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作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人阶级论文,全心全意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切实尊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原则,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可靠保证。劳动工作在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方面,我认为,要把握好三个方面内容:
一、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为劳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要想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劳动工作既是经济工作,又是做人的工作,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职工群众,每项工作都直接关系着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劳动工作做得怎么样,直接影响着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关系着职工地位的保障和主人翁作用的发挥,而做好劳动工作,就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获得广大职工群众的理解、支持与参与。
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党实行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代表了工人阶级的意志,与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广大职工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改革热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就劳动领域来讲,就是要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套劳动制度,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制度。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必将遇到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工人阶级不仅是劳动工作服务的主要对象,也是参与、推动劳动制度改革的主体。离开职工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参与,劳动工作就失去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劳动制度改革就失去了推动的主体力量。因此,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仅是劳动工作讲政治的重大原则问题,更是做好劳动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出发点。
在劳动工作中,我们特别注意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方针来指导行动。在政策的制定中,我们坚持以职工群众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作为基本依据,以能否调动大多数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本标准。在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总结职工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和做法,并进行规范,加以推广。在每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都注意认真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及时吸收合理的建议。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注意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完善政策,增强职工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些措施,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贯穿到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全过程,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制度改革和劳动事业的发展。
二、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重要内容
依靠工人阶级,不仅是依靠职工主人翁作用的发挥,依靠职工的参与、支持来制定政策、推动改革,更重要的是制定的各项政策能充分维护并保障职工的各项经济利益,使他们能切实感受到改革代表着他们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具体利益,随着改革的推进、深化,他们的经济利益能逐步增加,生活逐步改善。只有促进并保障工人阶级的经济利益,才是依靠工人阶级,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对劳动部门来讲,主要是全面贯彻落实《劳动法》,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劳动者的全法权益,并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破除各种身份界限,大力发展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事业,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就业机会,使每个劳动者平等进入劳动力市场,保障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择业权利。同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规范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保障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权利的实现。第二,保障职工获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并指导企业建立以劳动强度、责任和贡献为主要依据的内部分配制度。第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使职工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情况失去收入来源时获得社会的帮助,以维持基本生活,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第四,加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促进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职工进行劳动安全教育,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此,劳动部门还大力加强了劳动监察机构,使劳动监察覆盖城乡所有适用《劳动法》的用人单位。监察的重点是各项基本劳动标准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支付、最低工资、工作时间、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标准的落实情况,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回顾劳动制度改革和劳动事业发展的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职工群众是改革的主力军,是劳动事业的依靠力量、推动力量,他们识大体,顾大局,有的人在改革中利益暂时受损,但为了整体和长远利益,支持了改革,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制度改革和劳动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同时也说明,只有从根本上维护并保障职工群众的各项利益,才能获得职工群众的支持,改革和事业才能成功。
三、认真解决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中出现的新问题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不仅在思想上一些人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产生了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些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了影响;又如,改革开放以来,职工群众的总体利益得到很大提高,但也由于一些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开始出现收入差距过大甚至分配不公的现象,引起了职工群众的不满。这就要求各级劳动部门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把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摆在突出的地位,当作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首先,继续提高认识。劳动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重要性的认识。过去,我们依靠工人阶级,革命和建设取得了成功,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这仍然是我们继续前进和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劳动部门不仅要在思想上旗帜鲜明地坚持这一根本指导方针,毫不动摇,还要采取具体的措施,将这一指导方针真正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第二,加强思想教育和对劳动制度改革的宣传。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武装广大职工群众,加强对职工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职工群众正确认识和看待当前的形势,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与此同时,要通过对劳动制度改革的宣传,使职工认识到,劳动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不仅有益于职工的具体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且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虽然劳动制度改革了,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要大力引导、帮助职工思想观念,特别是引导职工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观、择业观。只有当职工群众真正理解了改革的重大意义,才能够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拥护,各项改革才能够顺利推进。
第三,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工资收入宏观调控的对策和措施。各级劳动部门都要探索研究控制工资过快增长和行业间分配不公问题,重点加强对工资偏高、增长过快的流通领域各类公司、商业性金融机构(公司)的工资管理;加强企业经营者工资收入管理,指导企业搞好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劳动技能、责任、强度、条件和劳动贡献为依据的基本工资制度。要与有关部门一起,严格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征收,限制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最大限度地限制社会分配不公。
第四,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困难企业职工、失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这项工作是体制转轨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根本措施是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立足于企业和职工自身的努力,但同时,必须发挥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作用。要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制度。要遵照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制度,采取有针对性的专门措施。如,实施“再就业工程”,通过综合运用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转业训练、失业救济等手段,引导扶持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实现再就业,使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多渠道筹集专项解困基金;鼓励、扶持困难企业开展生产自救以及企业富余职工举办各类经济实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困难企业职工自谋职业。
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劳动部门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劳动制度改革和劳动工作中,我们要一如既往地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根本方针,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推动劳动制度改革和劳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九九六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