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1、发展背景与现状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最初的萌芽是在20世纪初期,在二战之后,兴起于欧洲国家,发展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推进其发展的政策和标准规范,日本形成了本国独有的装配式技术体系,因此两国发展水平较高。此外,法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国的装配式建筑也形成逐渐成熟的技术体系,并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最初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借鉴了东欧国家及前苏联等国的经验,在国内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生产,但因为经济基础等因素,没能发展起来。但在近十年来,装配式建筑进入了黄金发展期。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鼓励并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升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为我国建筑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问题
2.1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体制不健全一直是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核心问题。首先,作为一个完整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必须要设有一定数量的职能管理部门或者机构,这样才能够施展管理的工作。这个管理部门还要有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方便以后能够随时到建筑工程中进行监管,真正地实现对于工程现场的监管。实际情况却是当下的工程项目为了节约经费大量地削减人员以及管理经费,这就使得工程管理部门严重缺少工作人员,部分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从而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
2.2 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不能得到落实
虽然我国中央各级政府都下发了关于加大建筑行业监督与管理的文书,但是这些文件都没有受到行业内部的重视。大多数都应付检查工作,一旦检查结束立马解散管理单位。这种并无用处的行为,使得管理的制度无法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工程管理也得不到发展。
2.3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
装配式建筑工程是一项庞大的项目,施工项目十分庞大,所要解决的问题数目也十分庞大,大多数施工单位就只将效益放在了第一位。像建筑工程管理这种降低经济效益的部门,施工单位从内心就不认同开展工程管理工作。也因为如此,大部分的工程管理制度也就没有得到落实,使得工程管理变得十分混乱,工程质量也就得不到保障,大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前进步伐。
3、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集约程度比较高,进行装配施工期间的安装、定位、调校要求高,这种尚在发展阶段的建筑,对于工人和管理人员都是一种挑战。必须要做好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其继续发展下去。但是当前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当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1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意识落后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容易固守成规,坚持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就能够满足当前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装配式建筑无论从施工技术、流程、管理方式、内容等方面来说,相比传统建筑都有巨大的区别。当管理人员不去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那么他们的管理方式就是不符合当前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另外,管理人员的不努力,也会影响着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发展,使得很多制度无法得到落实,这就限制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影响整个工程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到位
政府的建筑行业专管部门是由相应的义务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协助和管理的,通过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够让建筑工程管理部门意识到自身的职责,并认真履行管理工作。但是,当下由于很多原因而造成了政府专管部门的权限受到限制,无法使该职责得到落实,这就无法影响到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3.3 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
我国要想发展推广装配式建筑,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质量方面,都应该出台相应的实施标准以及规程,并且要有配套的实施细则。在装配式建造的整个过程,缺乏相应配套的标准技术体系,模块化标准化程度低,各种构件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推广
3.4 缺乏完善的产业链
首先,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还不算成熟,预制构件的生产厂家不足且构件的单一,导致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小,没有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很难满足市场的需要。在运输物流方面,缺乏配套的物流系统。在建筑产品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产业链不完善,没有进行协调组织,缺乏有效地信息沟通。
4、改善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4.1改变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它是整个施工期间的指明灯。受到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影响,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必须要对当下的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及完善,形成一套全新的管理理念,以满足当下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当然了,这种改革并不是有悖常理的,必须要符合当下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并注意改革的速度,必须是嘘嘘前进的,把握打下我国的国情,建立一套更加符合实情的、创新的、具有发展前景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理念。
4.2健全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是不成熟的,更是不适合当下新兴的装配式模式的,必须要重新建立健全。首先,需要采纳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理念,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设计一套蓝图。依据我国当下的国情来看,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管理思路体系。其次,重新优化管理部门的设置,保证每个部门都能够切实履行责任。还要做好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意见监督制度等的相关内容。政府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做好协助的工作。
4.3做好后期的完善工作
装配式建筑毕竟是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很大区别的建筑方式,它的管理模式也是初建的、不成熟的管理体制。管理人员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不停地进行调整,做好有关管理工作的记录,仔细分析当下的疏漏,及时进行补充。
4.4 建筑产业方面
在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能把设计制作、加工生产、现场施工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统一成战线,不仅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预制构件从设计到工厂生产制作,应该不同的环节制定不同的设计生产方法,减少资源的消耗,保证产品的质量。在构件运输到现场到施工过程中,应该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系统,能够适时适量的运送到现场,避免堆积乱放,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利用BIM技术,充分整合企业之间的优势资源,使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配合,建立管理信息数据化平台,做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性,能够有效地对整个产业链进行完善。
结束语:
从国家建筑业的前景来看,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指日可待,只有解决了绊脚石,才能让路途更顺畅。笔者首先了解了国内外发展背景与现状,找出了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的因素,并针对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装配式建筑改变了传统现浇的建造方式,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工业化施工的建设目标,带来健康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装配式建筑所体现的绿色理念以及体现的优越性,将决定了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成功的推行,将会实现我国建筑业成功升级转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超辰,徐霞,张莉,等.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SWOT分析[J].建筑经济,2015,36(2):10-13.
[2]高懿凤.浅析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水泥,2016(12):278.
论文作者:韦世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我国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产业链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