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4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松解粘连索带、切除坏死肠段、肠吻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天可以下地活动,第2天可以进水进食,其中15例患者在术后1周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24例患者在术后2周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伤口愈合良好;有1例在术后出现两周出现伤口感染。结论 用上述手术方式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此疾病用手术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为外科常见急腹症,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可因多种因素引起。临床上以粘连性肠根阻最为常见,该病在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1]。粘连性肠梗阻占肠根阻的20%-40%,临床上分为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腹腔化疗引起的肠粘连肠梗阻、放射性肠损伤所致肠粘连,近年来,粘连性肠根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证明其发病率仅次于胆道疾病和阑尾炎,目前,尚无预防早期粘连性肠根阻行之有效的方法[2],临床上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以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为主,由于非手术治疗有其适用性且临床见效慢,所以对肠梗阻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3],本研究以本院2013年收治的40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症状、效果进行调查,线将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4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感染、创伤或手术、心功能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调查的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30-67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4.70±1.25)岁,调查患者病志显示,患者均有手术史,其中阑尾炎手术11例,妇科手术5例,胆囊切除术8例,胃大部切除术6例,胆总管手术5例,脾切除术5例,且患者之前均有肠梗阻病史,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经保守治疗24 h,症状、体征不减轻或反而加重者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者。
1.2研究方法
⑴.术前准备: 患者手术前先行解痉、补液、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抗炎、灌肠等,告知患者做好禁食、进水;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⑶.手术方法:患者生命体征一切正常后对患者进行手术,考虑患者的症状不同,分别采用松解粘连索带、切除坏死肠段、肠吻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时首先进行切口的选择,对于切口下方有粘连者,不宜直接沿原切口入腹,防止使肠管破损;肠梗阻术中如发现梗阻的远、近端肠管直径较大,此时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临床上不宜采用端端吻合,应采用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
1.3.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结果用一般统计描述方法进行描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4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表现为正常,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1天可以下地活动,第2天可以进水进食,其中15例患者在术后1周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24例患者在术后2周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伤口愈合良好;截止2周结束后,上述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均能自由进食,未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且能自由进食;并陆续办理了出院。有1例在术后出现两周出现伤口感染,该病例岁数较大,表现为发热、切口部位愈合性较差,给患者行抗感染治疗5天后症状有所缓解。出院后1月左右让患者来院复查,上述患者治疗状况良好,均未出现复发症状。
3.讨论
外科腹部手术术后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粘连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相关资料显示,人群中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肠梗阻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4-5],临床上因梗阻的性质、类型、部位及患者的全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保守治疗主要见于梗阻症状较轻,无肠绞窄存在的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和早期肠套叠等症状,其具体治疗方式为禁食、胃肠减压,同时要密切评估病人的病情,积极检查病人的生理生化指标,同时给与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6],常见药物有以下三类: ( 1) 抗分泌药物。主要有抗胆碱药(丁溴东莨菪碱) 和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 2)止吐药物。胃肠外给予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是以功能性梗阻为主的病人的药物选择, 不推荐用于完全的机械性梗阻病人[7]。( 3) 镇痛药物;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保守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症状予以缓解,但是却不能根治;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导致急性完全性梗阻很容易出现肠穿孔、感染中毒性休克时及时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为:( 1)期治愈包括右半结肠切除术、一期回盲部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结肠次全切除术、回肠乙状结肠或回肠直肠吻合术;(2)Ⅱ 期治愈:暂时性近端造术等。(3)H artm ann 手术: 近端肠造口术、Ⅱ 期行远端肠管对端吻合术[8];术后要或分离开粘连后,行小肠折叠排列摆放,必要时缝合固定,以免发生或再次发生梗阻。对于仅有小范围粘连的患者,我们将粘连分离开后[9],将粗糙面内翻缝合,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变化,术后尽早下床活动,防治肠粘连。手术治疗较传统疗法而言,其治愈率较高[10],但是手术治疗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如果处理的不得当,使其进展为绞窄性肠梗阻需要急性肠切除,手术死亡率可高达30%,
本研究在对上述40例粘连性肠梗阻实施松解粘连索带、切除坏死肠段、肠吻合术后,40例患者中39例患者均明显好转 ,并安全出院,仅有1例老年患者出现感染,可能与此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有关,此病人是老年患者,可能其自身体质较差,身体各机能出现退化,较年轻人而言体质较差,而行粘连性肠根阻手术在术中及术后均有大量的体能消耗,当机体自身体能不足为维持其正常生理消耗时,抵抗力会变差,在术后会出现感染的症状,总而言之,用上述手术方式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此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任建安,黎介寿.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防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 28(():697-699.
2.黎介寿. 改善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手术质量[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8) : 450- 452.
3.黎胜伟.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及预防进展[J].包头医学,2010,34(2):72-75.
论文作者:刘永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肠梗阻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症状论文; 体征论文; 方法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