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娟
贵州省毕节市第二实验学校 551700
摘要:所谓的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侧重不同的方面,例如学生的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我发展等等。但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校培养出的都是高分低能的学生,不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本文通过教学研究对当前的校本课程时间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实践、探索研究。
一、开发学科核心素养校本化的重要性。
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很多学校都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我们之所以要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这是当前世界各国都探索的教育话题。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业余生活不够丰富、缺少时间创新。因此,让核心素养校本化,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丰富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显得特别重要。
二、现阶段小学核心素养校本课程改革的现状。
校本课程也就是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学校的老师根据本学校学生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切实符合学校现状、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从而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重点小学,具有一定的教学实力,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声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正在起步,但核心素养校本化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路,存在很多困惑:如体系不清楚,氛围不浓,师资力量缺乏等等,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就迫在眉睫了。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策略。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教学是有效的。评价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依据,一定要多方面多元化。例如,和语文相关的课程在评价的时候可以每日检查背诵、定时定期检查诵读质量。还要设定详细的晋级标准:童生秀才、举人、状元等等。可以在校内的黑板报上张贴,这些优秀学生名单,这样也能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的参加与校本课程相关的活动。
(二)积极寻找学科校本课程资源。
从当前《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我们能够发现,我们有必要继承和传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提高自己的民族责任感。所以说学校要积极的寻找语文学相关的校本课程资源,也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当地是戏剧之乡、还是一些文人墨客的故乡。那么可以引入一些与戏剧相关的文化,也可以举办“诗书漫步”为主题的活动。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诗人的纪念馆故居,参观相关的感恩寺、道观等等。
(三)对校本课程主题进行明确,对资料广泛收集。
在学校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校园里自主发展,合理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学校要制定明确的校本课程主题,例如“我的校园我做主”,这门课程是由学生投票选出的。包括“我的纪律我管理”、“我的考试我诚信”等等,这些都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制定规则,遵守规则,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协商合作,就能不断发现自我价值,也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发挥师生的能动性,不断优化教材的开发。
首先,要从任课老师和学生中选择组建每一门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充分交流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经验,明确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主要目标。接着设计课程的内容,在保证完成国家教学标准的前提下进行内容的补充。所以老师应该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我们以英语为例,如何让学生能在这个环境里利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把课本中比较难的一些文章整合成口语材料。还可以,在教室里创办一个英语角,或是进行演讲比赛,形成全班学习的好氛围。还要利用好朗读和背诵这两个环节,让学生能够接收更多的语言知识,这样才能弥补语言环境缺少带来的不足之处。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发多种特色课程:心理活动课、京剧越剧学习等等,这样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
(五)教材体系的多元化。
之所以开展校本课程就是为了解放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说教材题材一定要多元化,以核心素养体系为指导,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开展教材编写,如“数学家的爱国故事”,也可以以学科的形式开展“英语文化节” 等等。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把假期的作业转变为校本课程题目,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完成。为学生制定“一周家长”“一周义工”相关的活动题目,学生完成作业后要回到课堂进行沟通交流讨论自己的心得。[1]
(六)加强宣传,整合社会、家庭、学校力量,优化实施环境。
学校要想更好的实施校本课程内容,就要和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联合起来,营造一个好的文化环境。可以开展“在感恩中成长的校本课程”与学校、社区和家庭联合起来引导学生,家长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学生在社区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孝顺父母,感恩的人。
(七)加强评价,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我们必须要改变当前的评价方式,为了吸引学生和老师,记得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我们要把第二课堂的分量提高。第二课堂成绩也算入最终的期末成绩里。校本课程的考试评价不仅仅局限在书本纸笔上,学生的态度、行为处理事情的方式、设定的方案也作为评价的标准。[2]
(八)全面建立校本课程,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想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必须要改变当前的教学方式,完善校本课程。以人为本、以素养为本。把传授知识的课堂变成解决问题的课堂,把学习知识的课堂变为培养学生各项技能的课堂。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而是要进行全方位的延伸。校本课程不仅仅延伸了当前学科的知识,还要充分的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3]
总结: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校本课程实践的开发,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王立宽.彰显学校特色滋润学生成长:关于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教育,2014(3).
[3]熊福建,王金涛.成长在“问学”路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深度建构与教学改革实验[J].小学教学研究,2016(11).
论文作者:邓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校本课程论文; 核心论文; 学校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程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