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环节的思考——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人民大学论文,为例论文,人才培养论文,管理学院论文,信息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79.2 档案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档案学理论根源于而且应用于档案工作实践。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越来侧重于对实践工作的反映、对实际问题的解答,现代档案学专业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要求。二是综合性、交叉性较为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记录方式与档案载体发生巨大变化,现代文件、档案管理对于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档案学从纯粹的社会科学逐步演变为兼具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同时,随着现代文件、档案管理越来越嵌入组织的业务流程,融入机构的信息资源管理,档案管理越来越需要综合运用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经济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关系的理论与方法,档案学的交叉性特点相应地越来越突出。上述两个特点决定了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更加讲究教学方法,应对既有教学方法实施革命性的变革。如何构建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改革和完善适应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环节,是高校档案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已有实践,谈谈在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教学环节选择的一些思考。 1 影响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环节选择的教学理念 作为一门应用型社会科学专业,档案学通常采用的是一些社会科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环节,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每种教学环节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性,合理的教学环节选择是要以档案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和基础的。 1.1 教法与学法同步改革发展,重点在学法 教育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碰撞与融合的过程。因此,所谓的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开展互动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在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只重“教法”而忽视“学法”。 持传统观念的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教学中的教,一提教学方法就往往只重“教法”,忽视甚至完全不谈“学法”。传统档案学专业的教学活动过于偏重教法,导致教学效果较为失败。档案学的学科性质以及新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效益效果的更高追求,要求改变教学活动的这种状况,正确理解且更加注意讲究教学方法。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来都包括教与学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教法”与“学法”同样科学,教学活动的质量才会有切实的保障。 从目前我国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看,应当实现教法与学法的同步改革发展,而且重点在相对薄弱和滞后的学法方面加大革新发展的力度,更多地去努力探究和推广应用“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让教法变成一种引导,而学法则是教学过程的主线,教法应随学法应机而动。“教学互动、以学为主”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体现为研究型课程的设计。所谓研究型课程,不是指老师们是如何围绕某一课程开展研究活动的,而是指如何让课程的内容变成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研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与学都变成一种互动式研究行为加以展开。一些诸如科技档案管理学或企业档案管理学的课程,可以在学生已经具备档案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采用实践教学或文献教学等方式,根据教师提供的讲授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身的实践或者阅读文献提出问题,展开后续讨论与研究,从而增强学的活力,促进教学的互动。 1.2 共性教学法与个性化教学法同步改革发展,重点在个性化教学法 依照教学重点保障的对象数量形态的差异,教学方法可以分为重点保障培养对象群体需求的共性教学法和重点保障培养对象个性化需求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两种。鉴于我国的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还需要在带有很强规模化色彩的高等专业教育框架内完成,因此,保障群体需求的共性教学法也需要不断发展完善,但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毕竟是一种个性化色彩强烈的特殊高等专业教育,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专业教育中长期以来在个性化教学方法方面因缺乏动力一直处于缓慢发展态势,为此,在档案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应当以更大的力度优先重点发展有利于个性发展的个性化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自学、小组学习、独立设计等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等),以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为主的教学方法(启发法、论证法等),实践教学方法(现场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教学游戏、练习等)等都属于个性化教学方法,应当在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发展完善。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个性化首要的是给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发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展示机会,减少条条框框的限制。例如,我院建立了学生自我设计、管理的web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设立研究课题,将课堂学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题研究中;在档案文献编纂学课程学习中,学生们自主确定编研选题,开展网络编研的探索和研究等。 1.3 传统技术手段支撑的教学法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支撑的教学法同步改革发展,重点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支撑的教学法 依照所需要提供支撑的技术手段的不同,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传统技术手段支撑的教学法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支撑的教学法两种。两种教学法在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都有特定的应用价值,都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但考虑到后者在当前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还比较薄弱,而这种教学方法在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发展前景且符合档案学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应当将发展重点向这方面侧重,即加强研究大力推广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支撑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 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作为支撑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类型的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开始改变教学工作的样式,给教与学都带来诸多的方便和便利,甚至可以完成过去根本不能想象的事情。一方面,它可以辅助部分课程内容教学。我院自2004级开始在档案学专业教学计划中新增设了实验档案馆实践内容。整个课程全部在网络和计算机环境下完成,课程内容侧重于贴近信息时代需求的实用性领域。同时,学院安排有经验的老师予以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使学生结合课堂教学,提前了解并直接参与管理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它可以取代一部分传统的教学过程,如针对电子文件的归档和元数据捕获等学习内容,在机房搭建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模拟环境,让学生亲自上机完成学习内容。