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现代化看综合竞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竞争力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城市现代化,反映的是城市经济、社会及生活方式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研究对象是一个特定城市,而不是一个国家。包括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自然领域的生态化和价值观念的理性化及其相互间的互动过程。它不仅由自身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条件所决定,而且会受到周边环境和整个国家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一般意义上说,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会提高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对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起着推动和影响作用。
城市竞争力反映的是一个城市整体的竞争水平。现代城市的竞争有政治、文化、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还有发展机遇的竞争,但在和平时代,城市的竞争将越来越体现在综合竞争力上。综合竞争力是指该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通常包括:1、综合经济实力、2、综合服务实力、3、科技创新实力、4、环境发展实力、5、政府管理实力、6、市民综合实力。
二
城市现代化与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密切的联系。一般地讲,对于同一城市,其现代化指标越高,综合竞争力就会越强,对于不同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强弱的标志并不只在于经济总量的多少,而更主要地体现在一些质量指标上,质量指标深刻反映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健康”状况,无论是判断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高低还是评定综合竞争力的强弱,质量指标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综合经济实力
GDP总量和人均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以及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的最重要指标。2000年,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0.5亿元,人均GDP约270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但在京、津、沪、穗和深圳5大城市中,北京的人均GDP位居第四,低于深圳(为深圳的55.8%)、上海(上海的64.0%)和广州(广州的64.7%),仅略高于天津。人均GDP只相当于基本现代化标准的45%,相当于香港等现代化城市的1/10-1/4;是高度现代化标准的18%,不足纽约等高度现代化城市的10%。
第三产业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化水平。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实力就越强,综合竞争力就越强。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基本上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基本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仍未达到现代化标准(为基本现代化标准的89.7%,高度现代化标准的83.3%),与国际城市相比,北京市第三产业差距明显。2000年,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为58.3%,与纽约,香港等国际城市比,差距大多在20个百分点以上。
2、综合服务实力
事实证明,越是竞争力强的城市,服务业也就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人民生活水平与综合服务实力呈正相关,所以从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就可最直接地看出一个城市的综合服务实力。
恩格尔系数通常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2000年,北京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为36.3%,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已跨入富裕型阶段,但与国际现代化城市相比,北京市的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比东京(19%)高20.6个百分点,比纽约(14%)高25.6个百分点,比香港(12%)高27.6个百分点,比新加坡(20%)高19.6个百分点。应该说明的是,由于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消费没有完全通过商品货币得到反映,如职工住房、公费医疗、水电煤气、市内交通、文教福利等支出中国家还给予部分补贴,因而人为缩小了消费总额,使得我国的消费结构与国际现代化城市不完全可比。但从总体来说,北京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扭曲,突出表现为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吃穿用的物质消费支出比重过高。就信息化水平而言,北京已达到了基本现代化标准,与高度现代化的纽约、东京、巴黎、香港、新加坡、汉城并无明显的数量差异。另有资料表明,虽然北京的劳务出口、旅游等行业具备较强的对外服务功能,但在金融保险、咨询、电信、会展、航空运输等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上发展还不够快,制约着北京综合服务实力的提高。
3、科技创新实力
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城市才是有竞争力的城市,这一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科技创新能力是北京获得长期稳定竞争力的最主要源泉,北京要成为具有显著综合竞争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必须要以持续的、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作为基础。从北京的现代化指标看,R&D占GDP比重4.3%,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北京对技术创新的总体投入还是比较高的,同新加坡和香港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不仅如此,北京由于集中了全国多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可以利用的基础研究和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先导行业方面具有明显的科技创新实力和竞争优势。
中关村科技园区竞争力成为北京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关村科技园区对技术创新总体投入绝对额逐年增加,企业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不断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其中多数直接从事R&D活动;创新成果众多,创新产出居全国各园区之首。但与硅谷、新竹等世界先进园区相比,中关村科技园区仍停留在较低层次。中关村科技园区对R&D投入增长过于缓慢,从未超过10%,而新竹1988-1998年10年间增长速度平均高达32%。创新效率相对较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名牌产品,在国际上申请专利太少,缺少像硅谷的惠普、英特尔、思科这样实力雄厚的世界级公司。
4、环境发展实力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城市的环境发展实力越强,环境发展得越好,对企业和个人的吸引力就越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
城市现代化是衡量硬环境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从2000年北京现代化指标中(见附表),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社会、城市三个方面中城市现代化指标实现程度最低,这充分表明北京市城市现代化水平成为影响北京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北京市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为353微克/立方米,是15个评价指标中实现程度最低的一个。这一数字,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可接受区域临界值(90微克/立方米)的4倍多,更是纽约、巴黎等现代化城市的7-25倍,在国内的5大城市中也是最高的。大气的严重污染已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形成了威胁,成为北京加快城市硬环境建设,提高环境发展实力的制约因素。
