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步行距离最小模型的公共停车设施规划论文_曾舟1,刘海阁2,张东东3

曾舟1 刘海阁2 张东东3

1,2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重庆 400074;3重庆蒙韬交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对西安市南大街区域目前的停车供给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停车难”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基于步行距离最小模型进行南大街区域的新建公共停车场的选址规划,提高南大街区域的停车设施服务水平。

关键词:停车设施;停车供给;停车设施选址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西安机动车数量以每年约15%的速度递增。根据西安市建委和长安大学联合开展的停车位普查,西安市主城区泊位总欠账41.8万个。停车位总量严重不足,车位供需失衡引起的“停车难”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西安市碑林区南大街区域位于钟楼商圈内,汇集了餐饮业、娱乐业,停车问题也尤其严重。

1.南大街区域停车供给现状分析

南大街在西安具有商业的战略地位,两侧商场林立,更有各种餐饮业、娱乐业,是西安的繁华地区之一。本次停车规划区域北起解放市场,南至湘子庙街、书院门步行街,西至竹笆市、德福巷,东到骡马市步行街和安居巷。将其分为4个交通小区,分别编号1,2,3,4。如图1所示。

图2 现状停车设施分布图

根据调查结果,西安市南大街区域现有停车设施以配建停车为主,没有公共停车设施。公共停车设施的不足,会给路内停车增加压力,经常需临时占道停车,引发乱停乱放现象,造成交通拥堵。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十分迫切。

2.南大街区域停车需求分析

根据用地分析法对规划区域内的停车需求进行分析,其原理是通过确定规划区域内的不同土地利用性质的单位指标所吸引的停车需求量指标(即停车吸引率),然后将区域内的总停车需求量看作各单个地块的停车需求量的总和。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由表3可以看出,规划区域内停车泊位欠缺情况分布明显,交通小区2、4当前停车泊位欠缺程度较大。理论上在这些区域建设一批合理泊位的公共停车场将有效地补充现今不足的停车设施,缓解停车紧张的现状。

3南大街区域新建路外公共停车场选址

3.1 步行距离最小模型的构建

该模型是建立在规划区域内无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基础上的,在满足停车需求的同时,以所建的停车场数量最少为目标对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进行规划选址,在每个功能小区内至多建立一个停车场。

最小步行距离是指在停车服务范围内(≤500m)备选停车场至停车需求点之间的距离最小。而备选停车场的可达性利用该停车场附近周围道路的交通负荷来表示,假设停车者到达周围停车场的时间t0均相同,只考虑停车场周围道路的交通负荷情况。如果停车场周围道路交通负荷小,则认为该停车场的可达性好,停车者选择该停车场的可能性相应的大些;反之,则认为该停车设施的建设可能性不大。根据步行距离最小模型构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选址模型,如式(2)所示。

根据上文中的停车选址模型对各个方案进行计算,使步行距离和可达性到达最优。

方案一具体计算过程:

T1=512×221×(1+0.53×0.650.39)+203×202×(1+0.53×0.740.39)=224179.2

方案二具体计算过程:

T2=486×221×(1+0.53×0.650.39)+229×179×(1+0.53×0.670.39)=215102.4

方案三具体计算过程:

T3=476×221×(1+0.53×0.650.39)+239×222×(1+0.53×0.730.39)=230258.2

综上可知,方案二最优,停车供给为715个。

4结论

结合西安市南大街区域的停车供给情况,对其停车需求做出分析,通过步行距离最小模型,做出新建路外公共停车场的选址,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解决南大街区域的停车问题。另外,也可以利用一些边角地、闲置土地、绿化带、公园等修建立体或地下停车场,缓解停车位紧张的现状。

论文作者:曾舟1,刘海阁2,张东东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基于步行距离最小模型的公共停车设施规划论文_曾舟1,刘海阁2,张东东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