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计算机学术网络建设及其对我们的启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启发论文,网络建设论文,学术论文,计算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考察记
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制订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事实上,严格意义上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指信息流达到最终用户,至少要达到10mb/s,或者说能传送动态图像; 而现在传媒上称作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络(INTERNET),达到最终用户的信息流只达到9.6kb/s,或者说只能传递文本和静态图像, 只能认为是信息低速公路。所以,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可能是21世纪的事情,而低速INTERNET已延伸到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INTERNET发源于科学和教育机构,可以在网上找到最新的学术思想和成果,已成为科学研究最得力的工具。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计算机学术网络考察团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考察,主要内容就是日本如何利用INTERNET进行学术研究,以便为我院的学术网络建设提供参考。
一、日本INTERNET概况
从1993年起,日本的INTERNET联网高速发展。按日本一位教授的说法:“INTERNET已取代‘泡沫经济”成为最新的热门话题”。从整体上看日本的联网水平,目前比中国要先进3—5年(和美国相比,日本还落后不少)。
目前,日本的INTERNET联网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日本政府各省厅。1995年2月份,日本政府各部门全部联上INTERNET。在INTERNET 的网络上,可以检索到日本政府的公开资料,如可以检索到通产省的经济统计数据;外务省的外交问题白皮书等。各政府部门之间为此展开了很激烈的竞争,谁接受用户访问次数多,在建网方面将取得优先权。二是商业用户增长也很快,商业用户的联网主要由私营公司来进行,如富士通公司。这一部分不是我们考察的重点,了解情况不多。
我们这次着重考察的是日本计算机学术网,下面重点阐述。
日本的学术INTERNET是以文部省学术情报中心为网络中心,网络主干已经伸展日本列岛。学术情报中心有两台大型机和一台巨型机作网络的管理中心、数据服务中心、国内外信息的出入口;日本的七个国立大学,作网络的分中心(如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北海道大学等)。网络从北海道大学到九州大学联成一个线型结构;各分中心再下层联成星型结构。
日本所有的国立科研机构和公、私立大学均已进入网络。1995年,文部省又选择200个中小学校联入INTERNET。
二、网络服务内容介绍
INTERNET在日本不仅仅是热门话题,网上已经有许多信息资源,日本学者的科研和网络已经紧密结合在一起。由于INTERNET的世界性,日本学者可以检索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术资料。下面是日本学者享受到的基本服务:
1.发送电子邮件:与其他国家一样, 收发电子邮件也是INT-ERNET的主要内容,一台终端每月可收到6万份邮件。 与传真相比, 电子邮件价格非常便宜,使用方便。
2.3W信息检索:W W W(环球网)是INTERNET 最普遍的检索工具。通过上网机构的3W服务器,可以很方便检索到需要的多媒体文本。
3.参加网上的电子论坛:由于INTERNET诞生于大学和研究机构,目前,有许多兴趣小组,参加这些小组的讨论等于参加不出国的学术讨论会。
除了这些普遍的信息服务以外,文部省学术情报中心的网络服务器上,还有十几个大型的数据库,对学者的科研有非常大的帮助,特别值得提出的是:
全国联合目录:文部省学术情报中心已经汇集了全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图书目录,读者可以在网上检索全国的图书资源,就近借阅图书或要求提供图书的拷贝,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科研项目管理:每年日本文部省或其他基金会资助许多科研课题,学术情报中心将这些科研项目的立项、进展以及最后成果全部建成数据库,科学家可以很方便获得申报的信息和利用原有的科研成果,管理部门也可很有序地管理。
科学家个人学术档案:文部省学术情报中心将日本学者的学术档案建了分门别类的数据库,包括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图书。学术圈内可以很方便地知道同行在做的工作。
在日本,INTERNET还有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电子图书馆和电子期刊。日本国会图书馆正在进行多媒体电子图书的实验,而且已经将他们的珍贵的古籍变成电子媒介,他们计划中的关西分馆就是以电子图书馆为方向;文部省学术情报中心正在进行电子期刊的实验, 也已经将8种电子学方面的期刊电子化,可以在网上很方便地检索和拷贝。
三、对我们的启示
