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科
【摘 要】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CT及MRI影像诊断结果,分析其影像特征,探讨其对于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7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经CT及MRI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患者的CT及MRI影像特征表现为骨质破坏、附件受侵、椎管狭窄、脊髓受压、椎间盘受累以及椎旁软组织脓肿,即可将其确诊为脊柱结核。其中MRI对于脊髓受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而对于其他病变情况的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与CT相比,MRI对于脊柱结核临床诊断的敏感度更高。结论:CT及MRI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中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建议联合运用,以进一步提升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脊柱结核;CT;MRI;影像学诊断
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骨与关节结核,属于继发性疾病。脊柱结核主要发生于腰椎部位,存在明显的疼痛感。脊柱结核的早期症状为轻微疼痛,经适当的休息后即可好转,容易受到忽视,在临床诊断中与其他疾病相互混淆[1]。而随着病情的加剧,其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对其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为了提高脊柱结核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应用影像学诊断方法,了解患者病情发展,为了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8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CT及MRI在脊柱结核临床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骨科2014年7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脊柱结核患者,以上患者均通过病理或者临床确诊,排除合并有脊柱血管瘤、脊柱外伤等脊柱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最高龄75岁,最低龄23岁,平均年龄(44.1±10.5)岁。
1.2方法
1.2.1CT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使用64层螺旋CT机,对脊柱部位进行平扫,检查椎体的病变情况。合理设置球管电压(130kV)、电流(140~280mA)、层厚(5mm)以及层间距(5mm)等参数。软组织窗、骨窗重建,使用通过多平面重建(MPR)、矢状重组以及容积再现(VR)三维显示,分析其影像结果,从中观察椎体、附件骨、椎间盘的具体情况,分析钙化、椎管狭窄、脊髓受侵的严重程度。
1.2.2MRI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使用GE 1.5T超导型MRI仪器,对其颈胸腰椎进行矢状位、横轴位的扫描。在T1WI序列扫描当中,TR为400~800ms,TE为11~14ms;在T2WI序列扫描当中,TR为1800~3000ms,TE为100~120ms,设置矩阵(512×256)、FOV(280×280)、层厚(4mm)以及层间距(5mm)等参数,获得MRI影像资料。由两名影像学诊断专家综合分析CT和MRI影像诊断结果,并得出一致性的结论,将该结论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2]。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CT和MRI影像,其主要显示为骨质破坏、附件受侵、椎管狭窄、脊髓受压、椎间盘受累以及椎旁软组织脓肿等特征,其中CT和MRI检查在CT和MRI的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其他类型脊柱病变方面的诊断结果对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脊柱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
3.讨论
脊柱结核是肺结核、消化道结核或淋巴结核的继发性疾病,通过血源性感染而产生,其患者颈胸腰椎部位发生病变,引起骨质破坏、脊髓受压以及椎旁软组织脓肿。由于脊柱结核的早期症状轻微,且无特异性,容易受到忽视,在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导致其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造成病情的恶化[3]。为了更好的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需要加强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采用CT和MRI等影像学诊断方法,其对于脊柱结核病变的敏感度高,能够确定其病变范围,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CT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能够发现骨质的细微改变,在对骨质破坏的诊断方面准确率高。根据CT影像,能够从中了解附件受侵、椎管狭窄、椎间盘受累以及椎旁软组织脓肿的发生情况,但是对于脊髓受压的显示并不清晰[4]。而MRI则利用MPR和VR技术,能够更加清晰显示椎间隙的具体情况,通过多平面、多方位和多序列重建图像,以更加清楚的观察椎体的病变情况,其影像显示比CT更为清晰,其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较高,但是对于细小骨质改变的诊断不如CT[5]。
综上所述,在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当中,在CT及MRI影像诊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在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联合运用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其对于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冰.脊柱结核的CT及MRI影像诊断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2):1774-1775.
[2]赵绿洲,杨守珍,王志永,吴晓玲.19例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诊断价值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06):978-980.
[3]杨虹,李雪霜,陆通,郭玉林.CT与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6,7(08):593-597.
[4]王莉莉,盛海萍,雷军强,郭顺林.CT、MRI在脊柱结核中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02):71-72+76.
[5]邓清文.脊柱结核的CT影像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08):69.
论文作者:王建东,黄建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脊柱论文; 结核论文; 影像论文; 患者论文; 脊髓论文; 价值论文; 骨质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