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_邓玉玲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_邓玉玲

摘要:在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阶段,老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教学,适当增加阅读课堂的教学时间,改变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总结整理阅读的答题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当然,老师也应该及时解答学生在阅读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质量;有效方法

一、引导学生“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感悟在阅读中的地位,无疑是尊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尤其是汉语的习惯规律。但是,感悟应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感悟是否能解决语文教学的一切问题?强调感悟,还要不要“训练”?有一段时间,阅读教学中套用别人的经验,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找几个语文基础强一点的学生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倾向,再让学生个人读、齐读课文或段落,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录像片断播放,最后提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几分钟,做一个无非是这个说得有道理,那个说得也正确的总结,一课就上完了。课后找学生谈心,学生说毫无收获。这样上课不是曲解了“感悟”应有的内涵吗?那么,“感悟”的内涵是什么呢?感悟是有层次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感悟的深度不同;同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感悟的效果也不同。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些家境贫寒常被人看不起的学生可能会对鲁达重义轻财、惩恶扬善的行为肃然起敬,而那些少数喜欢恃强凌弱的学生可能会从镇关西的惨死中吸取教训。这其中有自身的生活经验、感悟的直觉能力、阅读的环境创造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探究、质疑,将感悟引向纵深。不仅要知道鲁达具有嫉恶如仇的传统美德,还要知道鲁达为何要用拳头而不是法律来惩治恶人,更要知道今天的我们在面对纷争时,还需不需要再用拳头去解决问题。感悟只是阅读的初级阶段,阅读大多数不以满足于感悟为目的。高质量的阅读,尤其是创造性阅读,仅仅只有感悟是难以实现的。感悟是以形象性的理解为主的阅读活动,是阅读的开始,而不是阅读的终止,鉴赏、质疑才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仅有形象性的感受,而没有理性的思考,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可能深入的。如果说,目前高考、中考阅读命题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说明一般意义上的感情只是阅读任务的一部分。而如果仅仅依靠感悟,高考、中考阅读题大多数都是不能完成的。

二、注意系统性和阶段性的结合

阅读既是一种思维活动,又是一种情感活动。阅读同一作品,读者经验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读者因时间、心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体会和感受。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信心,不断鼓励学生,让他们“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增加阅读积累。

要改革初中阅读教学,就必须在建立科学的阅读教学体系上下功夫,搞出一个明明白白的语文训练的“序”来。《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阅读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理解和运用词语、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及概括中心思想等七种能力。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七种阅读能力为主要线索,同时,系统性要与阶段性相结合。每阶段的能力训练都要有重点。一个阶段能力训练的重点,与前、后阶段的训练重点应当紧密联系,一环扣一环。这样便能更好地体现整个初中阶段阅读能力训练的完整体系,体现严密的系统性。一个学期、一个学期中的每个阶段,训练也应有重点。统编教材在这方面作了较明确的安排。例如在《散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画出认为用得好的词语,以及表达力强的句子,再说出文章最感人最吸引人的地方及原因。还可以让他们思考:如果去掉大量的心理刻画,表达效果怎样?经过启发引导,学生自然就会感觉到文本的独特的魅力。

三、营造阅读氛围,帮助学生加强理解

鲁迅大家都不陌生,鲁迅的文章在中小学课本中都能见到,许多人都通读了鲁迅全集。这就为解读课文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召唤阅读期待,在教学准备阶段我们掀起一个"读鲁迅文章鉴赏人物"的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通读《鲁迅全集》,利用阅读课时间播放电视剧《鲁迅》,电视剧以其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强烈刺激学生感官,无声的语言符号被演化为活生生的场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自然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于一体。课前我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闰土》或杨二嫂为题写好自学读后感。这样的课前教学准备其实质就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通过资料的占有分析、推理,通过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嫁接自己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四、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完成,因而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即训练时必须讲究“适度”、“梯度”、“力度”。训练犹如登高,坡度太陡,使人无法攀登,当然不行,但如果坡度过缓,就会让人无法领略克服困难的愉快而丧失攀登的兴趣。因此,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跳一跳摘桃子”。讲究“梯度”,就是要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一步步登堂入室,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大训练难度,以便最终达到学“一篇”而读“一类”之目的,讲究“力度”,就是“除非不练,练就要练得学生一辈子忘不了”,训练起点不要高,但要求要严,训练要实,讲求实效。在七八年级的阅读教学阶段,我们要紧扣课本编制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着重分析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初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其阅读能力就能够得到真正的培养,阅读水平也能够得到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艳.培养阅读能力方法谈[J].现代教育科研杂志,2007,04.

刘丽芳.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通讯,2006,07

论文作者:邓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我见论文_邓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