附表:2000年北京市现代化实现程度测算表
注:1、汇率采用当年汇率(年末中间价)。2、进出口额为北京辖区口径。3、信息化指数及权重包括:千人拥有计算机(权重25%),千人拥有电话主线(权重25%),千人拥有移动电话机(权重25%),千人拥有因特网宿主机(权重25%)。
社会保险综合收缴率和基尼系数是反映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程度的指标,是衡量软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当前,北京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框架已经建立,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5%。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两个指标在达到现代化标准方面问题不大。但是,由于我们的社会保障统计尚不够健全,该指标的统计范围没有覆盖全社会,并不能全面反映整个社会的保障情况。
5、政府管理实力
一个城市的现代化,首先是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管理能促进一个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竞争力。结合北京统计年鉴以及其他统计资料,在反映政府管理状况的多项指标中,北京市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政府对私人、国有企业的补贴占GDP比重,政府对市民的透明度,总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等。但同新加坡和香港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如有调查统计表明,在政府将其经济政策运用于现实经济中的有效程度上,北京得分5.33分,低于新加坡的8.73分和香港的6.86分;在官僚主义不阻碍企业发展的程度上,北京得分2.95分,明显低于新加坡的7.42分和香港的7.31分;在对社会正义的公平管理有信心程度上,北京得分5.73分,而新加坡为9.27分,香港为7.85分,人们对人身、财产安全受保护的信心程度上,北京得分为5.87分,新加坡为9.42分,香港为7.83分。
6、市民综合实力
人是构成社会的主要因素,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城市竞争力水平的高下。平均预期寿命是国际通行的反映人口身体素质的指标。大学普及率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文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的综合反映。平均预期寿命和大学普及率可以概括反映一个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从世界各地的情况看,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平均预期寿命越长,反之越短。2000年,北京市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岁,与国际现代化城市的水平基本接近。从反映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指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比较看,北京已具有一定的水平,指标数值已超过香港和新加坡,与日本接近。但考虑到北京市是全国高校的集中地,该指标应适当高于一般标准。因此,目前仍未达到现代化评价标准,实现程度分别为基本现代化和高度现代化的80.0%和72.7%。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最终得靠高素质的人才。
总的来看,与国内大城市相比,北京的经济总量大、经济质量高,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服务等方面,基本处于领先位置,综合竞争力也较为领先。但与国际大城市相比,北京的现代化指标明显偏低,在经济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综合竞争力比较悬殊。
三
随着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和WTO的加入,时代已经把北京推到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紧跟国际大城市的重要地位。在未来几年,全面提升北京综合竞争力,带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是发展首都经济的主题。
1、全球化思考,当地化行动。经济全球化的力量将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这一环节给城市的管理带来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北京要从全球的竞争格局和发展动向,来考虑如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全球化思考有助于北京找准并塑造影响当前和未来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关键优势。与此同时,北京还要清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及其各要素的状况,只有这样政府才能采取符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政策、策略和措施。
2、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合理优化产业布局。以大幅度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突出发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开拓适应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的商务服务、物流集散、会展旅游等功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符合首都功能要求、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强的产业结构。按照城市各区域的功能要求、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梯度发展,逐步形成由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密集区、环城高新技术产业带、平原现代农业区、现代加工工业区组成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
3、完善社会发展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要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知识经济加速发展,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快形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老、遗、残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加快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和为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的现代服务业,扩大就业岗位和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加快硬环境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改进和加强交通管理,完善城市道路网和轨道交通网,建立以公共交通网络为主体、快速交通为骨干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实行城市开发建设重点的战略转移,构建市中心区—绿化隔离带—边缘集团—卫星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重点加快南部城区发展,建成绿化隔离带,加强卫星城开发建设,加强推进郊区小城镇建设,促进城市体系完善和空间布局优化。重点加强城市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影响城市正常运转的薄弱环节,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
5、加强环境和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构筑首都绿色生态屏障,着重搞好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和保护,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