1.联网的技术方案 日本的校园网普遍采用比较成熟的技术和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这种方案是INTERNET快速发展的基础。(几年前,日本曾经想开发一套独立于美国的软件,现在看来已经放弃。)下面是日本网络采用的主流技术:日本大学的校园网或其他的局域网的网络主干大部分采用FDDI技术,ATM技术是发展方向(如庆应大学); 网络中心普遍建成3W服务器;网络的通讯协议普遍采用TCP/TP协议; 联网的微机工作站大部分采用Windows界面。
2.联入INTERNET非常紧迫 作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高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如果再不行动,将会落伍。首先从国外看中国:在日本能从网上检索到许多单位,如中国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同级单位中唯独没有社会科学院,这样社会科学院将丧失这块“电子阵地”,而减少自己的知名度。其次国内也已形成了热潮,金融经济部门从过去的“三金工程”已经发展到“七金工程”,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化工大学、邮电大学、教委、国家信息中心都已经联上了INTERNET网络,和这些兄弟单位相比,我们社科院和信息关系更为密切,因为,社科院输入的书、报、刊等是信息产品, 输出的书、 文章、 调研报告等也是信息产品。联入INTERNET,建设社科院自己的网络,有许多明显的好处:提高科研效率、增加国际交流、“信息随处可得”等。更为关键的是:社科院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利用及现在网上的信息是互补的,我院需要网上的有关国际问题、经济问题等的信息;而外界需要我院有关中国人文科学等的信息。
3.从科研看网络 自然科学的研究离不开信息检索和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目前,日本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结合也非常紧密(至少我们考察的机构是这样),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般包括论文和数据库两部分,作为研究成果的数据库进网以后,成为学术研究的基础,其他学者使用方便,不需要再重复工作。
4.建网和修路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要建设一套完整的网络,整个经费估计需要1200万,原计划分五年到位分部实施,现在看来这个思路有些需要修改,这好比修路,从天津到北京修一条高速公路,一年只修一段,看不出总体效益,容易造成投资浪费。从日本的经验看,将网络的框架建成是最重要的,INTERNET网上的信息可以很快被利用,反过来促进本单位的数据库建设。
5.联网可能带来的问题 联网以后,由于信息跨国界的流通,而且INTERNET没有主管机构,世界各国的法律道德标准不统一(比如,在一个国家被认为是色情的信息,另一个国家认为很正常,法国和比利时就有过此类问题),就容易造成信息流的失控,特别是黄色浪潮和意识形态。目前,这个问题在日本的影响并不严重,从总体上说,网络带来的效益比这个问题更重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没有技术上的手段,只能靠严格管理,分级把关。
四、社科院建网的设想
怎样建网和联上INTERNET呢?简单地说,需要“修路”、“买车”、“拉货”和“培训司机”。“买车”就是购买什么样的电脑,从长远观点看,对电脑的要求是至少能运行32位操作系统;“培训司机”就是教会我院科研人员能够“开车”驶入信息高速公路,这两个问题相对来说简单,下面着重谈“修路”和“拉货”问题。
所谓“修路”,从专业角度说就是“网络化”。对于我院而言,这个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如何联INTERNET。联INTERNET网络,我院本身不具这个能力,必须和国家的有关机构合作。现在的问题是:我院是作为一级节点、二级节点还是三级节点;是从邮电部、吉通公司还是科教网入网。第二是建院级网,这里有技术和资金两方面的问题,关键是系统设计。第三是各所的局域网,有些所已经建成,关键是资金问题。
所谓“拉货”,从专业角度说就是“数字化”问题。我院现在使用的信息产品如书、报都是印刷型信息,而印刷型是无法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因此,印刷型信息必须变成电子信息,这一过程就称为“数字化”。对我院而言,这个问题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INTERNET网上有哪些社科和人文的信息,目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有关信息,一些兄弟单位正在研究。而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恐怕只有我院来承担了;第二是我院目前收藏的信息的数字化,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图书的书目,其二是论文资料的题目、文摘,更长远的计划还包括书、刊的全文;第三是我院的信息产品(科研成果)数字化,目前,许多科研人员都在使用计算机写作,我院应该马上对这些本身就是电子信息的成果,建数据库。
总之,中国社会科学院或迟或早要进入信息高速公路,而且早比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