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温柔换岗”能挽业绩颓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颓势论文,业绩论文,温柔论文,经理论文,基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牛市宰熊市思维的基金经理,熊市宰牛市思维的基金经理,华尔街的操作形式正在被不同程度地克隆到中国的基金业来。
与华尔街大规模的基金经理下岗潮相比,中国基金业正在进行中的基金经理大规模换岗,预示着基金经理花样年华的好日子很快就将成为过去。换岗相较下岗在操作层面上温柔得多,可能因此也将相对延长中国基金业制造自己明星基金经理的进程。
换岗何其急
上月底全部揭晓的基金年报显示,基金经理在2001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在沪深股市的50家基金中,2001年以来有24家更换过基金经理。考虑到去年成立的基金大多没有更换基金经理,说明有超过一半的“老基金”和它们的经理难续前缘。国信证券研发中心的管文浩研究员发出感叹:基金业如此大规模更换基金经理尚属首次。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基金更换经理就不外乎免职和辞职两种情况,但根据包括基金年报在内的公告显示,基金更换经理流行的是换岗办法。记者随机翻阅了基金的一些公告,就发现了有博时、华安等多家基金管理公司采用换岗的办法大面积地更换基金经理。
“聘任周枫担任基金裕阳基金经理,不再担任基金裕华基金经理;聘任刘红海担任基金裕元基金经理,不再担任基金裕泽基金经理;聘任宋炳山担任基金裕华基金经理,不再担任基金裕阳基金经理;
聘任刘小山担任基金裕隆基金经理,不再担任基金裕元基金经理。”在博时基金公司2002年1月12日公告的这则牵涉到5人的更换基金经理的公告中,只有被聘任为基金裕泽基金经理的邹志新不是这种直接换岗的结果。而像嘉实基金公司公告决定免去冯肖武泰和基金经理职务而改由杨毅平接任的做法,相当少见。考虑到如果嘉实基金公司旗下不只是只有泰和一家基金的现实,这则公告的关键字眼可能完全就是另外一种温情的措词。
据业内人士分析,基金经理换岗的主要形式是升职或降职,升职是从基金助理升任经理或从中小规模的基金经理转任大基金,降职是从大基金转到中小规模的基金任职或从基金经理降到基金经理助理。同国泰、南方、长盛、嘉实等基金公司中基金经理职位相对稳定截然相反,大成、富国等基金公司呈现出铁打营盘流水兵的迹象。在众多的基金公司中,大成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经理变动最为频繁,频频曝光的基金景宏和基金景福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均出现了三任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金饭碗”职位难保的新现象,应该与基金被剥下“理财专家”的外衣不无关系。2001年20家基金拟将分红的23.4075亿元总额比起2000年33家基金的160.23256亿元分红总额来,大幅降低了九成。问题在于,这种基金经理大面积且频繁的换岗就能扭转业绩降低的颓势吗?
