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论文_易湘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43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50名小儿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中分别处于急性期与恢复期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水平、红细胞免疫状态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中急性期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细胞免疫状态水平(除免疫黏附抑制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除CD8 +)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患儿的上述指标均较急性期显著升高,但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中急性期患儿的免疫黏附抑制因子及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恢复期显著较急性期降低,但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其免疫功能较正常儿童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积极调节免疫状态可有效改善患儿疾病状态。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免疫功能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主要有免疫学中的紊乱学说、肺炎支原体的直接入侵以及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等,其中免疫学中的紊乱学说是现阶段医学中较倾向的发病机制[1-2]。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造成免疫系统紊乱,进而影响到患儿抵抗力和生长发育。有文献报道,支原体的感染和细胞免疫密切相关[3],若掌握肺炎支原体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规律,可对临床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进行研究,并与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旨在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通过化验室检查确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3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50名小儿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6.62±1.39)岁,平均病程(3.23±1.15)d,其中急性期19例,恢复期24例,且不存在其他对免疫状态产生影响的疾病和因素。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龄(6.51±1.46)岁,且不存在影响免疫状态的疾病及因素。两组儿童在性别构成比例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清晨采集所有儿童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取上清液置于冰箱内保存待测。IgA、IgM、IgG 以及其补体C3、C4等免疫球蛋白指标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用于检测的试剂盒购自上海博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C3b 受体花环率以及免疫粘附抑制和促进因子等反映红细胞免疫状态的相关指标分别通过酵母花环法和计算所得。CD3+、CD4+ CD8 +、CD4+/CD8+等外周血T 细胞亚群指标通过BD FACSCalibur全自动分析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的操作严格由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且操作者的水平相当。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结果采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结果采取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水平对比

研究组中急性期患儿的血清IgA、IgM、IgG 以及其补体C3、C4等免疫球蛋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患儿的各项免疫球蛋白指标较急性期显著升高,但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想见表1。

2.2 红细胞免疫状态对比

研究组中急性期患儿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C3b 受体花环率以及免疫粘附促进因子等反映红细胞免疫状态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患儿的上述指标显著较急性期升高,但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中急性期患儿的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恢复期显著较急性期降低,但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科常见易感多发病,并且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支原体是一种最小的原核生物,其自我繁殖能力较强,临床治疗时较难清除,导致患儿常反复发作,患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4]。当小儿受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不仅表现出类似于感冒的临床症状,而且其机体中的炎性因子水平也显著增高,另外有研究报道,患儿的免疫状态也随着疾病的进展发生明显变化[5]。因此掌握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对疾病的诊断、病情进展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和细胞免疫两方面,当患儿受到支原体入侵后体液和细胞免疫均会发生损伤而造成免疫失衡。其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红细胞免疫状态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等方面是临床中较为敏感的指标,当患儿上述指标发生变化时说明其免疫状态相对不稳定,因此,掌握其变化情况可及时了解机体的健康状态[6]。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B淋巴细胞发挥作用,其参与免疫应答主要是通过其受体受到刺激后会分泌免疫球蛋白而产生抗体[7]。细胞免疫系统功能中以CD4+、CD +变化最敏感,其原因可能与T细胞亚群的网络构建与上述指标相互作用形成有关,两者相互制约以调节免疫应答反应[8]。本研究中,当小儿受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细胞免疫状态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等均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且处于恢复期的患儿免疫状态均显著提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儿童,说明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与疾病进展存在相关性,因此临床治疗时可根据患儿免疫功能水平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其免疫系统则会发生明显的紊乱现象,免疫功能较正常儿童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对其变化规律的掌握可及时了解病情进展,可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提供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董晓艳,陆权.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现状与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4):235-238.

[2]李政锦,周文,彭昌,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21-3223.

[3]何宗明.西米替丁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72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209-210.

[4]张华,黄盛文,罗振元,等.贵州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检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0):2135-2136.

[5]张勇,孙灵丽,李涛,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2):4346-4348.DOI:10.13241/j.cnki.pmb.2014.22.038.

[6]杨红欣,丁纯.小儿肺炎支原体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3):1635-1635.

[7]杨清广,钟勇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24):2021-2023.

[8]罗柳.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患儿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6):36-38.

论文作者:易湘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2

标签:;  ;  ;  ;  ;  ;  ;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论文_易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