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欲论文_彭菁

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欲论文_彭菁

摘要:探索欲是指教师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欲望。在生物教学中,正确地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怎样去正确的获得知识,从人才素质上看,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索欲;情境事例

一、探索欲对于中学生的意义

什么是探索欲?就是一个人对于未知领域想要去探知的想法,就像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样,人类之所以有了它才会有想要获取知识的心态。在高中时期,学生的生活和心态正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每天被各种的学习和测试积压着,长久机械式的学习下去,就会磨灭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对任何事情探知的欲望并没有那么强烈了,只是机械式的重复着安排的工作,随之而来的就是缺少了创新的想法,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难以发挥自身的长处。所以探索欲对中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二、如何在生物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欲

1、改革生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效教学的结果从本质上看,不是预设知识的顺利传递,而是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基于已知去探究未知而获得新知。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的那样:"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得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研究问题的基本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知识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日常教学中,我们常采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往往通过将现实世界的一些真实问题中容易引起学生思维冲突的部分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矛盾的地方呈现出来,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思维的探究和知识的建构,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2、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研究性课题?

开展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的探究性活动,能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更复杂的理解,还使学生学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使他们了解了开展科学调查所需的基本步骤,以及从社会生活中直接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调查结果的一般呈现方式,等等。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思维,而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备条件。

3、培养多向思维

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伽利略曾言:"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这种多向展开的思维形式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特点是灵敏、迅速、流畅、思路开阔,它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应只局限在使学生增加知识点的辐射面,关键是要帮他们学会找到知识间的新组合、新关系,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发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联系,使思维更具灵活性、变通性,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做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有原有事物的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产生质变后才表现为"前所未有"。所以创新实际上是"有中生新",任何人都无法脱离自己的经历凭空设想。因此,注重培养学生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的品质,就是为他们的创造能力营造基础。

4、帮助建立整体性思维

我们所研究的生物界本是一个枝节众多,结构繁杂,相互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无论是构成一个生物体的各种细胞,还是组成整个生物界的各种生物,它们并不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反观我们的传统教学,却很少教会学生从总体上观察学科知识系统。例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总是不自觉的将一个教学内容从单元中孤立出来,成为孤零零的一个点,失去了与单元内其他教学内容,以及与其他单元相关内容的呼应整合。教师的这种"点状思维"也直接引起了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的缺失。因此,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防止孤立地看待问题,防止出现"只看到树叶,却不见森林"的情况。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通过一些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时"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有多种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如小到一节课的知识线索的把握,大到总复习时寻找一个模块的内在联系。它们都能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善于抓住重点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能够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三、如何看待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欲

在繁重的学习中,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等不良的学习状态,而时间长了学生的潜意识中就会自然而然的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参加考试,换句话说学生之所以学习,复习,就是为了参加考试,但学生学习的目的偏移了本身的意义,学习是为了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能创造出价值,创造出其本身应该发挥的光芒。通过之前的学习方式,学生只能在其规定好的框架中进行探索,但是学生跳出这个舒适区后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生物课是最贴近生活的课程之一,学生可以通过生活更加明白生物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原理,并且更容易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此种方式,触及到其他方面,逐渐变成一种学习方式,也就形成了自主的探索欲。

结束语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并不是强制性的让学生去接受知识,而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多策略、多角度的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满兴趣,怀着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会让我和学生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另外,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并非只有刚刚描述的这些,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学习中主动去寻找线索、理清思路,探寻各章节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从而构建起有效的生物学习模式。这既能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难度,减轻课业负担,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由被动式接受变为主动去学、去探究,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杏. 生物实验教学培养高中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D].广州大学,2019

[2]薛敏.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论文作者:彭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欲论文_彭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