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道荡漾文明新风——新疆自治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纪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疆自治区论文,丝路论文,新风论文,古道论文,精神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年来,新疆自治区通过广泛深入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倡导社会文明,不断营造社会全面发展的环境推动改革开放的步伐,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塑造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各族人民生活质量,使城乡人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文明成果。
上下共识、完善机制,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各个地区都根据各自不同实际,调整了机构,完善了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了上下齐动、左右配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次分明、条块结合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创建合力。
自治区文明办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活动中,实行届时制和动态管理,提高了创建质量和群众的参与率。近两年来,先后在库车县和库尔勒市召开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和创建文明城市现场观摩会,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阿克苏地区通过约束、领导、运行、激励等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建立健全一套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管理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落实了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昌吉回族自治州文明委建立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教育、社会秩序管理、城乡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和共驻共建的六条工作线新机制,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投身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喀什地委、行署始终坚持经济、稳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四大块的考核指标一起定、考核组一起下、奖优罚劣一起兑现的“三个一起”原则,凸现精神文明建设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把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实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同领导任期目标挂钩,同部门业务挂钩,同年终奖金挂钩的“三挂钩”目标管理,对文明单位考核结果采取“一票否决制”。
全区各地还健全了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工作机制,设立群众监督中心,公布举报电话,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群众等多条渠道,采取行政、经济、通报表扬或批评等多种手段监督和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按量按时完成。伊宁市还特别出台了《关于不得拒绝新闻媒体采访的若干规定》,开创了国内先河,中央媒体对此给予了宣传报道和充分肯定。这些有效的体制、机制,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持续而有效地开展,保持了精神文明建设旺盛的生命力。
科学发展、真抓实干,努力提升地区综合实力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前提。近几年来,新疆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把每年5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已连续开展了22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和田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维护稳定、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各个时期的形势教育和中心任务相结合,同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扶贫帮困”的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博乐、阿勒泰、吐鲁番市以“四个认同”(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为主要内容,召开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举办电影周、文艺演出、图片展、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克州、喀什地区着眼于提高思想认识,把民族团结教育做“深”,采取多种形式把民族团结教育做“活”,积极开展共建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做“大”,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把民族团结教育做“实”,收到较好效果。
构建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石河子市不论规划社区、建造场所,追求的是当代理念、艺术观点和审美视角。绿地覆盖面积已达45%,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园林型、生态型城市已见雏形。吐鲁番市投资近一亿元对城市道路进行了改造,建设了国内最长的一条葡萄长廊步行街,已成为一大特色景观。和田市大力开展了栽种纪念树、纪念林,认养公共绿地活动,现在的和田园林雕塑、喷泉假山、精品花带、艺术花带等城市小景相映成趣,景色宜人。叶城,过去被称为“夜城”,一到晚上一片漆黑。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县活动,叶城县加大了对县城主干道的拓宽改造力度,实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大完善了城市功能。如今的叶城又被人们称为“不夜城”。叶城县的变化,可以说是南疆三地州各县市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如今,青少年宫、体育馆、影剧院、老年活动中心、孤儿学校、中心广场、农民新村样样齐全,无论你属于哪个年龄段,都能找到展现自我、释放自我、实现自我的地方。
现代文明意识的提高有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显著增强。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服务、交通邮政电信、科技网络等服务部门配套设施先进齐全,为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同时,投资环境明显改观,吸引了大批来自国内外的参观考察团和投资者,有力提升了各地州、县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使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各族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发生着深刻变化,文明意识有了明显增强。群众亲身经历城市农村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变化,情不自禁地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全区各族群众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号召力,无论是文体活动、公益事业,还是抢险救灾、扶危济困,只要是党委政府一声号召,就会一呼百应,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成为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放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上
完善城市功能,方便群众生活。克拉玛依市开展“树为民之心,建设和谐怡人生态环境”、“兴乐民之举,建设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思安民之策,建设规范有序的治安环境”活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工业生活污水,昔日污水塘摇身变为绿色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39%,人均绿地面积将近30平方米。乌鲁木齐市以社区建设为突破口,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五心”社区。即建设“舒心”的居住环境,开展“欢心”的群众文体活动,建设“称心”的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放心”的社会秩序,确立“同心”的共创机制。
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一是突出抓好文化阵地建设。各地大力实施“六进村”工程,实现农村广播村村通,各乡镇(场)开通了有线电视,形成了有线无线相结合的立体网络。大力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各地区县市建立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影剧院,各乡镇村建立了文化站、文化室,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文体用品,定期为农牧民免费开放,利用各种节假日举办各类活动,丰富农牧区精神文化生活。裕民县新地乡文化中心作为全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之一,不仅满足了乡里图书借阅、文艺节目排练等要求,还积极担当起文明学校培训和乡村科技培训重任。岳普湖县成立了业余宣讲团、文艺、电影轻骑队常年活跃在农村基层,为农牧民义务宣讲科技文化知识,演出文艺节目,深受群众欢迎。二是突出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各地州、县市的“百日文化广场活动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天山街道油南红光社区等4个社区荣获首批“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自治区文明办、体育局选送的体育健身项目《天山健身舞》获得首届全国“四进社区”展演优秀节目,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办事处等3个街道办事处荣获第四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称号。“七一”、“十一”和重大纪念日期间文艺晚会,冬春季农牧民文艺汇演,春节、古尔邦节盛大的社火、麦西来甫等大型群众性传统文体节目表演,唱响了群众文化“四季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展评、花卉展、球类、棋类比赛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以“江格尔”演唱、“阿肯”弹唱、敖包聚会、企业文化节、农民文化节为代表的各民族文化赛事活跃于城乡。博乐市、塔城市“周末文化广场”活动推出了“汉、蒙、哈”专场、军警专场、教师专场、社区专场、夕阳红老年人专场、校园专场、企事业专场、团队专场等10余个专场,把深刻的思想内涵,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中去,用欢快的旋律、优美的歌舞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三是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实际、实用、实效”的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各地坚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活动,及时做到“四送”,即把实用技术送到乡镇、把科普电影、专题片送到村、把科技信息送给农民、把科技现场会送到田间地头。利用“科技之夏”、“科技之冬”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教会农牧民面对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经营水平的能力。科技人员和党员干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带到农村百姓家,满足了农牧民对科技文化的渴求。
实施民心工程,为人民群众大办实事、好事。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贫帮困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构筑精神文明建设的“民心工程”。“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实施5年来,已资助575名贫困而优秀的大学生圆了大学梦,使400名初中毕业的贫困生上了高中“宏志班”。全区有500多个文明单位帮扶2000多名贫困失学的孩子重新入学。福海县开展“三同月”活动和城镇“一家一”就业援助工程、贫困村社会扶贫工程,采取领导干部包村扶持的办法,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同时组织在职党员干部与下岗职工、困难户建立帮扶关系;从县乡抽调优秀年轻干部组成驻村、驻企业工作组深入到“问题村”、“重点村”和非公有制企业协助开展工作。阜康市开办牧区寄宿制学校,开展汉族教师到少数民族学校支教活动。
检查方式的创新必将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层次。2003—2004年度自治区文明城市(区、县、县城)检查评比中,按照中央文明办制定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进行了评估,更加具有科学性。同时,由自治区政法委、建设厅、卫生厅、文化厅、林业局、环保局和计生委等七部门从各自的工作角度进行综合打分,更具有全面性。共评选出12个文明城市、9个文明城区、9个文明县等,进一步促进了全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这样的检查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精神,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各地不再操心在检查时需要挂几条横幅、突击打扫几次卫生,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平时,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建造优美宜人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一定位,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无形中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了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