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蓝天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3
摘要:对雨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是对城市用水短缺情况进行改善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雨水资源与园林绿地建设的有效结合,对城市公园绿地节水的整体建设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及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以雨水的资源利用途径为前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公园水资源节约型绿地的整体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雨水资源化相关设施的修建以及绿地节水设计等措施,将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与雨水资源的利用相结合,最终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节约。
关键词:城市公园;节水;绿地设计
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促使城市整体规模加大,导致城市人口的密度也在不断地提升,这打破了以往城市的格局,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物和钢筋铺设代替了早期泥土道路和农田,形成了现代化城市。这也在一个方面促使人们对于绿地资源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城市公园等绿地建设也逐年增多,但是由于城市水资源的短缺使得城市公园绿地得不到全面的灌溉,这就使得城市公园绿地很难去发挥其真正的生态效益。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大对雨水资源的利用,并且将雨水资源与城市公园的绿地节水设计进行有效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1雨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在水资源短缺的城市,雨水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对于雨水的资源转化利用已经逐渐的成为城市水资源节约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今人们对于城市雨水资源的再利用投入了更多的关注,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对城市的水源进行有效的补给,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并且间接的实现了地下水源的储存。雨水的资源化转化途径有很多的形式,以下简单的进行介绍。
1.1雨水资源渗透利用
雨水资源的渗透利用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绿地本身进行就地的渗水,二是人为的进行雨水渗透设施的建设。绿地是城市最好的最好的渗透设施,是雨水进行渗降的核心区域,雨水下降到地面以后,会以自然的形式进行下渗,逐渐的进入到土壤中,而入渗的具体数量会随着地面的坡度、土壤的具体性质、地表的特征以及降雨强度、数量而产生变化。渗透到绿地土壤中的雨水中一部分会被地表植物的根部吸收,或者是通过毛管的吸附力将水分保留在土壤中,而多余的雨水将进一步成为地下水。通过建立绿地下凹式模式,可以对绿地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缓解,地表的整体覆盖程度等方式对减缓雨水的整体流速、加大雨水在绿地土壤上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雨水的整体渗透数量。另外,当降水的数量和强度都大大超过土地的渗透能力时,就需要建立相应的雨水渗透基础设施,将径流的雨水进行收集,并且引导雨水进行缓慢的有序渗透,从而避免地表径流雨水的浪费。城市雨水基础渗透设施,主要包括渗透沟槽、渗水池等。
1.2雨水资源储备利用
雨水资源的储存主要包括雨水的收集、相应的过滤以及具体的储存三个方面。根据下垫面的不同类型,可以将雨水收集分为路面、屋面以及绿地雨水收集等。收集的雨水资源根据具体水质具体的情况进行初级的弃流和净化进而得到满足相关用途的要求。最后通过排水沟渠和管道进入蓄水池。
1.3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雨水的综合利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收集利用以及相应的渗透利用是雨水资源化的两种主要途径。在城市公园绿地设计中,雨水作为水资源的一种主要形式,常常被运用在绿地的灌溉工程中、进行雨水的运用设计体系建设需要对地形、现存水景观和植被类型进行考虑,结合雨水的利用和渗透方式,使雨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如图1所示)
2城市公园节水绿地的具体设计
公园节水型绿地设计的实现具体包括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是绿地的整体地形设计,通过地形设计使得公园绿地可以更有助于雨水的直流,让雨水的整体渗透量实现最大化,另外,通过对绿地地表植物的群落式搭配对绿地系统的水分蒸发量进行降低,进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二是采取有效且适用的雨水资源化设施,将公园绿地的下垫面地表雨水径流进行汇集和储存,当遇到非降雨期或者是干旱时期,可以进行绿地的灌溉,有效的对市政用水情况进行缓解,达到最终的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一)绿地的整体地形设计
地形的实际坡度将会直接决定雨水径流的渗透量和速度,坡度较缓雨水在地表停留时间将会延长,渗透的几率也会得到相应的加大,因此在城市公园绿地的具体设计中,针对坡度的设计要尽量采取下凹式形式的绿地设计,主要利用公园绿地的地形,把绿地设计成下凹形状,使得雨水可以进行有效汇聚,延长直流时间加大渗透率。绿地设计中对于下凹形式的多种利用,打破了以往绿地高于道路的传统形式,使得绿地的标准高度设计低于道路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样的设计加大阿勒对于雨水的渗透量。另外,还需要在绿地内建设渗透井(如图2),避免因为雨水的汇集以及过度的渗透而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渗透井的作用主要是将多余的雨水进行收集和储存,并且通过渗透井壁进行有序的扩散,用于补充植物根茎的需水量。一般正常的情况下,需要每隔100平方米具体设置1至2个。渗透井的主要汇水口需要低于绿地5米左右,而井口需采用土工布以及鹅卵石进行铺设。
雨水资源化的具体措施
为了进行多余雨水资源的收集。需要进行相应的设施建设,用于对日常雨水的收集,并且进行公园绿地的日常灌溉,从而减轻市政用水的整体压力。雨水资源化的主要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储存以及相应的净化措施。其中收集措施包括:地上雨水收集和地下雨水的收集。在城市公园的主要道路和旁支道路的两侧依据地势情况设置相应的收集暗渠,而暗渠材料主要是混凝土,内部需要设置相应钢塑性质的渗透管,需要在其周围填充砂石,同时需要在上部覆盖鹅卵石,满足对公园景观的整体要求,暗渠的顶部标准高度需要低于绿地周围及路面5至10厘米。
另外针对城市公园的绿地设计,还需要设计中心湖部分,中心湖常用的设计水位为3米,而溢流水位则主要规定为3.5米,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多余的地表雨水资源可以向中心湖进行汇集,在保证城市公园整体景观要求设计的同时,也利于雨水资源的储存和绿地的灌溉。
另外,还需要进行雨水的净化设施建设。在地表径流雨水向中心湖间汇集的过程中会遭到一定的污染,为了达到城市绿地灌溉的水质标准,需要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生物净化是目前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普遍采用的形式。其主要是依据植物的对雨水的吸附以及滞留作用,利用植物的根部微生物的转化和分解作用,对雨水进行相应的净化,除去氮、磷等物质,减少雨水的污染物整体含量。因此,可以在中心湖附近或者是湖内种植浮萍、芦苇等植物,既净化水体又美化公园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地资源的建设对于目前钢筋水泥堆积的城市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体现,但是目前水资源的短缺成为了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阻碍,在城市公园绿地设计的过程中加入节水的理念,将城市的雨水资源与绿地建设进行有效的融合,既可以达到对绿地进行灌溉的目的,也可以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节约。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希望可以对城市公园的绿地建设提供一些实际的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1]孙青丽.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节约营建解析——以郑州老城区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2):227-232.
[2]周鑫.公园绿地的节水型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3]裴盈欣,刘慧民.城市公园节水绿地设计研究[J].北方园艺,2015(8):101-106.
[4]曹敏.城市公园景观的节水规划探讨[D].西南大学,2011.
[5]王雪.哈尔滨市节水型园林绿地设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
[6]罗嘉欢.园林节水喷灌系统的应用[J].给水排水,2010,36(9):73-75.
论文作者:鲁永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雨水论文; 绿地论文; 城市论文; 公园论文; 资源论文; 水资源论文; 地表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