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_职业教育论文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_职业教育论文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中国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到90年代中期已经成为同普通教育并行和沟通的教育序列,在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走向21世纪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本文试就跨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趋势作一概述。

1、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培训的总规模将继续扩展。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未来劳动就业的格局客观上构成了庞大的就业培训需求。据测算,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1990年为7.3亿,2000年达8.1亿,2020年达9.26-9.61亿。90年代将有2.76亿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每年约有2700万人。这些就业劳动者的城镇人口中受过大专教育约占5%,中等职业教育约占20%,初等职业教育约占30%,未受职业培训的约占45%。而现有教育培训能力仅能满足60%城镇就业人口的培训需求。这种预测当然并不完全准确,但它说明了职业培训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展的趋势。

2、职业教育层次在稳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有适度高移的趋势。按照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在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和中等以上发达地区的农村将以初中后即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为主,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还要按需适当发展各种形式的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包括初级职业学校、初中二年级再加不同时限的职业培训等)。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技术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也由于城乡劳动者文化程度的提高,一部分职业岗位的从业人员需要接受在高中文化基础上或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高一层次的职业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工业企业的生产现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复杂的生产装置的操作人员,知识含量高的第三产业的基层管理和业务运行人员等等。

高等职业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所谓职业教育的属性是指它的培养对象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为主(其中包括一部分专业要以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艺水平为基础);所谓高等教育的属性是指它是在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包括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第三级教育。如何在这两者结合的基础上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这是一个需要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创新的课题。我国将通过几条途径进行试验:一是相当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尤其是工科、农科、财经管理类学校,从专业设置、培养规格到课程设置、培养途径等方面,改变学术型培养模式,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推进教育改革;二是大多数职工大学,按照行业发展需要办成综合性教育培训中心,成为行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基地;三是10多年来新建的职业大学,要走职业性、地区性、综合性的办学路子,成为地区综合性的职业教育中心,今后高等教育着重发展社区性短期高等教育机构,亦应以这种办学模式为主;四是少量有条件的中等专业学校(包括个别技工学校),按照职业需要和可能办成初中毕业五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包括高级技工和技师培训机构),以适应某些技术、管理和技能相结合的职业岗位的要求。我们将通过这些不同途径的试验,逐步形成既有共同特色,又具多样性的高等职业教育,以满足现代化建设对高级实用人才的多种需求。

3、职业教育适应终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系统。从传统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属于终结性教育,且专门化强,服务面较窄。但是,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职业变动和职业技能的更新加速,使劳动者在一生中将会多次变动职业和更新职业技能,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人们一生提供多种、多次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根据这种客观要求,职业教育各个层次的不同教育机构横向之间应尽可能融会贯通: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不以培养技工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分工而设校,也不以就业方式的不同(国家安排就业和自主择业)而分设不同学校,而以其不同服务方向即不同产业(如一、二、三产业)和不同行业(如机电、经纺、交通、医疗卫生、金融、商业等)设置综合性教育机构,以便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可以自由选择,构建复合型智能结构,在就业时有更大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不论是区域性教育机构,还是行业性教育机构均应尽可能综合化,拓宽专业服务面,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经济技术结构变动中对高级技艺人才的需求。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纵向之间也需要开拓相衔接的渠道,例如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若干需要职业实践经验的专业和需要有中等技能基础的专业,应优先或主要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并有实践经验的学生,这样既能培养出有高级技艺和技术应用(管理)人才,又能建立起与普通教育相并行的职业教育序列,有利于人才结构和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为具有不同禀赋的社会成员提供多种成才途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多种多样的人才群落。

4、职业教育将着眼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通过多种形式逐步建立同普通教育相渗透和沟通的机制。当代经济、科技和教育一体化的趋势表明,在一个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体系中工作和生活的社会成员,不仅需要有适应本行工作的职业素养,而且需要有适应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组织系统不断变化的全面素质,这就决定了现代教育既有分流教育、又有综合教育的趋向,实行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的渗透和沟通是顺应这种趋势的现实选择。这种选择包括:在中小学教育中除了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外,应按不同地区的实际需要,渗透部分职业教育的因素;在高中阶段教育分流的同时,适当发展一部分综合高中,在进行综合教育的基础上适当推迟分流;在职业学校中适当加强文化科学基础教育,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开拓普通高校通过必要程序,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途径,职业学校也可寻求通过必要程序吸纳普通学校毕业生的途径等等。总之,职业教育要置于现代教育体系之中,同普通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成为一个开放的、多样的、灵活运行的系统。

标签:;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_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