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对抗药物的耐药性论文_车群昭

(遵义市中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想通过调查不同的细菌在不同的环境下针对抗菌药物的抗药性与耐药性。并且以此为基础,为抗菌药物的研发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发展提高技术指导与技术依据。方法:本次实验选取的是在本院分离的菌株,菌株的类型选择为大肠杆菌,并且按照科学的统计方法,随机将大肠杆菌按照相同的量分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针对实验组使用头孢三代,针对对照组分别使用头孢一代。选取好相应同种环境的培养基,培养基的类型与状态温度湿度选择均是按照人体大肠内部的环境模拟而来,并且根据实验抗药性的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结果:通过实验,在对于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存活与扩散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与研究,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抗药性要明显弱于对照组,其差异性明显,符合统计学的普遍规律。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推论出,大肠杆菌的抗菌性临床表现为针对头孢一代的抗药性较强,高达20%左右,而对于头孢三代的抗药性较低,大概约为12%作用,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小的抗药性,如果频繁的反复使用,效果也会不断地降低,抗生素必须要做好管制工作,不能够随意滥用,否则对于患者以后的生命健康是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的。

【关键词】 细菌;抗药物;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212-02

细菌对于药物的抗药性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细菌的菌膜通透性特征的改变。由于药物的作用机理,细菌的细胞的通透膜在药物的作用之下会逐渐发生改变。细菌本身就是单细胞生物,其内部的细胞原液与外部的环境只是通过细胞膜进行简单的划分,而细胞膜本身的通透性不是特别好,所以往往细菌会选择加上一层细胞壁对于自己的内部进行一定的防护,这是自然界的选择。然而,由于质粒会缓慢的控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逐渐降低了药物进入细胞膜内部的频率,也就在根本上降低了药物直达靶位的效率,久而久之就降低了药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产生了抗药性。

对于细菌的耐药性研究对于我国药物制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对于相关药品的管制以及防止患者滥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毕竟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很容易产生抗药性,而哪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更强,对于临床的用药也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效果的。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次实验调取了本院从1985年以来储存的大肠杆菌,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选取3mol固定量置于同种环境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的温度为36.8度,湿度为23作用,控制恒温恒湿培养,培养基培养液的配比接近人体的大肠的配比,并且对于培养液进行药物处理。实验组使用头孢三代进行抗药性实验,而对照组使用头孢一代进行抗药性实验,同时培养3d,并且反复实验3次,并记录下相应的扩散水平代表抗药性。

1.2 药物作用机理以及细菌抗药性机理

(1)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

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如何起到药效,对于细菌的繁殖与发展起到抑制作用是研究细菌抗药性的前提条件。当前,根据实验数据以及理论数据可以得到,绝大多数的抗菌药物针对细菌的作用主要是集中在通过药物改变细菌靶蛋白来影响细菌的正常功能以及抑制其繁殖的。其作用实质是使用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对于细菌的细胞膜进行破坏,并且大量进入到细菌内部的蛋白质表面,与细菌的蛋白质进行结合,由于其消化蛋白质的作用比较显著,往往能够对于细菌的蛋白质形成毁灭性的影响,造成细菌失活,无法继续实现其功能,更无法顺利复制与繁殖。这是抗菌药物的实现机理。

(2)细菌抗药性的机理

细菌的抗药性是逐渐产生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首先是细菌在遇到药物的制裁的时候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自己细胞膜的通透性特征,通透性的改变主要有两点目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通透膜的改变影响了药物顺利进入细菌内部,由于细菌的通透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所以完全可以做到让养料进入,禁止药物进入,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增大内部的压力,可以将一些药物的残留及时排出体内,从而降低了药物的持续性效果。由于抗药性是一个持续发生的过程,所以必须要做好防范工作,针对普通的病症不要轻易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不但会降低药效还会影响人体正常免疫系统的强度,造成更大的危害,严重时会造成患者在危急病症发生时抗菌药物失效,大大增多了死亡率。

1.3 判定标准

本次实验的判定标准为两个实验组的菌落的大小,由于实验反复进行3次,所以变化率取平均值,具体表现为抗药性的百分比,采取百分制的计数方式,对于百分数较大的视为抗药性更强。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分析的计量资料采取的是平均数的方法,P小于0.05,其数值符合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菌落进行技术统计,将3次反复试验的实验数据并且转化为平均的抗药性,见表。

3.讨论

经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实验中,实验组的抗药性要明显小于对照组,也就是说,实验组中的头孢三代对于细菌的杀伤力度持续更为持久,特别是相对于头孢一代衰减更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即使是头孢一代对于大肠杆菌的抗药性的控制水平也只能停留在12%左右,那么这就说明即使这这种药物反复使用多次药效也会大打折扣,这也为我们将来的药物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方向,而在现有的医疗卫生药物行业的发展限制之下,采取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才是更加符合医院工作标准的行为。

【参考文献】

[1]许恒忠.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J].中国社区医师,2009,02:11-12.

[2]戴述诚.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分析及其解决方法[J].中国兽药杂志,2003,09:48-50.

[3]杨央,吕火祥,胡庆丰,王群,沈蓓琼,徐娟,朱永泽.肠杆菌科细菌对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1:2334-2336.

论文作者:车群昭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细菌对抗药物的耐药性论文_车群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