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集简支、连续梁桥的优点于一身,既有简支梁桥的施工简便,利用工厂化集中预制、安装迅速的特点,又具有连续梁桥结构经济的特点。现针对梁体外观如水纹、鱼鳞纹、蜂窝麻面等外观顽症的克服,提出几点见解对策。
关键词:道路工程;箱梁预制;梁体外观;水纹
1、概况
日照港疏港高速公路预制箱梁采用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本结构设计的桥梁集简支、连续梁桥的优点于一身,现针对疏港路箱梁在施工过程中的水纹、鱼鳞纹、冷缝、气孔、蜂窝麻面等混凝土表面经常出现的外观缺陷,从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及混凝土施工工艺上去找原因,加以排除处理,事前采取措施进行整制,而混凝土施工工艺又必须从混和料的拌和、浇筑、振捣这三个环节上加以控制。
2、水纹
2.1原因
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水灰比未控制好,水量过大,引起坍落度过大,浇筑时经振捣后混凝土离析,水泥稀浆浮到混凝土的表面,水泥含量较多,终凝后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形成的水泥石颜色较深,形成的形状似水波纹状,此外混凝土分层浇筑时,由于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没有深入到下层足够的深度,往往也会引起出现水波纹现象。
2.2解决方法
2.2.1 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配合比,确定好水灰比及砂、石含水量,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坍落度,对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必须倒掉重新拌和,严禁不合格的混凝土入模。
2.2.2混凝土振捣时必须将振动棒透入到下层一定的深度,且振捣时必须控制每一棒的振捣时间,时间为3-5s,振捣时间不能过长,过长将会引起混凝土的离析。
3、鱼鳞纹
3.1原因
主要由于新拌和混凝土离析,或放置时间过长造成泌水,形成水膜及水泥稀浆挤占骨料间空隙,并分散、包裹于骨料表面,水份迁移形成水膜痕迹及浅表层多孔低强度的硬化水泥石,低强度硬化水泥石在拆模时易与模板粘连、脱落,从而形成表面粗糙,色差等鱼鳞纹。
当混凝土过振形成离析时,石料挤压形成一部分骨料少,一部分骨料多,外观颜色不一形成色差,骨料多的地方外观便形成鱼鳞纹。
另外,当芯模反压固定及芯模底部未封闭,浇筑时芯模上浮,混凝土出现塑性变形并向下滑移,也将会在表面出现鱼鳞纹。
3.2解决方法
3.2.1 控制混凝土离析及放置时间过长,控制骨料的最大粒径及骨料级配,碎石应为5-25mm之间的连续级配,做理论配合比时应适当增加砂率,浇筑时应尽量不让混凝土等待时间过长,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翻运次数,这样便可控制混凝土的泌水。
3.2.2 对芯模要一次性的固定好,防止上浮。
3.2.3 分段浇筑后,封闭芯模底模,限制混凝土从芯模底板处上翻。
3.2.4 采用二次振捣,先用50型棒,间隔一定距离后,再用30型棒进行二次补振,振动棒振捣间距要均匀,时间要大致相等,不能间距时大时小,时间时长时短,这样便可控制混凝土不离析、不漏振、不过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冷缝
4.1原因
4.1.1由于梁浇筑时分层、分段时间间隔过长,浇筑上层时,下层已超过初凝时间,上层振动棒无法深入到下层混凝土中,在两层交界面上出现的色差现象。
4.2.2由于浇筑时下层表层形成水泥稀浆,水泥含量大,而上层浇筑时振动棒插入深度不够,使得两层之间形成界面出现的色差现象。
4.2.3由于气温较高,下层浇筑后,上层还没有来得及浇筑就初凝,从而在两层间交界面形成的色差现象。
4.2解决方法
4.2.1控制拌和能力及浇筑时间,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翻运次数,适当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长度,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在下层初凝前浇筑上层。
4.2.2浇筑时应控制振动棒的插入深度,尽可能的使棒插入深一些,深入到下层中,使上下层界面混凝土混和均匀,消除色差。
4.2.3高温时在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4.2.4在外侧模上使用附着式振动器,也可减小混凝土外观上的色差。
5、气孔
5.1原因
5.1.1由于水灰比较大、拌和用水计量不准确及未调整施工配合比或调整不准确,都将会造成拌和用水量偏多,坍落度过大,形成水珠,从而在混凝土终凝后,再吸收水份,在表面便形成气孔。
5.1.2模板表面不光滑,脱模剂太多、太粘,将滞留混凝土中的水珠及气泡,从而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气孔。
5.1.3振动棒振捣的间距过大,振捣时间短,使混凝土中的水珠及气泡没能全部逸至表面,从而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气孔。
5.2解决方法
5.2.1掺入减水剂,减小用水量,充分做好理论配合比,混凝土拌和前调整好施工配合比,拌和时控制好用水量,限制坍落度、水灰比。
5.2.2对模板必须除锈打磨,洁净模板,且同时用清洁的脱模剂,不能使用废机油等会引起色差的脱模剂,也不能使用易粘附于混凝土表面或引起混凝土变色的脱模剂,且同一座桥上使用同一种脱模剂。
5.2.3控制好振动棒振捣间距及振捣时间,不能大也不能小。
5.2.4在外侧模上使用附着式振动器,或用扁铲在混凝土与侧模之间插捣,或在振捣时轻敲模板,便可帮助附着在侧模上的气泡逸出,从而达到消除气泡的效果。
6、蜂窝麻面
6.1原因
6.1.1当振动棒振捣间距过大、漏振或振捣不好时,砂浆体没有填满粗骨料之间的孔隙时就会产生蜂窝。
6.1.2混凝土配合比选择不当、含砂率不足、集料级配不良、坍落度偏小或钢筋间距太小、模板拼缝不好形成漏浆等,均会造成水泥砂浆的不足或缺失难以填满集料间隙而形成蜂窝麻面。
6.1.3模板拆模过早,混凝土终凝时间短,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强度,混凝土表面的混凝土便附着于模板面上而一起拆下来形成麻面。
6.1.4模板脱模剂涂的不足太少,或不均匀,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没有,也可使混凝土的表面粘在侧模上,拆模时一起被剥落形成麻面。
6.2解决方法
6.2.1加强振捣,二次振捣法,前人初振,后人复振,且分段,专人负责。这样便可控制漏振或振捣不到位的现象。
6.2.2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适当增大砂率,加强集料级配的检测,不合格的集料不进场,混凝土拌和时控制好坍落度,太小时向机中加水重新拌和,模板拼缝可加工成企口形,便于咬合,并在缝间采用高密海绵条或玻璃胶处理,确保接缝平整,严密不漏浆。
6.2.3脱模剂一定要涂均匀,不能太少,且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后才能拆模,拆模时要小心,不能碰坏棱角,也要轻拆。
7、结束语
水纹、鱼鳞纹、冷缝、气孔、蜂窝麻面等是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通病,针对这一质量通病处理的方法有多种,本文所阐述的处理方法仅为其中的一种,供广大桥梁建设者参考,同时希望在这一领域中同行们对每一个工程认真总结经验,使之发扬广大,彻底将桥梁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的质量通病消除。
参考文献:
[1]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作者:杨文渊,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杨路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骨料论文; 表面论文; 脱模剂论文; 色差论文; 时间论文; 鱼鳞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