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与恢复——以闵行区苏州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一期提升)为例论文_高慧

上海新园林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3

摘要: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受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的意识也逐步提升,园林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园林施工过程中是否能够融入生态理念,在生态园林建设的效果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闵行区苏州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一期提升)为例本着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原则,对融入与恢复做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生态理念;园林;施工;融入;恢复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是最受人们关注的,而园林绿化工作,在城市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通过种植和栽培树木,可以起到净化空气、防尘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园林绿化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园林施工是保证园林绿化的基础,园林的施工应站在美观的角度进行考虑,争取使生态、美观和艺术相结合,从而建设成一个具有绿化又美观的生态城市。

1 项目背景

本项目属于闵行区及虹桥商务区“T”字形景观生态走廊的横轴,同时作为15条市级重点生态廊道的其中一条,对苏州河滨水绿廊延长贯通乃至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构建都有重要的意义。据《紫堤村志》记载,现廊道南侧诸翟镇原名白鹤村,明、清白鹤村沿堤多紫藤,故又称紫薇村、紫堤村,后更名诸翟镇。古有诗云“一里龙江市,沿堤植紫薇。争开迎夏景,摇落尽秋晖”。目前镇内仍有紫堤路,紫堤小区等佐证。本项目也以此为契机强调地域特色,打造紫堤绿廊的郊野自然森林风貌。本项目的建设完善将对上海的生态系统构建、林地布局平衡、城市林地面积增加都有积极的推进带动作用。

2 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原则

2.1生态优先原则

本项目充分考虑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优先保护苏州河及其支流水系、林地、农田及乡村自然风貌等本底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与选择性。营造以沿河水源涵养林为主体,辅以污染隔离林和通道防护林所构成的复合型林地生态系统。达到实施面积内林地覆盖率100%,并通过新建片区连接原来周边已有林地,连片成带贯通苏州河沿线,最大发挥生态效应。

2.2 因地制宜原则

本项目根据闵行区华漕镇实际发展的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理念,根据自身发展及使用者的需要,合理利用场地内码头、农田,沿用可保留的现状道路,结合原有小径设置新路网;在原拆迁厂房的区域适当增加地形,增强场地排水,丰富景观效果;因地制宜地在破坏严重的土地上恢复生态环境,重塑郊野森林原有风貌,从而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

2.3 适地适树原则

在造林之前运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来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树种的适宜条件进行分析,科学选择适合的树种。优先选择乡土优势树种,如水杉、落羽杉、香樟、女贞、广玉兰、国槐、朴树、黄连木等,做到适地适树;同时合理引入优良的外来树种,丰富本地区物种,如枫香、北美红枫、日本晚樱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4 可持续发展

苏州河生态廊道一期建设立足于生态,以持续发展为前提,永续利用为目的,保护好原有林业自然资源。本次造林中乔木胸径φ≥10.1cm的占10%,主要位于道路两侧主要观赏点;φ7.1-8.0cm的苗木占70%,是本次造林的主体;还包括φ4.1-5.0cm的幼龄苗1180棵。通过统筹规划,在后期维护生长过程中,加速人工林向自然生态风景林的演化,形成更为健康、稳定的森林群落。

2.5 实施原则

项目本着以充分发挥生态廊道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分类经营为基础。采取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资源的总量。乔、灌、草相结合,建、改、防、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通过施工进一步提升造林质量,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林业生态体系。

第一,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树种的选择,同时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来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从而使园林工程既能美化了环境还能有效的提升城市的品位,而且还满足了城市生态环境的需求。

第二,采取植物合理搭配,使外来树种和本地树种适当的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个生态类型的群体,以免发生因树种单一而引发病虫害的现象。

第三,施工过程中,重视原材料的选材问题,遵循低碳环保高效的原则,尽可能的运用新型材料和新工艺及新技术进行规划和施工。

3 城市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与恢复

3.1 水系设计

结合规划水系格局和基地内部现状进行水系布置,结合地形和场地特色在腹地较宽处设计少量水系。整条水体为封闭水体,左侧进水,右侧出水,借助自然支流通过涵管和泵控制水系。长约800米,宽度约3~4米,面积约3000平米。需挖方约2000立方米。如下图1所示:

图1

人工水系主要作用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确保湿地的透水性,寻求有机物的良性循环;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确保生态廊道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水系靠近野生动物栖息地边界,也将成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天然边界,便于管理维护。水系采用沉水式杉木桩驳岸,景观效果自然郊野。

3.2 植物的选择

园林施工中,植物的正确选择和合理的搭配决定着园林施工的效果,因此,在园林施工时,首先着手的工作就是园林植物的选择,一般来说,园林工程中的第一步就是树种的选择,既要考虑到景观与城市的整体环境是否协调,又要考虑树木在此园林内的实用性,如果这两者之间能同时满足所需条件时,当然是最好的。假如他们之间有冲突时,我们也要做到相互协调争取选择到合适的树种为止,绝对不能顾此失彼。

