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_创新意识论文

论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_创新意识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创新意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学生作文中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很难写出好文章,也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成果。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应努力挖掘出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各种因素,特别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注意以“新”为写作主线,不断改进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选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做法是,老师在作文指导时,常常“好心”地把要写的作文提纲拟定好,把可能用到的中心词语板书出来,或念一篇作文或写下水文章。这等于给学生定框框,使学生思想禁锢在老师给定的范围内,学生思路展不开,百人一貌,千篇一律,老师批改也省心省事。长此以往,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更难以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因此,教师在作文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命题的新思想

好的作文题目,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题目,是文章传神达意的眼睛,它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好的题目即是学生作文的“向导”,能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库门,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要注重命题的多样性,使命题努力做到:(1)新、奇、活、趣;(2)难易适度;(3)贴近学生的生活;(4)具有导向性。如《假如我有了钱》、《长大后我想当……》、《又是秋来时》这类题目等,学生写起来就会有时代感、新气息。

由此可见,文章题目拟得好,会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同样,在作文训练中,命出一个好题目,学生也会为之眼睛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定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二、立意的新突破

文章要有新意。立意的优劣关系到文章的成败,立意要做到鲜明、深刻、新颖,就要变换立意角度。如,写《记一个熟悉的人》,不少学生就会写班上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或是他敬爱的一位老师,或是关心他成长的父母。这些作文内容可以猜到,有的甚至雷同,这就缺乏创新意识。如果换个角度立意,写生活中一个爱管闲事的老人,平时嘴碎甚至迂腐,不讨人喜欢,但他却在关键时候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敢于同坏人作斗争,最后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样写就比较吸引人。又如,写一个残疾青年如何战胜自卑,自己开店铺养活自己,并用诚心为大家服务,最后赢得大家对他的信任,这就比较有创新性,不仅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写作富有时代气息。教师要从创新的角度培养学生创作的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如,一次,我出了个作文题目《雪》,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立意“赞雪”,赞雪的洁白无瑕、大公无私,进而联想到人的高洁气质。只有一名学生“贬雪”,揭露雪的虚伪——以其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污秽,见不得阳光;揭露雪的极其凶恶——依仗狂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揭露雪的残忍——冰天雪地,万木萧条;最后写自己不怕风雪、克服困难顽强学习的意志。我对该生的独特见解十分欣赏,在作文批改和讲评中充分肯定其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并号召和鼓励全班同学向这个学生学习。

对什么是创新意识需要一个明确的认识,它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同于随手可得,它是融会于自己文章的思想,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是能够给他人以启发的思考。

三、题材的新拓展

拓宽学生的写作题材,多写生活文和科研文,注重写作的实效性,是引发和培养中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作文内容要生活化,生活是作文之源,学生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教师要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要重视开拓中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培养他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合拍,从而使作文内容生活化。这样,不仅解决了作文“无话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多写科研活动文。教师引导学生把考察、种植、参观、观察、实验等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有趣的情节、获得的知识及怎样获得的内容写下来。如在上生物课时,教师组织了“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活动后,让学生写科研活动文。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用显微镜观察到了用肉眼看不到的新奇微生物,学生对此充满兴趣,感受很深。有个学生写出了如下的生动而具体的句段:“下课后,我端来从‘鸭子’塘里弄来的水后,便用塑料管子沾了水,滴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连忙通过镜头,仔细地观察起来……我一边看,一边旋转着镜头,只见一些如芝麻大小的东西,在里面‘跑来跑去’,真有意思。它们有的像草鞋底,周身长满了细细的汗毛;有的像圆溜溜的西瓜;有的像把扇子;有的像朵喇叭花。”这样的题材无疑是真实、生动、深受学生欢迎的。

四、布局的新构思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无奇。如记写某个人物时,可先贬低后赞扬,为扬而先抑,抑制是为了更高地扬起。有个学生写《妈妈不求“爷”了》一文,开始写“妈妈”信神,磕头祷告,求财神赐福,且还执意信“老天”,这是“抑”。然而,敬“财神爷”总不发财,后来,“妈妈”信了哥哥的话,不信神,去养鸡,结果成了养鸡专业户,发了。终于明白:“想发财还得靠自己。”这是“扬”。

有的可采用误会法,即通过误解,产生纠葛,制造矛盾,推动情节,渲染某种气氛。有的可采用悬念法,即在叙事过程中,先设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使读者关注人物的命运或事态的发展,产生一种迫不及待读下去的浓厚兴趣。有的可采用曲径法,即材料的组织,事物的发展的安排,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波澜起伏,婉转生姿。还有的可采用巧合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嘛!

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学生应培养和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之一。只有多角度、多种形式地引发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素质。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把学生培养成面向未来,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敢想敢做,在想和做中去发现,去创造。人要有发明,有创造,首先要有创造的思维。在当前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科乃是各学科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更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标签:;  ;  

论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_创新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