两拇指及示指摸清并捏住两骨折端使骨折复位。

2.2.2固定方法:折端互相嵌紧,以便进行外固定。粉碎形骨折整复困难,不要求解剖对位,更不宜用暴力复位,以免骨折尖端刺伤皮肤或血管。骨折复位后用“8”字形石膏绷带固定或双圈固定法固定,一般制动4~6周,伤后3~4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3]。

2.3手术治疗

2.3.1手术适应证

(1)锁骨中1/3骨折:①开放骨折;②损害覆盖的皮肤;③两处肩悬吊复合体(SSSC)损伤;④骨折移位>12cm;⑤多发骨折:同侧上肢损伤需早期活动;下肢损伤需拄腋杖行走;患者有神经肌肉疾病不能支配自己的活动,也不能忍受石膏;⑥有移位的锁骨远1/3骨折。

(2)锁骨内l/3骨折:很少需要手术治疗,除非有严重移位或神经血管损伤。

2.3.2手术方式

术者仰卧位,伤侧肩部垫高。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以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横行切口,长短根据病情及手术方式而定。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辨认横过锁骨前上方的锁骨上神经,加以保护,暴露锁骨骨折块。

2.3.3固定方法

(1)髓内针固定:新鲜骨折可首选髓内针固定。可采用直径3.2mm,一半长度带螺纹的Steinnmnn针或粗克氏针固定,采用克氏针固定时针尾必须折弯,以免克氏针移位。术后以三角巾或吊带保护6周,8~10周骨折初步愈合后,可拔除内固定。

(2)钢板螺钉固定:对于粉碎性的锁骨中段骨折,也可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可用小型动力加压钢板或小型重建钢板,钢板至少应有6孔,以保证固定效果,钢板最好置于锁骨上方[4]。也有使用小型Hoffman外固定架治疗锁骨骨折的报道,可用于新鲜锁骨骨折和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3)锁骨外侧端骨折:锁骨外侧骨折复位后,可使用2枚经肩峰的克氏针加“8”字张力带内固定。也可根据骨折块的大小,还可使用小T形接骨板进行内固定。对于粉碎性骨折,可应用3.5mm的重建接骨板固定。近年来,常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

(4)锁骨内1/3骨折:一般移位不大,只需吊带保护止痛,早期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有神经、血管合并损伤时,需行手术治疗,内固定应慎用,以免损伤局部重要结构。

2.3.4术后处理

(1)锁骨中1/3骨折:术后悬吊7~10日,在悬吊期间进行肩关节钟摆活动、肩关节水平以下活动锻炼和肘关节屈曲,6~8周骨折愈合后进行肩关节水平以上活动锻炼,进行增强肌肉锻炼[5]。术后3个月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2)锁骨外l/3骨折:悬吊时间为术后4~6周,以后锻炼与锁骨中1/3骨折相同。

2.3.5术后并发处理

(1)骨折不愈合的治疗主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加植骨。小的锁骨远端骨折不愈合可行骨折片切除,喙锁韧带重新缝合于锁骨远端。

(2)锁骨慢性感染也可行锁骨远端骨折片切除术。

3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4讨论

上肢外展位倒地时肩部着地是造成锁骨骨折的常见受伤机制。高能量直接暴力(如车祸伤)是成人锁骨骨折的第二大原因。间接暴力如跌倒时,手掌、肘部或肩部着地,传导暴力冲击锁骨发生骨折,多为横断形或短斜形骨折。直接暴力可从前方或上方作用于锁骨,发生横断形或粉碎形骨折。粉碎形骨折的骨折片如向下移位,有压迫或刺伤锁骨下神经和血管的可能;如骨折片向上移位,有穿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的可能[6]。幼儿多为横断或青枝骨折。对于不同的骨折选对治疗方法非常重要,确切的治疗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本研究中两组锁骨骨折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3例(占54.2%),有效9例(占37.5%),无效2例(占8.3%),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中,显效8例(占33.3%),有效10例(占41.7%),无效6例(占25%),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不同的锁骨骨折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提高疗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连杰,胡华,许涛.锁骨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4).

[2]姜锐,李来月,孙权.保守治疗锁骨骨折40例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7,7(12).

[3]詹兴洪,董乃健.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19):45-46.

[4]白志东.锁骨骨折治疗方法及内固定选择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81-82.

[5]楚永杰,王猛,郭鹏,潘磊,马宏林.不同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2):140-141.

[6]赵国辉.42例锁骨骨折手术与非手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6).

论文作者:王立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锁骨骨折个体化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王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