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_保险论文

保险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险业论文,不对称论文,对策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古典经济学在对市场机制进行研究时,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就是完全信息。如果没有完全信息这一重要假设,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就不能将经济资源调整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现实中的市场往往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在这种市场中,买方和卖方在许多重要信息的掌握上往往是不对称的,因此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以保险业为例,分析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保险业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1.保险业的“逆向选择”。正如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模型一样,保险业上同样可能会出现“劣等客户驱逐优等客户”的情况。只不过在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模型中,卖方拥有信息的优势将买方置入了“逆向选择”的情况;而在保险业,是买方拥有信息优势而将卖方置入了“逆向选择”中。假定在保险市场只存在两种投保客户A和B,他们的风险概率不同,分别为30%和10%,而其他情况,如收入,偏好等完全相同。我们把风险高的A类客户(30%)称为劣等客户;而将风险低的8类客户(10%)称为优等客户。他们由于风险不同,对于保险的购买分别服从不同的需求曲线,并且假定他们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如下图:

保险公司在推出险种前对风险进行测算,发现A类客户和B类客户的数量相同各占50%,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保险公司无法鉴别A类客户和B类客户,只能认为市场总体风险概率为20%,于是,保险公司便以此为依据设定了的统一保费。在20%的风险概率以及的保费下,保险公司应该有一定的利润收入。但是,事情并没有按照保险公司的预料发展,A类客户和B类客户由于自身风险的不同,服从不同的需求曲线,于是,购买保险的A类客户人数远远低于B类客户人数,于是便产生了下面的情况:

保险公司预期 保费下的实际情况

A类客户数量 50%

20%

B类客户数量 50%

80%

总体风险概率 20%

26%

由于购买保险的A类客户和B类客户的数量发生了变化,此时市场的总体风险概率不再是20%,而是26%。在26%的风险下,保险公司就会亏损,于是保险公司只能提高保费到,此时,由于需求曲线的作用,A类客户的比率更少了,如下表:

保费下的实际情况

保费下的实际情况

A类客户数量 20%10%

B类客户数量 80%90%

总体风险概率26%28%

此时,由于风险的进一步提高,在的保费下,保险公司仍然会赔钱,于是,只能进一步提高保费。当保费达到了时,A类客户就会完全退出市场,此时市场上投保的客户完全为B类客户。如下表:

保费下的实际情况 保费下的实际情况

A类客户数量 10%0

B类客户数量 90%

100%

总体风险概率28%30%

由于客户风险概率的再次提高,保险公司只能进一步提高保费至,此时由于优等客户已经完全退出市场,客户的风险概率不会再改变,保险费也不会再改变,整个市场趋于稳定。整个过程的结果就是使优等客户完全退出市场,即出现了“劣等客户驱逐优等客户”的情况。

2.“道德风险”的产生。“逆向选择”的产生是由于在交易以前,买卖双方无法得到对方的完全信息而产生的。而“道德风险”则是在市场交易以后,由于交易一方无法观测到另一方的行为而影响了交易的结果。下面以一个真实的例子来说明“道德风险”的作用。

1998年,美国某州立大学校园自行车被盗率为10%。一群青年企业家经调查发现校园无人购买自行车保险。经细心核算,他们推出了15美元保险费的自行车盗险计划,并卖出了100张保险单。按照10%的赔偿概率和100美元的赔偿额计算,保险收入为1500美元,毛利润500美元。但是结果却大大令他们失望:1999年底,前来领取保险费的有20人,总体亏损了500美元。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在于他们事先没有认识到自行车保险触发的“隐藏行为”及“道德风险”。当学生买下保险后,他们不再象过去那样精心看管自行车。比如,使用不安全的车锁或者不锁,甚至把自行车置于不安全的地方,或整夜放在校园。这种“隐藏行为”使自行车被盗率由10%增加到20%,这是这群青年企业家始料不及的。

二、对于信息不对称保险业应该采取的对策

由于信息不完善以及隐藏行为造成的外生性,即高风险行为对低风险行为的不利影响,市场机制无法产生资源的最优配置。一方面低风险保险市场消失;另一方面由于保费太高,体弱多病,伤残者无力购买保险,因此影响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另外,依据斯蒂格里茨和罗斯柴尔德的论断,这种保险客户的自我筛选过程,即低风险客户的退出,高风险客户的涌入,使得保险费不断地上涨,高风险客户的进一步取代低风险客户,这一过程从理论上会持续到保险市场完全崩溃为止。因此,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隐藏行为”成为发展保险业,维持人们生活、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问题。

1.搜集更多的信息。保险公司在接受投保时,应当注意搜集更多有关投保人的信息,对不同的群体规定不同的保费。例如:出售医疗保险的保险公司应该对投保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出具医生的证明。对身体状况良好的人群要降低保费,以吸引他们来投保;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人群可以适当提高保费。而对于已患重病的人群甚至可以拒绝承保。出售汽车保险的公司则可以根据投保人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汽车的防盗装置,特别是居住的区域以及投保人的驾驶记录来确定保险费。搜集更多的信息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根本上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但是搜集信息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信息搜集工作。并且有许多当事人的行为是保险公司很难观测到的。

2.发展顾客关系,鼓励客户介绍新的顾客。通过优质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以获得顾客介绍。这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促销成本,而且,由于客户与被介绍的顾客往往是在共同的参照群体(相关群体),具有一定的同质性,所以获得的顾客风险相对较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审查成本。保险企业还可以同介绍者建立长期的关系,当被介绍的客户表现优良,可对介绍者适当奖励,鼓励客户继续介绍新的优质顾客。

3.采用风险分摊制度。保险公司在推出险种时,可以规定:发生损失时,一定的比例由保险公司承担;剩下的比例则由投保者自己承担。这样将风险是否发生与投保人的自身利益结合起来,为投保人做好预防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提供了经济上的动力,从而有效地减少投保人的冒险行为,防范“道德风险”。

4.利用“声誉”机制。保险公司在承保时规定如果投保人或者投保单位在一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没有发生风险意外,在投保人或单位下一期投保时则可以认为其具有良好的声誉而适当降低其保费。根据博弈论的观点,博弈双方在经过多次博弈后,会发觉良好的声誉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便会尽量维护已建立起来的良好声誉。投保人为维持自己良好的声誉,以继续享受保险公司的优惠,便会购置安全系统,保证财产、个人安全等。近年来,保险公司在确定医疗保险费用时,逐步采取一种“经验定位”的方法,即用企业过去一年中花销的医疗费用来决定企业要支付的保险费,这便是利用声誉机制的一种方法。

5.通过政府、法律强制购买。由于存在不对称信息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使得一些政府行为和法律手段成为必要。通过政府强制企业和个人购买某些种类的保险,如医疗保险、汽车保险等,无论是对高风险类型投保者,还是低风险类型投保者都是有利的。政府的强制购买,使投保中增加了大量的低风险类型客户,而这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客户的风险概率大大地降低了,于是保险公司就可以降低保费,直到低于低风险投保者愿意负担的价格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高风险客户而言,保险费的降低可以节省开支,无疑是一件好事;而对于低风险客户而言,保险费不再高得无法接受,完全可以通过投保而保障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通过政府、法律手段强制所有或有关企业、个人购买某些类型的保险从本质上讲,对保险公司、高风险投保者以及低风险投保者会产生一个“共赢”的结果。

标签:;  ;  ;  ;  ;  ;  

保险业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_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