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资料工作》核心著者测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著者论文,情报论文,核心论文,工作论文,资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种研究成果表明,《情报资料工作》(以下简称《情报》)是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其刊发论文的前瞻性和学术深度对文献信息学的走向施加着重要影响。《情报》深邃影响力的形成是同其背后著者群的支撑分不开的,因此研究《情报》的著者构成,测评《情报》的核心著者不仅有助于《情报》的自身建设,也有助于我们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动态的把握和了解。
测评某种刊物核心著者的文献已有不少,这些成果大多依据发文量这种单一的指标进行筛选,易生歧义。本文选择《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1994至2002年庞大数据资源为来源数据,采用发文量和发文的被引量二项测度指标确定《情报》核心著者。调查方法为,首先从数据库中析出1994-2002年6月份间在《情报》上发文3篇以上的著者,作为核心著者候选人,接着调查候选人发表在《情报》上的论文被引频次,最后,将发文量和被引量赋予权值,用学术水平值评定《情报》核心著者。
调查表明,《情报》1994至2002年第3期,共发文1161篇,著者人数为827人,人均发文1.4篇。76%的著者(628人)只在《情报》发表了1篇文章,发文量最多者为10篇。表1是发文3篇以上的著者名单,共计77人,占著者比例的9.3%,他们可看作《情报》核心著者的候选人。发文量是著者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度量,是成为核心著者的基础条件,代表数量层面的意义。发文数量居多的著者可以是活跃著者,但尚不足以成为核心著者。所谓核心著者无疑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位居关键地位的一个或多个著者。核心著者具有二个主要特征,一是在学科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即重要性,二是在学科内具有突出影响力。显然,重要性和影响力只凭著者的劳动量行施测定是不全面的,在劳动量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劳动质量,即论著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度。引文分析法中的被引用正是测量论著质量的有效手段。表1在给出了77名著者发文量的同时也列出了他们发表于《情报》的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从表中可以看出,发文量同被引量的关系由三种情况构成:发文量大,被引量大;发文量大,被引量不大;发文量不大,被引量大。发文量大被引量也大的著者成为核心著者是无可争议的,其他两种情况则需找到发文量和被引量的最高结合点。我们用加权的办法对77名著者做出测评。
设x为发文量,y为被引量,z为学术水平值,赋予x、y权值分别为0.7和0.3,则:
z=0.7x+0.3y
表1 发文3篇以上的著者(77人)
著者
发文量
被引量
著者
发文量
被引量
范并思
10 40汪冰
3
25
王崇德
9
36高洁
3
16
乌家培
8
68冯仿娅
3
16
芮文新
7
12赵美娣
3
13
邓小昭
6
18蒋建华
3
2
刘磊6
41卢晓宾
3
22
周晓英
6
16刘纪兴
3
10
周庆山
5
14文戈
3
7
徐久龄
5
12付立宏
3
14
陈昭楠
5
28吴新年
3
11
包敢5
9 查先进
3
22
赖伯年
5
8 霍春英
3
0
杨子竞
5
1 朱天俊
3
2
王知津
5
33张海峰
3
19
朱宁4
6 梁春阳
3
17
于洪彬
4
38沈焱
3
3
田力4
0 仲明
3
4
马海群
4
28王东闽
3
1
吴尚宇
4
2 孟雪梅
3
17
彭俊玲
4
2 孙凡
3
13
谢阳群
4
13袁庆学
3
6
李久琦
4
1 邵小鸥
3
19
吴怡青
4
8 梁俊兰
3
8
李惠国
4
5 岳剑波
3
32
何炳祥
4
9 刘兹恒
3
31
徐亚男
4
7 郭惜华
3
3
包和平
4
4 周军
3
3
王亚平
3
1 张聿忠
3
0
刘家坤
3
3 马慧
3
20
孔庆杰
3
9 黄纯元
3
27
何勇忠
3
11蒋永福
3
28
钟婉懿
3
15劳瑞勤
3
10
杨谱春
3
3 袁勤俭
3
1
马文峰
3
15司莉
3
9
刘传标
3
1 冷伏海
3
2
华莹3
5 卢宏
3
5
李超平
3
5 邱均平
3
2
张学福
3
27邵波
3
0
王建国
3
2
经计算得出学术水平值在6以上的著者名单(表2),名单列出著者35名,占总人数的4.2%,他们便是《情报》的核心著者。分析表2可得出如下判断:
表2 《情报》的核心著者
著者
发文量 被引量 学术水平值
著者所在单位
乌家培
8
68
26
国家信息中心
范并思
10
40
19
华东师大信息学系
王崇德
9
36
17.1
天津师范大学信息产业学系
刘磊
6
41
16.5
南昌大学信息管理系
于洪彬
4
38
14.2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王知津
5
33
13.4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图书馆学
系
陈昭楠
5
28
11.9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岳剑波
3
32
11.7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刘兹恒
3
31
11.4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马海群
4
28
11.2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系
蒋永福
3
28
10.5
牡丹江市图书馆
张学福
3
27
10.2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黄纯元
3
27
10.2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
邓小昭
6
18
9.6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汪冰
3
25
9.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周晓英
6
16
9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卢晓宾
3
22
8.7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查先进
3
22
8.7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芮文新
7
12
8.5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马慧
3
20
8.1
广东佛山图书馆
张海峰
3
19
7.8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二零
八所
邵小鸥
3
19
7.8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周庆山
5
14
7.7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钟婉懿
4
16
7.6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梁春阳
3
17
7.2
宁夏党校图书馆
孟雪梅
3
17
7.2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系
徐久龄
5
12
7.1
天津师范大学情报学研究所
高洁
3
16
6.9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系
冯仿娅
3
16
6.9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文献信息研
究中心
谢阳群
4
13
6.7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马文峰
3
15
6.6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付立宏
3
14
6.3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
包敢
5
9
6.2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图书馆
赵美娣
3
13
6
浙江大学图书馆
孙凡
3
13
6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系
(1)《情报》核心著者分布于全国各个系统信息机构,折射出该刊用稿上的宽泛视野和不拘一格。
(2)高等学校信息管理院系是核心著者的主要来源。
(3)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和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系是《情报》论文的二个重要出产地。
(4)党校系统研究者是《情报》著者队伍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5)一些全国颇具影响力的研究者成为《情报》核心著者,表明《情报》对新的学术思潮的刻意追求。
发文量和被引量是文献计量学评价体系中二个最基本指标,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它们是二元总体,人们关心的是这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程度如何?如果二者高度相关,那么,关于核心著者的确定,使用发文量单一指标便足够了,被引量的考察将显得冗余。为了描述《情报》著者发文量同被引量的相关性,借用数理统计中线单性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做定量分析:
式中:r为相关系数,n为二元总体数量(本文中为35),x为发文量,y为被引量。
根据表2中的相关数据,并通过计算,代入上式公式中,则
因0.3<0.47<0.5,故《情报》核心著者的发文量同被引量呈低相关,亦即,发文量大被引量不一定大,据此可知,仅用发文量测定《情报》核心著者是不严谨的,将被引量也作为测评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收稿日期:200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