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综述论文_席慧云

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综述论文_席慧云

江西省化学工业设计院 江西南昌 330002

摘要: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多元化的思想观念逐渐形成。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少生、甚至是不生育的观念已经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形成。再加上计划生育长期作为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人们的生育观念已经基本形成。一个孩子四个老人是一般家庭的基本形态。从目前我国社会人口发展的趋势走向看,我国已经开始走向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开端。面对这种社会老龄化趋势,就需要我们在规划城市建设的的时候,对老龄化的的现象进行必要的考虑。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养老模式及居住方式的选择,讨论了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具体措施,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相关研究;综述

前言

虽然目前我国国民的平均寿命已经提高至75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未来十年之内我国国民的平均寿命有望突破80岁,百岁老人时代也正在悄然临近,加之我国人口基数总量巨大,老龄人口总数也相当庞大,早在 2009 年我国就已经宣布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国内的城市规划也在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1.国内养老模式及居住方式的选择

国内养老模式的研究早期主要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为主,近年来,针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以及机构养老的局限性,加强了居家养老模式和社区照顾模式的研究,也有以房养老、异地养老、度假养老等一些新的模式相继被提出。城市规划领域多数学者认为受中国养老传统美德的影响,居家养老应作为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大力倡导。但面对老年人对文化娱乐、社会交际、健身活动、家庭护理等方面的需求,有学者认为可加强居家养老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形成社区照顾模式。不过,某研究专家认为社区照顾模式由于缺乏制度性保障机制与经济性激励措施,其本身的缺陷导致它在西方成熟社区已存在较大推行障碍,在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社区”的中国亦难免流于形式,仅能算作一种良好的“非正式补充模式”。所以,中国的养老必然朝多种模式共存发展,某研究专家认为中国应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与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相结合的多层次综合养老模式。根据对上海市问卷调查得出,近期居家养老仍占主要地位,而中长期来看,居家养老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养老将呈现混合发展态势。某研究专家认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将共同构成我国未来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结合中国养老模式,国内学者提出了同住型、邻居型、分开型等不同的老年人居住方式。同时,某研究专家还认为尽管目前我国兴建的老人社区、老人公寓等所具有的许多优越性是其他居住方式所无法取代的,但不会改变以同住型的家庭养老居住方式为主,分开型的社会养老居住方式为辅的基本趋势。认为应逐渐由将老年人从一般城市居民中“分离”出来的“分离型老年人居住环境”,向强调老年人应当与社会其他成员一起共同生活的“统合型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转化,这实际上也是赞成同住型和邻居型逐渐替代分开型的居住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大多数学者所认为未来居住方式以同住型、邻居型为主,分开型为辅的观点不同的是,某研究专家认为我国老年人居住方式现在以两代合居的同住型为主,发展到混合型的居住方式,并逐步转向老年社区、老年公寓等分开型居住方式

2.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具体措施

2.1规划老年社区

当前我国主要有家庭养老和社会机构这两种养老模式,其中又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所谓的家庭养老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指老人在自己居住的家庭中养老、安度晚年,因此规划老年社区迫在眉睫,在社区中建立专门的养老中心,配置专业的看护人员,将各个区域内分散的老人集中在一起进行专业化的看护和管理,促进老人与老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加强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从而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社会机构养老模式也是时下比较常见的养老形式,即通过将老人送往当地的正规养老机构如敬老院、养老院、老年中心等等,接受专业现代化的老年服务,随着老年人思想观念的转变,选择去社会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2.2规划区域环境

与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年轻人不同的是,老年人往往体弱多病、行动迟缓、睡眠时间较少且喜欢安静,因此考虑到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和作息时间,规划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区域环境最好选在避开交通要道和城市繁华地段,尽量选择和环境雅致、地势平坦且绿化较多的地方,同时考虑到老年人可能需要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因此不能选择离城市中心太过遥远的郊区和交通闭塞之地。

2.3规划养老设施

现阶段我国对于养老设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和定义,社会人士普遍将所有与养老有关的设施和管理机构统称为养老设施,比如说老年住宅、老年医院、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等等均被看做是养老设施。家庭养老虽然能够为老人提供自由轻松的环境,但是也有其固有弊端,例如缺乏专业的医疗条件、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等等,而养老设施的出现以及合理规划能够有效弥补家庭养老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因此在城市规划当中应当多多考虑养老设施的规划,督促养老机构的落实和建立,并且在住宅区当中配置完善的老年服务基础设施,尽量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需求。

2.4规划道路交通

老年人行动较为迟缓,因此在交通上花费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年轻人,特别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人类身体中的钙质流失严重,容易导致骨质疏松、风湿、关节炎等各类疾病,爬楼梯、上坡等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比较吃力,因此在规划城市交通要道时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需要尽可能多的设计无障碍通道,比如说在楼梯旁边设计坡度平缓的直道,方便腿脚不便或乘坐轮椅的老年人能够自由出入,另外还需要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交专线、专列数量,方便老年人出行,为了避免老年人在早晚高峰时间发生交通意外,有关部门在平时除了教育宣传之外,也可以劝导其错开高峰时期出行。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于老年人学车的标准也在放宽,我国规定只要年满十八周岁至七十周岁的老年人均可以申请参加机动车行车驾驶证考试,越来越多的驾校也在加大老年驾驶员的培训力度。

3.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综述

现阶段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主要是通过吸收借鉴国外关于研究老龄化社会的先进经验方法,站在心理学和地理学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而国内外所有的相关研究,均能够帮助国内城市规划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社会,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的真实需求。然而在目前国内关于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中还比较浅显,基本上大部分的相关分析研究都是从人口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角对老龄化社会中存在的表面问题进行研究,缺乏大量内容深刻、角度和思路新颖的相关研究,而且关于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等相关概念也尚未厘清。对老龄化社会和国内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的深入研究不足,与此同时,现在大多数的相关研究还停留在微观的角度,比如说从老年住宅、老年设施等着手分析,而从宏观的角度比如说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

结束语

老年人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如何合理规划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是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既要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又要适应老年人居住,这是城市规划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小云,田银生.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15,09:52-59.

[2]黄海滨.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综述[J].门窗,2015,06:223.

论文作者:席慧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  ;  ;  ;  ;  ;  ;  ;  

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综述论文_席慧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