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创新力的生成探索论文_李修妮

高中生数学创新力的生成探索论文_李修妮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 266200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是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课程目标是“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和探索的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及方法传导,而是在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

一、热爱数学 ——培养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无数科学家的成长道路已证明了这一点。而培养兴趣则是热爱的先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起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那么数学兴趣从哪里来?荷兰数学家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把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既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得到了实际知识技能。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在等待开发利用。因此,数学教学首先要关注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的最直接生活实际,这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我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中,首先讲了这样一个生活故事:甲、乙两人订立了一个合同,一个月内甲每天需付给乙1万元,而乙第一天需付给甲1分钱,第二天2分钱,第三天4分钱……,以后每天乙付给甲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满。猜想一下,这一合同对谁有利?由于问题富有趣味性,也很具生活性,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凭自己的自觉猜测结论。我及时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样巧设悬念,使学生一开始就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启动积极的思维。

二、鼓励质疑——数学创新力的逻辑起点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就是说,质疑是新思想诞生的逻辑起点,是人们创新行为的一个重要前奏。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包括对书本的质疑,对权威的质疑,对获得现成答案或结果的质疑。在敢问敢疑的同时,学生还应该对所学数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要从多种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以便探索出新的问题。特别是典型例题力求一题多解(证),使学生不满足于一知一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探索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不落常套,脱俗求变求新,进行发散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路线,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解法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代数、三角、几何各科知识的纵横联系。从而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为“导”,“导”其开窍,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有意设疑。“答疑不答,贵在启发”,这是教学答疑的一个技巧。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的疑点和难点内容,绝不只讲是什么,有意设计一些疑问留给学生,启发他们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增强创新意识。

三、过程要“活”——在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生成学习创新力

教学要具有独创性,就教师而言,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研究等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将非生命状态的知识激活,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其传授给学生。就学生而言,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独立地进行着思考、发现与探究,并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着新整合与重组,最后实现自我内化。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新课改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放手让学生说话,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猜想、讨论、交流、合作、参与研究、体验成功,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活”起来,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教学要具有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

四、评价改革——在鼓励发展的学习评价中生成创新力

传统高中数学课的评价制度,其评价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排队,比较成绩的高低、分数的优劣,这种单一狭隘的评价制度,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创新力的养成,使学习成为缺乏毅力支撑的完成任务式的短期功利行为。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改革传统的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高中数学课的评价改革应高度重视学生发展性评价,要将评价的关注点集中于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提高上。高中数学课的评价与考试要注重实践,尤其是要鼓励学生的探究与创新。只有在这种重视学生发展、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的学习评价所营造的和谐、宽松、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新力的生成。

创新思维能力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永久话题。这其中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内容也是非常广阔的。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在学生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加大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以不断地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

论文作者:李修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高中生数学创新力的生成探索论文_李修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