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病理分析及MR表现观察论文_李彩霞

(河南省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 河南安阳 456300)

【摘要】目的:观察分腹外型韧带纤维瘤病例分析及MR表现,以提高对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腹外型韧带纤维瘤患者20例,2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分析证实为韧带样纤维瘤,观察其MR表现,将MR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0例腹外型韧带纤维瘤,18例病灶位于软组织内,2例位于骨骼,多数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少数为类圆状或分叶状,边界较为清晰,病理显示肿瘤包膜不明显,细胞形状主要为长梭形,多数为纤维母细胞,细胞间质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部分间质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少见,呈侵袭性生长。MR检查结果显示信号不均匀,在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的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早期为不均匀的明显强化,病灶内T2WI及T1WI低信号区无强化。结论:腹外型韧带纤维瘤术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的中间型纤维瘤,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将术前MRI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并判断预后。

【关键词】病理分析;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核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117-02

韧带样纤维瘤是成纤维细胞克隆性增生病变所致,多发生于深部的软组织(腱膜和深筋膜),属于良性纤维增生病变,全身各处皆可发病[1]。本研究主要以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0例腹外型韧带样型纤维瘤为例,观察其MR表现,旨在提高对现外型韧带样型纤维瘤的认识和影像学诊断水平,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所选资料我院2010年—2016年收治的20例外型韧带样型纤维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中男7例,女13例,患者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38.4±5.0)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3.5±1.2)年,其中18例为原发,2例为复发。临床主要表现为界限不清的硬质肿物,无痛或微痛。

1.2 检查方法

20例患者均行MRI检查,增强12例,使用GE Signa1.5T超导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对矢状位、横断位平扫,T2WI(TR3000~4000ms,TE 95~120s),T1WI(TR 500~600ms,TE 15~20s)。矢状位、横断位脂肪抑制序列(STIR序列或频率选择脂抑制序列)(TR3000~3200ms,TE 45~150s)。增强扫描选择SE T1WI,行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扫描,对比剂选择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 ,经肘静脉注射,速度为3ml/s。

2.结果

2.1 病变部位及形态

(1)病灶部位

病灶部位主要位于位于软组织和骨骼,在软组织中多发于四肢,其次为腰背部、颈部肩部和胸部,详见表。

表 病灶的分布情况(n、%)

(2)形态、大小

18病灶部位于软组织中2例为类圆形,1例边界清晰;13例为不规则形状,跨过肌间筋膜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晰;2例为胸壁分叶状,边界较为清晰,围绕肋骨向胸外生长;1例为边界不清晰的皮下肌层条片状。2例位于骨内病灶其中1例为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的斑片状,1例为边界较为清晰的类圆形。肿块横断面积最大者8.5cm×12.5cm,横断面积最大者1.5cm×2.0cm。

2.2 MRI表现

病灶形态与肌肉比较为T1WI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信号后稍高信号,所有病例病灶内部均有散在的条索状T1WI及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后早期为不均匀的明显强化,延迟扫描期为渐进性的持续性强化,病灶内T2WI及T1WI低信号区无强化。

2.3 病理学表现

总体主要表现为结节状或团块状的形态,边界多不清晰,质地较硬。镜下可见肿瘤包膜不明显,细胞状态主要为长梭形细胞及细胞外胶原纤维增生,细胞与胶原纤维成分比例不等。多数增生细胞为纤维母细胞,细胞呈交叉束状紧密排列,细胞间质可见大量增生的胶原纤维,部分间质可见较为丰富的毛细血管,细胞核主要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核分裂少见,无明显的异型性,瘤细胞呈明显的侵袭性,浸润周围的脂肪组织和横纹肌,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免疫组织化检查,波形蛋白与肌动蛋白均呈阳性。

3.讨论

韧带样纤维瘤在临床比较少见,主要发生于于筋膜、肌肉、腱膜的纤维组织,该病最先在1838年被学者Muller发现并命名,在1864年由学者Sanger对本病的鉴别要点进行分析,并沿用至今[2],至20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软组织分类标准将该病归类为源于成纤维细胞或肌纤维性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界定与良性和恶习的中间性,为局部侵袭型[3]。

韧带样纤维瘤主要发生与30~50岁的中青年,也可发生于青少年,其主要特征为浸润性生长和局部易复发,不发生转移[4]。在本组的病例中18例发生于软组织病灶有13例呈浸润性生长且边界不清晰,2例为胸壁分叶状,边界较为清晰并向肋骨侵袭,围绕肋骨向胸外生长,1例为边界不清晰的皮下肌层条片状。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认为与遗传、内分泌及物理因素有关[5],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放化疗或激素治疗为主,虽然该病为良性病变,但是具有明显的侵袭性,术后的复发率较高[6]。将本病的病理表现与MR对照发现,MR的信号表现特点与肿瘤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的比例有关,细胞胶原纤维含量越少在T2WI的信号就越高,在T2WI的高信号区病理成分以增生的血管、粘液成分和纤维母细胞为主,在条索状T1WI及T2WI混杂信号区为成熟的胶原纤维[6]。另外增强扫描中主要为明显不均匀的持续强化,并有条带状的低信号无强化区,在明显的强化区主要以纤维母细胞和增生血管为主,轻度强化区则以成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为主,增生的胶原纤维则为低信号的无强化区。而延迟强化病变呈渐进性、持续强化,主要与肿瘤细胞交叉束状紧密排列及存在细胞外的胶原纤维有关[8]。

综上所述: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的 MR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较准确反映出病变组织的病理学成分,可将MRI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并对预后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王成华,周祖平.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X线平片、CT、MR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8):1304-1307.

[2]郑红伟,祁佩红,薛鹏,等.腹外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1):100-104.

[3]?郑红伟,祁佩红,薛鹏,等.腹外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J].实用肿瘤杂志,2013,28(4):395-399.

[4]董天发,吴美仙,刘祎,等.腹盆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4(11):84-85.

[5]?葛湛,潘恒,谢长浓.软组织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4):548-551.

[6]陈旺强,程建敏,陈博,等.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3,43(12):804-807.

[7]?孙定涛,张荣恒,李攀,等.CT和MR平扫对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14,34(31):176-177.

[8]陈德周,俞顺,包强,等.韧带样纤维瘤病MRI特征表现及其病理基础[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34(6):1021-1024.

论文作者:李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  ;  ;  ;  ;  ;  ;  ;  

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病理分析及MR表现观察论文_李彩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