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_科学教育论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_科学教育论文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园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就是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各个要素进行处理,从而形成指定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教育任务的实施和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如何设计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有待于我们深入探讨。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儿童内在的一种心理过程,幼儿在4—6岁这个阶段,情感的发展、社会性及自我意识的发展,急需自我探索、主动参与、表达意见的机会,儿童必须通过活动才能形成自我的世界观或思考方式,学习是要让儿童从问题出发,自己主动地去发现知识。儿童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和形成概念的。皮亚杰的这一认知理论为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幼儿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援、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的过程。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世界,这样,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面,结合我们的实践,谈谈如何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一、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是科学教育设计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既体现了某种理论观点,又反映了科学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发展性。设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应着眼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应从幼儿的原有发展水平出发,尊重他们的个别差异,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设定目标、选择内容和方法,必须让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二是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应是全面、并重的,不能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虽然在每次具体的科学活动中,可以在某方面有所侧重,但不能偏废。一个好的活动设计应该是把达到各方面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趣味性。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能引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当是符合幼儿兴趣的,深受幼儿喜爱的,在教育方法上也应当是有趣味的,寓教于乐。古人曾说:“启其蒙而引其趣”就是讲这个道理。要注意寓教于趣、寓教于乐。给幼儿讲科学故事,内容应形象生动,讲述的语言要通俗、明白,富有感情。在“科学角”里,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向幼儿提供比较丰富的物质材料和自由选择的天地。

(三)主体性。幼儿是学习的主人,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权,相信幼儿的内在潜力,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和解决问题,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独立地活动,使幼儿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使其自主性、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等得到良好发展。

(四)实践性。幼儿的实验操作和探索是幼儿获得科学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重视幼儿参与活动过程,应为幼儿创设实践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解放幼儿的手脚和头脑,让幼儿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活,积累经验,发展智力,引导幼儿在身体力行的实践过程中获得发展。

(五)整合性。整合性是指将科学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同的内容之间,各种活动形式及方法之间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不可分割。在目标上应将各方面的目标统一设计,综合思考。在内容上应合理的综合组织,使科学教育的各类内容和各个教育领域的内容按某一合理的方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途径和方法上应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以促进幼儿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二、正规性科学活动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提供相应的材料以达到教育目标的形式。它最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来说,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它是整个活动的核心,关系到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的实现,以及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活动的其他部分都围绕活动目标展开。设计活动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目标应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终期目标相一致。

3.活动目标必须包括知识点、科学方法、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4.活动目标的表达应明确具体,并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达方法。

(二)活动准备。提供开展活动的必要材料和创设开展活动所需的情境(环境)。这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活动过程的进行和目标的实现。

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点。

1.活动材料必须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活动材料应具有趣味性。

3.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

4.提供的材料应具有典型性。

科学教育活动环境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两点。

1.选择适合的活动环境。

2.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三)活动形式。选择符合内容要求及年龄特征的活动形式。活动形式可从两个层面考虑:一个层面是个别操作、分组互动、全班交流;另一个层面是游戏、实验、讨论、表演等。

(四)活动过程。这是整个设计的关键,是实施科学活动的具体操作部分,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索过程,是幼儿与物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与同伴相互交往的过程,也是幼儿主动构建有关自然科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观察、操作探索活动,作用于物体,观察其反应,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到的体验,或是解释现象和找出问题的答案,或是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设计活动过程应考虑以下三个环节。

1.活动的激活。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及进行活动的可能,主要是知识(生活经验)的铺垫和情感(兴趣)的激发。

2.活动的展开。是按照解决问题的方向,把活动目标分解成若干个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展开有效的活动,同时还应估计幼儿在解决问题中的困难,针对困难,作出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活动过程应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保证幼儿能专心致志地感知、操作、探索、与物体不断地相互作用,有充分的独立操作、探索的机会,并在活动中能学习到科学探索的方法和技能。

3.活动的反馈。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活动中的体验和问题的机会,这样既能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又能在表达和交流中互学互助,取长补短,使各种体验得到深化。

三、非正规性科学活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是指由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设备,为幼儿设计多种多样的科学探索,供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的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设计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材料和活动过程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除了设计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需注意的方面外,还应做到:

1.根据个别幼儿的情况设计具体活动目标;

2.根据前次活动的结果设计目标。

(二)活动材料。这是非正规性科学活动设计的关键。其内容有科学角、科学发现角、自然角以及种植、饲养园地等。在设计材料时,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材料的探索性。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应具有探索性,即材料应和科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关;使用这些材料应该能揭示许多有关的现象。

2.材料的新颖程度。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吸引他们去探索。

3.材料的操作方式的易理解性。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是否理解,会影响他们对材料的最初探索。有的材料操作方式明显,幼儿能很快进入探索过程。也有些材料,幼儿不知道怎样玩,就容易放弃或用来做与探索活动无关的事情。

4.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材料,可以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并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间争执等现象。

(三)活动过程。整个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在宽松、自由、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它不同于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不需要全班统一的行动,也没有固定的程序。活动过程的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合理组织活动,包括对活动规则的制定和管理。

2.根据不同程度向幼儿介绍材料的名称和操作方法。

3.对个别幼儿提出问题或要求,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并对不同幼儿的发展状况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

4.对个别幼儿的提问作出反应,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进一步探索去解决问题。

5.对幼儿的行为作出评价。鼓励幼儿长时间地、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并有所发现和创造。

标签:;  ;  ;  ;  ;  ;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_科学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