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日新月异,智能化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大趋势。在配电网领域,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对电力的需求增大,传统的配电方式已经不能再维持行业的发展,随之出现了智能配电网,这一新兴的科技为配电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也就需要得到更新,调度技术作为配电网合理分配资源的主要手段,它的智能化以及它的控制也是需要我们投入大量关注的环节。
【关键词】:电网智能调度;研究现状;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更为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的主要发展和研究方向。这一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高效灵活、高速通信、坚固覆盖面全的网架等基础上的,同时,电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又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节能高效输配电提供了可能,这几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一技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方法和能源电力技术应用相结合,为电网自动化状态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和谐友好和用电安全的环境。
1、电网调度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主要结构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并与传统电力技术有机融合,极大地提升了电网的智能水平,智能电网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一是高级量测体系(AMI):主要用来测量、收集、储存、分析和运用用户用电信息完整的网络处理系统;通过通信网络,把安装在用户端的智能电表和供电侧的计量数据的管理系统将负荷数据与系统联系起来,并延伸到了用户的室内网络,实现供需之间电力和信息的双向互动,使得用户可以共享其用电信息。
二是高级配电运行(ADO):主要强调自俞功能;它是继承与发展传统 SCADA/DMS 的各种应用功能(高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时掌握电网的运行状态,预测电网运行趋势,让电网具有自我预防和自我恢复能力的安全自愈功能,提高电网优质高效运行,并支持分布能源和储存式能源充放电的入网管理和市场交易,实现供需互动的双向服务。
三是高级的输电运行(ATO):主要强调了阻塞的管理,使大规模停运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它是继承与发展传统 SCADA/EMS 的各种应用功能,对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评估诊断和分析决策,实现输电系统的资產管理和运行优化,提高输电线路综合防灾和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四是高级的资产管理(AAM):主要与 AMI 、ADO 、ATO 相集成,使用有关信息和控制,实现对资产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优化管理。它是在系统中安装大量的高级传感器,可以提供系统的参数和设备(资产)的运行状况,并把所收集到实时信息与资源管理、模拟和仿真通过一定的步骤进行集成,使电网资产优化的运行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2、配电网智能调度技术研究现状
2.1全局优化调度技术
在对配网调度进行全局优化的过程中,应将完善调度优化目标设置作为着眼点,确保在配网调度的全过程能够贯彻落实优化目标,从根本上提升配网运行的效率。第一,在对配网调度进行长期优化的过程中,应重视对电网负荷进行充分协调,综合评估电网的风险,始终坚持开放式的调度规划原则,实现对配电网的科学协调。例如,通常情况下,夏季和冬季属于用电高峰时期,这一阶段的配网调度应基于对配电需求量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完善电力负荷设置,尽量减少高峰期用电行为,从而充分满足社会民众的用电需求。而针对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则可借助于适当降低峰谷差值的方式实现对配网调度的优化。针对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网的区域,可利用光伏发电网为社会民众提供电能,以此来解决高峰时段供电量不足的问题。第二,在中长期配网调度的优化过程中,应将关注点放在节假日,在做好工作日的常规调度基础上,结合配网设施的运维情况安排检修计划。例如,针对月负荷量较大的用电需求,应尽量减少高峰用电产生的负荷,并注重提升供电的安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针对配网调度的短期优化,应重视加大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的引入力度,制定多样性的配网调度方案,在满足电压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对现阶段配网调度方案的优化。
2.2运行评估技术
众所周知,不同阶段的配网调度方案具有明显的差異性,若不能够对各个阶段配网调度方案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估,会严重降低调度的效率。在分析配网智能调度模式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的时段以及对网络和负荷的具体要求,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为不同机构的沟通提供前提,提升配网调度的互动性,形成调度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在分析配网运行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结合具体的评估指标,着重对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明确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配网运行的各项参数为基准,构建科学的评估模型,并结合科学的评估手段,为工作人员了解电网运行情况提供参考。
2.3信息集成技术
明确电网运行的各项指标参数是配网智能调度的基础和前提。电网运行参数主要包括系统运行信息、预测信息、电网结构信息和空间信息等,通过对以上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利用,能够有效提升配网智能调度的合理性。而获取以上信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信息集成技术。信息集成技术能够实现对调度自动化信息、地理信息、生产管理信息以及配电自动化信息的收集,为调度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由于不同阶段的配电网需要采取差异性的调度方式,涉及的变量众多,因此,还需借助于自动建模技术,构建针对整个配电网的信息模型,实现对配电网各项数据的离散分析。
3、智能配电网调度技术发展措施
3.1运用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刻度表
在调度系统中,其所使用的刻度表由于长期处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在加上其本身属于金属制品,所以经过长期的腐蚀,不能清晰的观察刻度盘上的数字。如果长期更换的话,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或如果工作人员由于观察不准确引起工作失误的话,也会影响到公司的效益。所以,提前为刻度盘添加保护措施可以避免这一系列的问题。
3.2制定整体策略
完善智能配电网调度技术与控制系统的规章制度,并作为必须遵循的准则来施行。对调度系统的整体结构制定模型,遇到问题时可及时的加以了解。同时,要加强问题修补的能力以及及时性。在出现问题时,调度系统可以及时的反应,并作出全面系统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及时解决问题,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3.3提高智能配电网采集信息的能力
现存的智能配电网技术在信息采集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信息量的巨大使其在处理时效率低,速度慢,甚至有部分信息存在缺失现象。应对这种状况,需要加大其储存的能力,提高其对信息的分辨率,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可以在质量配电网与其他系统之间建立联系,运用其他系统的优势来加快智能配电网处理信息的速度与能力。
结语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既是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基础性、支撑性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也能不断被发展应用,为电网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宗艳,张东明.智能配电网调度技术及其控制系统探析[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6(06).
[2]张远来,易文韬,樊启俊,倪鸣,刘红军.基于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配电网故障研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01).
[3]尤毅,刘东,钟清,余南华.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09):177-183.
[4]杨星明.智能配电网技术支持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5(16):144-145.
论文作者:艾世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智能论文; 配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这一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