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区角活动作为幼儿园比较推崇的一种活动形式,已经受到诸多幼教专家、幼儿园和孩子们的青睐。但是如何让孩子们在区角活动中快乐有效地学习,却是我们正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结合自身的体验,可从教师、环境创设以及幼儿发展三个方面提高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区角活动 环境创设 教师指导 幼儿发展
幼儿园区角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角,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角,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区角活动以其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丰富的操作材料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习,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在根据教育目标,将整体的活动范围划分成小的活动区角,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如何提高区角活动的有效性?
一、根据幼儿最近发展目标,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区
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中,是区角活动的一大特点。如果玩具材料体现的教育目标过低,孩子就会觉得简单、没意思;反之,如果玩具材料体现的教育目标过高,孩子就会觉得不会玩、没意思。因此,在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显得尤为重要。
1.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投放适宜的区角材料
探究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应不断引发幼儿思考,促进其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究活动,从多个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只有当材料本身能引发幼儿产生想一想、摸一摸、探究一下的愿望,想看看它到底会怎样,并为此跃跃欲试的时候,才能起到材料所应起到的作用。如:小班娃娃家中,老师投放了“小鱼找妈妈”、“晒衣服”玩具,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可以练习系扣子、练习夹衣服,使小肌肉得到锻炼;投放了“喂小动物”的操作材料,幼儿在用小勺盛豆子喂小动物的游戏中学习了使用勺子;教师还投放了幼儿喜欢的娃娃,在给娃娃穿脱衣服的游戏中,幼儿自己学会了穿脱衣服,学会了叠衣服。在活动区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可以认识钱币、根据物品特点进行分类,还能用数学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2.制定游戏计划,让游戏更有目的性
活动有计划才有目的,幼儿才能按自己的目标进行活动,从而使其做事的兴趣、技能得到提高。经过多次教研和材料的调整,幼儿在活动区游戏的操作活动更持久、细致,角色意识也逐渐增强。但是各班的游戏仍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每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游戏方式、游戏内容,时间长了,幼儿便失去了兴趣,娃娃家的人越来越少,小商店、小医院没有人玩了。我们针对各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教研,通过教研老师们认识到:游戏目标的缺失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老师引导娃娃家的孩子们开展了有主题的娃娃家活动,如给宝贝过生日、妈妈带我出门、家庭烧烤等等。有了每天游戏的活动目标,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游戏并在娃娃家摆弄着各种操作材料,乐此不疲。
《纲要》提出,在中班“允许幼儿……学习制定活动计划,支持幼儿努力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实现自己的计划……” 随后中班老师和孩子的一起讨论制定娃娃家的活动计划,从而达到有目标的游戏。通过与孩子们讨论,他们定出了娃娃家的活动计划:周一,带孩子去串门;周二,帮助厨房阿姨择菜;周三,家庭聚餐;周四,打扫房间;周五,家庭聚餐。有目标了,孩子们游戏水平提高了,各方面能力获得了发展,玩得比较尽兴。