又如,它还可以取代部分教学环节的传统形式,如针对某一课程设立专属微信群,通过微信进行课程相关内容的交流与信息的分享,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乐趣。 此外,随着网络课程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档案学方面的相当一部分课程都可以采用网络形式,相应的一部分学业完全可以通过选修学习时间更灵活、自主选择余地也更大的网络课程的方式完成。 2 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在教学环节安排方面的特点 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在教学环节安排上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 2.1 坚持“多环节相结合”教学 档案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很多属于交叉领域,涉及知识内容较为复杂。如企业档案管理需要将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具体的业务活动相结合,电子文件管理需要将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等。这种复杂多领域性决定了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要坚持“多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讲授、讨论、习题、作业、实习、实验、案例分析、观摩、模拟、对抗辩论、方案规划、撰写论文、考试考查等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有关要求将它们有效地组合起来综合运用,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安排予以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我院根据档案学专业实验课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在若干专业课程设置了配合课堂讲授的实验式专业教学环节。例如指导档案学专业本科学生组建学生“实验档案馆”,主要收集、保管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学年、毕业论文的电子版本及其他学生们需要的其他文件档案,并提供给本校老师和学生利用。该档案馆由本科同学自主管理,档案馆馆长以及档案馆各内部职能部门(如收集部、整编部、利用部、宣传部等)的负责人均由学生轮流担当。通过将讲授、实验和模拟三个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2 大幅度精炼讲授环节 教师的教学内容讲授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基础,以及教学内容繁复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的尖锐矛盾,特别是创新人才智力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决定了讲授在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比率要比一般高等专业教育低。讲授可以较大幅度地被精简、压缩。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将不再需要系统讲授,讲授的功能将从系统灌输和传授系统的知识转变为答疑解惑、要点提示、学习方法指导、方向导引、启发思考。讲授精炼后节约下来的教学时间和其他教学资源将让渡给其他对培养对象智力能力发展有更高价值,有更好学习效果的其他教学环节。如我院在《文书学》课程教学中,缩减了课堂讲授的内容,增加很多带有实战模拟的情景教学内容设计,学生们可以扮演文件生成、处理等一系列流程中的不同工作角色,生动地进行文书处理流程的学习。 2.3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中的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以受教育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同时,以智力能力发展为根本的培养目标要求,也需要培养对象通过实践才能将各种知识转化为智力能力。这就使强化实习、实验、模拟、案例分析、观摩、习题作业、对抗辩论、方案规划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成为一种必需。 比如,对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而言,实习具有其他一切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用,需要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给予重点保障。我院近十年来一直在进行档案学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群的规划和建设,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包括中共中央组织部、统战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档案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北京双高人才发展中心、上海市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和安徽电子文件中心、青岛市档案馆、广州市档案馆、绍兴市档案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产业部赛迪研究院、万方数据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档案馆、重庆钢铁集团公司、三峡总公司、中粮集团、清华紫光、长城战略研究所、IBM、微软、百度、GOOGLE等。形成了由国家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一批具有不同背景、不同特点、不同行业组成的实习基地群,进而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环节、实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实习的热情与实习的质量,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环节选择的注意事项 每个教学环节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产生最高的有效性,因此,在为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活动选择教学环节时,要因内容制宜、因对象制宜、因环境制宜、因条件制宜。 3.1 因内容制宜 教学环节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教学内容的性质、功用不同,教学过程就会有不同的需要和要求,教学环节的安排就会有所不同。因此,选择教学环节需要充分研究分析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功用,不能把教学环节的安排搞得千篇一律,这是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的。例如,案例分析比较适合于科技档案、企业档案这类与具体业务实践活动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尤其是在学生掌握档案管理学一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此类课程中引入案例的讲解与分析,一方面可以避免授课内容的无谓重复,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强这些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提升学习效果。相比较而言,作为前期学科基础课的档案学概论则可以讲授为主,这样更易于引导刚接触专业的学生掌握好基础专业知识。 3.2 因对象制宜 教学环节的安排还要视培养对象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方面,不同教育层次的培养对象,在教学环节安排上需要有所不同。比如,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基础不同、阅历不同,教学环节没有差异就会浪费教学资源,降低教学效果和效益。再如,档案学包含许多具体的课程种类,培养对象的研究方向不同,教学环节的安排也可以有所不同,只有当教学环节安排顺应和尊重了特定学科专业教学活动的特点时,才能保证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才能对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产生正面价值。又如,培养对象有无档案实际工作经历,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也需要有所差异,对于缺乏档案实际工作经历的培养对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否则一般情况下则相反。 3.3 因环境制宜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构成环境的文化因素、管理因素、人员素质能力因素、风气氛围因素、制度规范因素等有所不同,在对特定教学内容的教学环节安排上就会有所不同。一方面有来自环境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一方面也有来自环境的制约约束作用,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都会对教学环节的选择构成显性的或者是潜隐性的影响。如果教学环节的选用超越了环境因素的许可限度,或者将无法真正实施这些教学环节,或者难以收到预计的成效。 3.4 因条件制宜 教学环节的实施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比如基本的师资条件、设备实施条件、文献资料和案例条件,以及必要的资金保障等是不能缺少的,否则,教学环节将无法真正得到实施。因此,选择教学环节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条件因素的制约性影响,在没有基本条件的情况下不能勉强。如果这些教学环节确属必要,比如必须安排档案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践,那就需要首先去创造条件,建立实习基地或联系实习单位,基本条件具备了再行实施。标签:档案学论文; 大学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论文;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实习经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