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太平镇小学 万源 636350)
【摘 要】:新课标下的课堂施教水平是课改中的重中之重。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实施课堂教育的基本着力点是鼓励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施教策略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得和合作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主捜索、合作交流。改变原来课堂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发展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的设置的。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课时,老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小白兔由于骄傲输了,小白兔不服气。今天小白兔不同乌龟赛跑了,它要同小狗赛跑,你们猜猜看,谁会取得胜利?同学们一致猜测应当是小狗跑第一。这时播放课件:小狗和小白兔进行比赛,小狗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得了第一名,小狗看到小白兔获胜,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发现要看比赛公平不公平,实质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兔跑的路线是不是一样长,小我跑的路线是正方形周长,小白兔跑的路线是圆的周长,过方面的知识以前没有学过,出于对问题的好奇,学生深深的被问题所吸引,从而陷入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又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二、常态自主探索让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学生面对新的、带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趣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的钻研、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千万不能教师代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讲《年、月、日》一课时,课前老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年历,上课时让同学观察年历,你能得到那些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得出31天的7个月,30天的有4个月,有些年份的2月是29天,有些年份的2月是28?天,再进一步探讨为什么有的年份的2月是28天,有些年份的2月是29天。同学们跃跃欲试,陷入了积极的探索中。年、月、日内容的学习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揭示,从而使这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观察、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三、设置探知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师设置探知氛围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査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能使学生在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学习。在讲《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这节课,老师请同学们都当校长,比一比看准有领导才能。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校向学生家长承诺四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超过40分钟。一天,李明奶奶找到校长说:昨天李明的作业写了70分钟,老师留的作业太多了。请问各位校长,面对这个问题,您准备怎么办吧?同学们针对这个现实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想出了多种办法,最后认为最好的办法应当是:对全班同学的作业时间进行统计,形成一个表,看看全班其他同学的作业时间是不是在40分钟之内,只有李明例外。这种方法最有说服力。新知的教学在同学们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展开。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学们享受到了创造的喜悦。
四、培养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后,学生已掌握了获取新知的方法,在这之后应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数学走进生活的现实中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一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圆的周长》中,学生能根据缠绕法和滚动法、折叠法测算出圆的周长。这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屏幕上小白兔跑的路线,用我们刚才探讨出的方法还行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组织讨论,……同学们纷纷动手进行验证,从而走过了科学家探索问题的道路。同学们运用数学方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教师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渗透了观察、猜想、验证的合情推理的思想方法。学生的数学意识不断増强。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施教水平中,要充分把握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常态化地实施有效性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论文作者:谭宗炯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数学论文; 同学们论文; 教师论文; 小白兔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7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