大班教师依据“创设条件,使幼儿主动、友好地与他人交往,体验分享、互助、合作的快乐和意义,掌握交往技能,能独立解决交往中的问题”这一目标,也同幼儿制定了相应的“梦幻超市”、“小医院”、“美发店”等区角活动计划。例如“梦幻超市”一周活动计划;周二,理货、制作海报;周四,理货员进货;周五,打扫卫生、统计钱数。“小医院”一周计划;周二,坐诊;周四,出诊;周五,外出宣传。有了具体的活动计划,幼儿就能按计划活动,有目的地做事,再也不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再也不会不知道干什么了。
二、注重观察,有效指导,为幼儿游戏活动提供支持
小班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常常把娃娃的衣服扔在地上,各自干着自己的事,一个幼儿做饭,一个幼儿抱娃娃,还有一个幼儿走来走去没得干。见此,老师没有马上去让某个孩子去干什么,而是在认真观察后,以客人的身份进入。老师说:“你家真好,今天做什么吃呢?”孩子告诉老师:“我在炒米饭。”看到满地的娃娃衣,老师说:“娃娃衣服怎么掉地上了?这样客人就不喜欢来你家了。”幼儿赶紧捡了起来。“我们可以把衣服叠起来啊!”说完,老师和幼儿一起叠衣服了。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发现了娃娃家很乱,衣服扔到了地上。老师没有直接让幼儿去收拾,而是以客人身份介入,不仅教幼儿叠衣服,还让幼儿明白了在娃娃家活动还可以收拾整理房间。活动后,教师还和幼儿一同布置了“我会叠衣服,我会整理房间”的墙饰。
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出现突发情况时,要进行随机教育。如:中班娃娃家制作水果沙拉,妈妈边切水果边吃。吃饭时,壮壮不小心把盘子打翻了,东西洒了一地。这时,小朋友们都涌向娃娃家看热闹,活动室里一下子乱了起来。面对这一场面,老师没有马上责备他,而是轻轻地招呼孩子一起整理娃娃家,用游戏的口吻说:“刚才在娃娃家的小朋友不小心打翻了盘子,以后你们可要小心一点。今天这么多热心的小朋友帮助了你们,下次娃娃家可要好好准备,请大家来做客呦!”听到老师的话,壮壮不再紧张了,其他孩子也稳定下来了,不但教育了小朋友,而且丰富了游戏情节。
在区角游戏中,当游戏无法深入进行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周四区角游戏时,没有小朋友来“梦幻超市”买东西,小超市里的收银员、推销员、经理没事可做了。怎么办呢?教师以检查员身份进入。“今天小超市没开张,我来检查一下,看看是什么原因?”我边说边四处看看。经理对我说:“老师,没人买东西,我们就先开会了。”“开什么会啊?”我问道。“给他们开会,让他们搞卫生。”说完,经理就给他们一一分配了任务,孩子们有的擦货架,有的扫地,有的拖地,大家又玩了起来。在没有顾客购买时,超市人员无所事事,教师应适当介入,使孩子的游戏能够深入开展。
三、开拓游戏思路,扩展幼儿交往的范围
在区角活动的开展中,各班教师都根据幼儿经验、生活实际,创设了本班特色的角色区,比如小班的娃娃家,中班的宝贝餐厅,大班的小超市、小医院、小舞台。并且中大班都开展了美术特色的班级活动:中一班的线画,中二班的对称剪纸,大一班的粘贴,大二班的餐盘画。为了充分挖掘和开发幼儿园的区角资源,使幼儿园的活动区更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结合各班特点,我园开拓游戏思路,让全幼儿园的角色区联动起来,纵深挖掘游戏价值,尝试了区角的整合,通过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同伴学习,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首先,各班教师向幼儿介绍了各班的角色区都有什么,如大班的小舞台、梦幻超市、点点医院,中二班的宝贝餐厅,小班的娃娃家。和幼儿一起讨论了带娃娃去别的班做客,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带娃娃去看病是什么程序等等。
其次,各班教师共同研讨,确定了每周二、四、五开放区角的活动时间。活动时,中班小朋友喜欢到大班学习剪纸、粘贴,大班到中班学习厨艺。娃娃家需要买什么东西,“妈妈”就会拿着包到商店购物。娃娃病了,幼儿会带着娃娃到点点医院看病。先挂号,在等待区等着叫号,向医生说明情况,让医生看病,回家按照医生开的单子按时给娃娃吃药……每一步都是像模像样的。此时,幼儿真的长大了,懂得照顾别人了。到小舞台看表演,按照座位号入座,带着从超市买来的零食,边“吃”边看表演,结束时为演员鼓掌,并将零食带走,不随便乱扔……再现了购物、看病、看演出、家庭聚餐等多种生活情境。孩子们交流的次数多了,语言词汇更丰富了,交往范围扩大了,学会了多种交往技巧,游戏价值得到了体现,游戏深度提高了。
经过大胆尝试,幼儿更加喜欢区角游戏,随着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明显提高了,他们每天都在快乐中发展。
论文作者:薛 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幼儿论文; 娃娃论文; 游戏论文; 孩子们论文; 材料论文; 教师论文; 老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