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煤矿井下防灭火论文_李元德

浅析煤矿井下防灭火论文_李元德

西安煤业公司 吉林省辽源市 136201

摘要:火灾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井下火灾一般处于煤层之中,而井下一旦发生火灾就会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将直接危害井下员工的生命安全。针对煤矿井下防灭火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煤矿井下;防灭火;方法

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而煤矿井下火灾尤为突出,井下火灾一般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尤其是煤炭自燃往往发生在采空区和煤柱里,其燃烧过程比较缓慢,外部征兆不太明显,火灾初期人们一般很难察觉,这就给灭火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随着煤矿开采时间的推移,采空区面积不断增大,密闭逐渐的增多,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如果密闭的管理跟不上,就会导致矿井的防灭火任务相当繁重。目前,我矿实施了以下几点防灭火方法,且效果非常显著。

一、矿井火灾事故的基本内涵

1、火灾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

矿井火灾简言之就是煤炭的自燃,主要因素包括煤炭本身特性、煤堆实际情形、空气温度湿度情况、开采现场的煤层地质情况、通风状态以及采煤工序等,除此之外就是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准、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设备设施的配备以及技术操作水平等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煤炭自燃所需的条件

(1)煤自身具备一定的自燃倾向性,这样才会发生煤炭的燃烧,而其煤堆的堆积方式也应该是破碎式堆积,并且堆积厚度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只有满足了这个最基本的条件,才能实现煤炭与空气的充分接触,这样就会发生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热量,在达到一定的堆积厚度的煤堆中,也就有了热量的储蓄,热量的不断积累就可能会引起煤炭的自燃。

(2)煤炭堆积环境要具备良好通畅的通风环境,现场良好的通风状态能保障充足并稳定的氧气供应,这样煤炭与氧气之间反应的过程才能持久,产生的能量才能足够多,达到自燃的程度。

(3)热量要容易积累凝聚,在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反应产生的热量的积聚主要取决于稳定的风流速度,如果工作面的风流速度过小,氧气的供应量就会不足,这样煤炭是不容易自燃的;如果是风流速度过大,热量也不容易凝聚,就不会发生自燃现象,经过统计风速一般在0.1-0.24m/min之间,是比较容易发生煤炭自燃灾害的风速界限。

(4)要达到煤炭的自燃发火期,破碎的煤堆从低温

经过不断地与氧气反应,然后慢慢积累热量直到可以自燃,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而这个时间段也就被称为自燃发火期。

二、灭火的有效执行措施

1、注氮方式

通过注入氮气的方法实施灭火,可以在火灾现场任何空间位置进行任意扩散,这样就可以把空气中的氧气慢慢排挤分散,使火区中氧气含量降低就可以有效控制火势,最终实现扑灭火灾的目的。或是促使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这样煤炭与氧气不会发生反应,也就不会氧化导致自燃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阻化剂灭火方式

阻化剂是在煤炭表层铺设一些物质,可以起到阻止隔离的作用,比较常见的阻化剂有CaCl2、MgCl2、NaCl、Ca(OH)2、水玻璃等,当将这些阻化剂铺撒到煤炭表层时,这些阻化剂就可以吸收空气中存在的水汽,从而形成一层液体形式的保护膜,就可以将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离,也就有效阻止了煤炭的氧化反应,同时,这些盐类的阻化剂具有强吸水性,使煤炭总是处于一种湿润的状态,而水分的蒸发也会带走煤炭自身的热量,这样就可以保证煤堆温度难以持续升高,从而就彻底遏制了煤炭的自热乃至自燃情况,实施阻化剂灭火一般利用的是喷雾装置或是一些输液管道等,以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3、胶体方式

利用胶体实现防灭火措施,是后期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措施,它可以有效实施降低温度、阻止煤炭氧化、凝聚水分以及堵漏等功能,是实用性比较强的一种模式,能保障液体在有效时间和区域内产生胶凝,从而可以围住高温区域,极力发挥降温作用。同时还可以解决灌浆以及在注水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泄漏状况,除此之外,临近1000℃的火灾区域不会发生汽化现象,而只会因为水分的蒸发渐渐的缩小,这样就可以确保灭火过程的安全度。

4、三相泡沫措施

三相泡沫是由黄泥浆、氮气、水三相物质构成,水里面还可以加上一定比例的泡沫剂,以降低浆液的表面张力,改变煤炭表层的湿润度。浆液与气体在通过发泡机的过程中,会运用浆体和氮气自身的动能对三相回合液体做功,这样就会逐步形成了很多三相介质的泡沫,然后利用了泥浆形成的覆盖、氮气的隔离性以及液体吸热降温的特性可以进行有效防灭火。

5、均压通风方式

均压通风防灭火方式主要是利用了风门、风机、调压气室以及可以改变风流方向的流动线路等,均衡通风巷道和其他巷道的风流大小、方向,从而达到防灭火的目的。其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包括有边眼畅通均压方式、预埋管路导风均压方式、回风巷道设置调节风门均压方法等,这些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或开采方式进行合理地选择。

三、防灭火的其他措施要求

首先,就是严格的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监督监控制度,委派技术人员进行各项指标的监督管理,实施每日的定时定位的指标统计工作,每月统计数据曲线图,收集详尽可靠的数据资料,以达到防灭火的目的。其次,做好开采工序的合理布局,提升煤炭的开采率,减少遗漏现象,从源头上遏制煤炭自燃概率,因为在采空区如果存煤量大,发生火灾的概率必然高,其危害性也会更大。最后,就是合理铺设工作面的通风设施,根据现场的瓦斯含量、煤炭堆积情况等,科学安排风量,合理建立通风设施,并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

四、对于开采前煤炭自燃的预防治理

通过探讨导致煤炭自燃的多方面因素与条件,整理详细的基本资料信息并制定预防措施,将自燃发生率降到最低。

五、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空区防灭火的技术也在进步,不论是采用什么样的防火技术不外乎是抑制煤的氧化进程,使遗煤缓慢氧化。结合煤矿地质特征和开采方法选择合适自己的防火方法,只有选择适合的防火方法,才能更有效的防止采空区自燃。

参考文献:

[1]詹迪忠.浅析煤矿井下防灭火[J].科学与财富,2013(9):327-327.

[2]高树军.浅谈如何做好煤矿矿井防灭火[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154-155.

[3]赵明友.对矿井防灭火与其防治措施的分析[J].城市建筑,2013(22):210-210.

论文作者:李元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浅析煤矿井下防灭火论文_李元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