本项目作为上海近郊重要生态廊道的林地建设项目,除考虑林地本身结构功能外,由于总区域面积内有大量值得保留的成熟林地斑块,结合场地条件因素,需要将新建林地和保留林地整合为一个整体,最终打造出具有天际线和季相变化的复层林自然林风貌,是重点和难点;还需为远期服务于周边及上海游客做铺垫,预留空间打造成可供游览的郊野景观林。因此在种植形式和空间关系上,采用自然种植为主的多元种植模式,丰富色叶品种,构成层次丰富季相鲜明的林地风景,营造更具景观价值和区域个性的廊道空间。

3.2.1合理安排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

近年来,一些园林施工中大都引进外来树种,当然引进树木越多,树木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从而使市民在休闹锻练时,能观赏到平常不容易看到的树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引发了很多问题,首先引进和移植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引进后植物的后期养护成本也蛮高的,同时外来树种对生长条件及环境要求相对都比较高,如果条件和环境不达标时,会出现枝叶发黄甚至枯死现象,严重的浪费了资源,因此在园林施工中还是要本着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合理的搭配原则,进行外来植物的选种,同时还要增强植物在不同地区的混交的优势,促进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与此同时要对不同树种的病虫害做好有效的防治措施,这也是生态理念中基本的常识。另外对于本地树种也需要合理的搭配,不同树种之间的搭配有时会有很大的利用空间,而且不同树种排出的分泌物也能相互影响。比如杉木和火力楠混交可以提高土地养分的归还量,从而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含量等。又如杉木和枫香混交搭配,枫香每年平均生产高达0.94m明显高出枫香纯林中年平均生长0.6m。这些情况说明了不同树种之间搭配也有它们的优势所在。

3.2.2 加大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

植物在整个园林景观中构成中可以说是主角,因此要把生态理念完全融合到景观中,首先要强调植物的搭配也就是生态理念,然而在景观中除了植物外,还有山石和水景在地产园林景观中也占有重要的比例。在生态环境中起画龙点晴的作用,其中的任何一项都需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各项资源消耗的总量。比如有些城市的园林景观中大多设有音乐喷泉,这是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同时设有大面积的广场以便于人们观看和欣赏,此外,广场内和喷泉外大都用大理石铺设地面,或者用水泥混凝土凝固地面,这种材料不仅价格贵,当太阳直射地面后,加剧了城市上空热量的聚集加强了热效应,因此需要采用更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以减少园林工程中能源的大量消耗。园林施工中可以釆用太阳能照明。比如,在2011年上海市某区的园林施工项目中,充分注重水循环的利用,通过利用了水生植物布置来进行水净化系统,既营造了美好的景观又体现了园林节约型的原则,水循环系统在园林中起了灌溉的作用,同时在草坪上使用的灯都是运用太阳能照明,既节约了成本还节省了能源。如下图2所示:

图2

3.2.3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

施工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技术水平,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施工人员是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主导和具体的执行者,因此要想使园林工程更好的体现生态理念,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施工之前,必须对每种植物进行充分的了解,如,植物生长的特性和它的生长规律及所需营养成分,还有它种植的具体时间和步骤,等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施工人员应积极并虚心的接受和学习较先进的施工理念,能够对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做到心领神会,并将其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施工工程中。

第三,只有施工人员掌握了高科技的施工技术,才能减少施工中发生质量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保证园林工程顺利的实施。

除此之外,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土建,娱乐,装饰灯行业的交叉作业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园林内涵,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的环境,尤其是出于不当的生态保护下,因此对于之前已经被破坏的地域环境,在后期建设中应当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施工期间产生的不可降解和循环的垃圾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处理,不能由于节约成本而随意堆砌垃圾,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生态环境需要依靠植被来维护,当园林工程加入很多建筑物之后会使原有植物种植面积减少,从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建设规划,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地域特征,合理规划建设,从生态环境的长远保护角度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4 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意义和效益

上海一直以建设绿色生态城市,营造城郊一体的生态网络,加大力度促进郊区林地建设为目标。通过苏州河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达到构建稳定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目标,实现与中心城生态空间的互联互通思想。如下图3所示:

图3

通过设置休憩空间,作为游人停留休憩的主要节点,在厕所和休憩空间过渡区域,通过装置艺术对空间进行分割。装置艺术采用原木加工,两侧油漆,固定堆方,形成融入郊野氛围的人工自然景观。用废弃材料建造小动物及昆虫之家,丰富场地微环境,为小动物及昆虫提供护所,增加廊道的生态承载力,丰富物种多样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苏州河生态廊道一期项目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理念力求打造具有区域特色、文化特质的生态廊道为前提,和城市环境的保护和城市资源的破坏的保护为己任,因此在园林施工过程中,把生态理念完全融入其中,并贯彻到整个园林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因地制宜地在破坏严重的土地上恢复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种植,重塑郊野森林原有风貌,从而达到更好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建仙,王宏超.浅谈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J].经营管理者,2014(9):384-384.

[2]李英芳.浅谈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J].现代园艺,2012(22):101-102.

[3]王松.浅谈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J]. 丝路视野,2017(18):143-143.

论文作者:高慧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浅谈城市生态理念在园林施工中的融入与恢复——以闵行区苏州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一期提升)为例论文_高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