汤换了,药换不换
从基金助理升任经理或从中小规模的基金经理转任大基金,这种转任似乎无可厚非,但基金经理在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之间换岗,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工作需要”?基金管理公司一般不予解释这种“工作需要”的具体内容,而仅仅在公告中作如此极其简单的表述。基金景宏和基金景福的基金经理2000年下半年的那次大调整,非但没有改善基金面对科技股暴跌造成的面值下跌窘境,反而在更换基金经理之后连续高价买入了银广夏、数码测绘等问题股。屡次在“山顶上安营扎寨”的高位建仓做法,早已表明主动“踩雷”不是大成基金公司标榜的投资风格了。
刚刚从平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位置上离任履新的基金专家刘传葵博士认为,在基金目前15年的封闭期内,更换两、三次基金经理人是很正常的事情。由于中国的基金经理目前相当匮乏,因此基金管理公司即使对确实是能力不行的基金经理也不愿轻易让其走人,一旦轻易赶走自己培养出来的基金经理,很可能马上就被别的基金管理公司录用。毕竟中国的基金业诞生时间还不长,而基金经理的能力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检验的。
美国的明星基金经理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人,中国现有的基金经理基本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个人的能力还没有以历市场完全检验,不能不担心赶走的万一未来是个中国的巴菲特。采用换岗的办法,对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都有好处。不过,基金管理公司在决定更换基金经理时应该慎重,注意对投资者保证的基金风格,不能因为换人而改变投资承诺,换上的必须是投资理念、操盘风格符合基金契约所规定的那种基金经理。
据报道,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洪磊在担任基金泰和总经理时,坚决反对某些人的主意,从而避免了泰和基金高位接盘亿安科技的悲剧。媒体对泰和基金免遭亿安科技这枚“原子掸”袭击原因的披露,显然就是基金经理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受到众多直接性干扰因素制约的缩影。基金专家朱宝和博士对此深有感触,“基金经理并没有多少独立运作资金的权力,投资决策更多是由基金公司高层决定,像有一些基金公司的几只基金集中锁住一只股票,单个基金经理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权利。”管文浩以一家老牌的基金管理公司为例说明,这家基金管理公司实际负责投资决策的是一位副总,但这位副总从来没有在公告中出现过。显然,这种来自基金公司高层直接干扰因素造成的“投资失误”,绝不是通过简单的基金经理换岗就可以避免的。
刘传葵认为,投资决策委员会决定形成的投资失误乃至错误,当然不能由基金经理来背黑锅,不用说基金经理的权力之小与决策委员会不能相提并论,而且说不定基金经理当初是竭力反对投资某些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投资品种的呢!在管文浩看来,如果大换血仅仅局限在基金经理层,还是很难能看到基金公司彻底的脱胎换骨。因为基金经理换岗只是公司内不同岗位之间的变动,不涉及基金公司投资决策机制的根本转变,因此有换汤不换药之嫌。只有真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才能避免基金经理成为改变基金形象的“替罪羊”,才能有利于约束基金经理的行为。
打造明星基金经理
对于很多基金持有人来说,买基金很多时候就是冲着某位基金经理人去的。记者采访过的一位大户一度重仓持有基金安信,在获悉具有“王牌基金经理”美称的王国卫不再担任安信基金经理的当天,就悉数抛售了手中的所有安信基金。面对基金景宏、基金景福年报中的“无奈和痛心”,投资基金景宏、基金景福的人大概只有后悔当时没有铆牢基金经理人了。
国外投资者买基金,一般是冲着基金经理个人的理财水平、金融研判能力甚至个人魅力而去的,比如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顶级基金经理。刘传葵博士认为,一个出色基金的背后就是出色的基金管理人,它可能是一个基金管理公司,但根本上它更可能是其中出色的基金经理个人。华安创新基金经理尚志民对此有自己的理解:“赢得基金投资者信任的关键在于,基金经理本人是一个有高附加值的品牌经理。”
从国外成熟市场来看,基金的管理方式中占相当比重的是基金经理独立负责模式和多基金经理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有较大明显经理制的成分。每年评选出的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很大程度上就是明星经理制度下的产物。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忽视基金经理个人的团队管理模式,在证券投资上由总经理、副总经理、投资部经理、研究部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共同决定重大投资决策。因而,不少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基本上被雪藏了起来。虽然我国目前还难以出现基金持有人要求更换基金管理人的情况,但市场波动加剧后对基金的投资理念、理财方式、管理模式的质疑声渐起,而作为具体执行人的基金经理人容易成为“替罪羊”。管文浩认为,“基金经理在基金管理中的责、权、利急需规范。”
立足基金销售遭遇到的空前冷遇,展望未来的市场内外部环境,估计难以比基金曾经走过的“蜜月期”更为乐观,未来对于面临裂变的中国基金业的考验可能才刚刚开始。刘传葵博士认为,基金业的良好市场秩序得以建立的根本在于有序竞争,基金管理公司如何在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得仰赖具有独特和行之有效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从而稳定基金的特色和稳定客户群。从整个市场的长远发展角度而言,需要造就职业基金经理和职业基金经理市场,使得基金经理资源在许多基金管理公司之间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避免出现由于不担任一个基金的基金经理而丧失担任其他合适他的基金的基金经理的机会,从而延长基金经理的职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