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桑梓镇医院 417625)
摘要:目的 分析细针单独穿刺手法在剖宫产腰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124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通过随机划分的方式,将患者具体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患者,每组62例,A组患者实施腰腹联合穿刺麻醉,B组患者为细针单独穿刺麻醉,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疼痛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对比分析其异感、误入血管和导管不入等症状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穿刺成功效率分别为91.9%(57/62),98.3%(61/62),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进行置管并发症、穿破硬模、穿刺疼痛、穿刺部位触痛对比时,B组各项指标较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产妇手术过程,细针单独穿刺手法的应用,比较符合微创特点,尤其是穿刺点损伤情况方面,但其可控性较差,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加强。
关键词:细针单独穿刺;剖宫产;腰麻
现阶段,我国进行剖宫产手术时,椎管内麻醉的应用比较常见,大部分医院会将腰麻硬模外联合麻醉作为重点,该方法是通过针内针的技术手段得以进行,而对于细针单独穿刺腰麻而言,其主要是通过细腰麻针的直接穿刺,以达到最佳麻醉效果[1]。我院选择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124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患者予以细针单独穿刺,具体应用情况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124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通过随机划分的方式,将患者具体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患者,每组62例。在A组患者中,其年龄为23-32岁,平均(27.5±4.5)岁,体重为67-82千克,平均(74.5±7.5)千克,身高为158-173厘米,平均(165.5±7.5)厘米,手术时间为(26±6)分钟。B组患者中,其年龄为24-32岁,平均(28±4)岁,体重为68-80千克,平均(74±6)千克,身高为160-171厘米,平均(165.5±5.5)厘米,手术时间为(27±6)分钟。全部患者的ASA分级均为Ⅰ-Ⅱ级,并未患有血液系统和心脏等疾病。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开放上肢静脉血管,输入300至500ml晶体液、阿托品、麻黄素稀释备用。进入手术室后给予鼻导管吸氧(3L/min)并对血压、心率、氧饱和度进行实时监测[2]。取出一次性麻醉穿刺包(YY0321.1-2000,宁波骏马医用器械厂生产)进行操作,规格选择:硬膜外穿刺针16#、腰穿针5#。患者采取右侧卧位,用安尔碘对腰2~3椎间隙进行消毒,并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逐层浸润,给予正中直穿。A组穿刺成功后再予以细针硬膜外针的穿入,脑脊液出现回流后注入药并进行硬膜外导管固定;B组采取细针单独穿刺,脑脊液回流后注入药物并拔出细针。两组患者进行药物选择时,均以0.375%盐酸布比卡因为主,剂量1.2ml,时间为8秒。在患者平卧后给予500毫升羟乙基淀粉,如果心率每分钟低于60,或者收缩压在90mmHg以下,及时给予阿托品、麻黄素[3]。在完成手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测定,在维持平稳状态后送至病房。与此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穿刺部位红、触痛情况进行观察,避免患者出现不良症状。
1.3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0.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均数加减标准差,即±s,而计数资料表达方式为率,即%,当组间进行对比时,主要是通过t和X2予以检验,如果P<0.05,则表现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两组患者进行分别麻醉候,A组和B组穿刺成功效率分别为91.9%(57/62),98.3%(61/62),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进行置管并发症、穿破硬模、穿刺疼痛、穿刺部位触痛对比时,B组各项指标较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比较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近几年剖宫产几率持续提升,尤其是在产妇害怕疼痛的基础上,经常会将剖宫产作为分娩首选方式。目前,伴随微创手术的发展,需要在确保产妇手术和麻醉安全基础上,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从而减少产妇痛苦[4]。在对剖宫产产妇进行麻醉时,腰腹联合穿刺麻醉、细针单独穿刺麻醉的麻醉效果比较理想,均具有起效迅速和阻滞效果好等特点,因为局麻药的使用量较少,所以,患者出现局麻药的中毒几率较低,经胎盘后对胎儿造成较少影响。由于细针破口较小,且阻力相对较大,比较容易操作者的感知,在韧带与肌肉方面的损伤小,穿刺成功几率和前者比较接近[5]。与此同时,因下腔静脉受到足月妊娠子宫的压迫,导致椎静脉血流量的升高、椎管静脉怒张,最后在穿刺、误入的条件下引起硬膜外腔的出血。有关文献报道显示,0.2%-2.8%妊娠者会发生硬膜外腔出血症状,尽管其他置管未入及置管,但神经异常情况仍然比较常见,在硬膜外针穿刺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为穿破硬膜,且发病率在3%以上。对于细针单独穿刺麻醉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在本次研究中,腰腹联合穿刺麻醉组中4例患者出现术后头痛症状,在进行补液和激素等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少部分患者出现术后腰部疼痛,产生原因较多,如穿刺过程操作粗暴或刺伤韧带等引发的继发感染,发病率超过2%,且穿刺部位出现局部性红与触痛,可以短时间内自愈。由此可见,在剖宫产腰麻过程中,对于细针单独穿刺手法的应用,其优点主要表现为:穿刺点的损失小,可以降低硬膜外的血肿,同时实现麻醉后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控制。但是,由于细针腰麻不易操作,因此,此项操作需要由丰富临床经验医生进行,如果无法达到最佳麻醉效果,则可以通过追加麻药的方式,以提升其整体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管剑峰,孙晶,王学敏,等.坐位细针腰麻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4,35(12):1105-1108.
[2]刘纳新,黄杏琼,江金环,等.新型轨道式腰椎联合穿刺针行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22):3554-3557.
[3]徐延德.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联合应用的优点[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4):2371-2371.
[4]颜世永.25G针单次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4):10736-10736.
[5]姚启武,黄永连,王敏.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9):96-97.
论文作者:侯应长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手术论文; 两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产妇论文; 时间为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