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督教中受众对宗教建筑更新的影响论文_张常江

浅谈基督教中受众对宗教建筑更新的影响论文_张常江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200062

摘要:在现如今建筑更新的浪潮中,宗教建筑一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就基督教堂而言,越来越多的教堂设计摒弃了以往冗杂厚重的教堂设计,通过更加现代化的材料与结构凸显其独特的神性。从朗香教堂到现在意大利cinisi教堂设计,基督教堂的更新速度远远领先于了佛教的寺庙与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本文从受众的角度入手,浅谈在基督教中,受众对于宗教建筑更新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堂;更新;公共空间;信徒;游客;神职人员

引言:

在建筑设计学建立之初,人们便一直致力于探究人与建筑的关系,双方相互独立,却又相互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式教堂开始被设计出来。这其中,受众的影响与新式教堂现如今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当我们讨论教堂的使用者时,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将人进行细分,所以本文从三种不同的受众进行分析:信徒,教堂的服务对象;游客,教堂的经济与名气来源;神职人员,教堂功能的最终决定者。

信徒:信仰行为影响教堂的公共空间化

从罗马千禧教堂,再到安藤忠雄的教堂三部曲,越来越多的现代教堂设计从单独的教堂设计转为对一个公共空间的设计,而这种公共化的现象正是来自信徒的影响。

就欧洲而言,信教人口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在2012年的国际调查中,东欧的信教人口比例高达66%,而西欧也有51%的教会信徒。在基督教的规范中,信徒们每周日进行弥撒来祭祀上帝,这是一个周期性,持续性的过程。除此之外,基督教徒的洗礼,婚礼,葬礼都与教堂密不可分,教徒们对教堂有着极高的使用频率。然而现代社会人口密度激增,城市逐渐变得拥挤,占据着城市中心的教堂浪费了大量的公共空间,人们开始追寻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信徒们本身与教堂的紧密联系又使得教堂不可能通过搬离来使城市获得更多的公共空间,信徒们的两种需求在相互碰撞下最终导致了教堂与公共空间的融合。教堂慢慢的提高着自身的开放程度,在一次次修建中采用着更加公共化的设计,最终成为一个服务于居民的公共建筑(1)。

当然,新建造或者改造的宗教建筑大多面临着信徒流失的问题,而作为基督教独有的宗教建筑,教堂的更新设计却受到了来自教义的庇护。在基督教义中,神父为上帝和信徒之间的联系者。信徒通过可以通过内心虔诚来获得救赎,神父和教堂也只不过是方式和地点,所以信仰不因建筑形式的改变而动摇。对比中国的佛教和道教来看,人们更加在乎“传承”和“香火”,即建筑本身也成文了信仰的一部分,加上中国人固有的“风水”思想,对国内宗教建筑的更新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游客 固有的名气亦是创新的束缚

作为教堂的重要经济来源和名气传播者,任何一个教堂都无法忽视游客这一庞大的受众群体。这里我们将教堂分为两种类型来讨论,社区级教堂和居住区(城市)级教堂(2)。

城市级教堂,作为城市地标建筑,常见于城市中心,如佛罗伦萨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等,依靠浓厚的历史气息,珍贵的藏品,功能渐渐的向博物馆转变,受益于此的同时也承担着保护与传承文化的责任。巨大的名气和游客群体也保证着他们不需要与其他教堂相竞争,而是作为一个地标建筑被完美的保护起来,在保证传统的同时进行些微现代化的改造,如祭祀用具和照明系统的电子化,内部设施的增加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收获了巨大的名气和极高的经济收益的同时,这些教堂作为历史建筑的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逐渐化为了束缚教堂更新设计的桎梏,即使因年久失修重新建造,也只能局限于修复,难以出创新,就如同罗马斗兽场一般,不断用新的材料去加固,禁锢在既有的结构中无法解脱。

而作为教堂数量主体的社区级教堂却没有这种阻碍,作为服务于一个社区的小教堂,没有针对游客的需求和传承历史的重任,没有束缚的小教堂可以进行彻底的更新设计。在没有游客的介入的情况下,社区级教堂一直作为信仰性建筑从始至终的贯彻着服务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级教堂就会开始以遵从社区居民的意愿而开始转变功能定位,将自身转变为能够更好服务于社区居民的公共建筑,此时教堂往往会对自身结构进行些许改造,保留信仰性区域的同时增加图书馆,档案馆,运动场所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种类的服务。

就新建造的教堂而言,又以另一种形式与游客产生了连系,年轻的游客从对教堂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的追求转变为追寻建筑设计的美感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神性,如同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一般,吸引这无数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去感受那一束神性的光芒,又或者矗立于海边的阿那亚教堂,使人在孤独与幽静中探寻着自己与上帝,与世界的关系。

在游客的选择下,教堂摆脱了古老陈旧的桎梏,发展成更为现代化,蕴含更多精神理念的公共建筑。同时,现代的教堂又将新的思想通过游客传播到更多人的心中,两者相互影响,使得宗教建筑的更新愈演愈烈。

神职人员 宗教建筑更新的最终决定者

神职人员,如基督教的神父、主教,佛教的僧侣,道教的道士等,他们是受众中人数最少的一部分,但确实决定性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既是宗教建筑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宗教建筑的所有者,他们的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着其本身宗教建筑的更新与发展。

就基督教而言,神职人员有着明确的学习与任职的规范与条例,神职人员之间本身也有着名确的品级区别。以神父为例,要成为一位神父,需要从申请成为一名修士开始,经过大约七年的神学、哲学学习,以及人格培育,再作为执事经历1年的工作与实践,才具有成为神父的资格。而在成为神父之后,再不停的保持着学习的同时,也承担着教学,解决纠纷,传教等工作。阶段性的学习而非长时间修行使得他们不会脱离现代社会,生活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因此他们拥有着更好的接受能力(3)。

而就工作内容而言,除了日常的教学和调解纠纷以外,神职人员只有在每周日进行礼拜的时候才会出现在教堂。所以与佛教的僧侣们生活,学习,工作都在寺庙里不同,教堂对基督教的神职人员而言更象是办公场所而非生活场所。所以神职人员不会成为教堂公共空间化的阻碍,反而会推动教堂的更新以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同时,单一服务功能的建筑不论是改造还是重新设计都比包含了生活,学习,祭祀等多种功能的寺庙建筑群要简单、快捷的多。

结论

基督教作为三大宗教之一,其宗教建筑的更新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建筑受众的影响。作为宗教建筑的使用者、消费者、拥有者,基督教的信徒、游客以及神职人员对其宗教建筑的更新产生了独特的影响。作为使用者,信徒对于公共空间和更多类型的服务的需求是推动教堂从单纯的信仰性建筑转变为服务性建筑的主要作用力。作为消费者,游客在现如今的宗教建筑设计中成为越发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他们的对历史文化的追求使得城市级教堂逐渐为地标建筑,追求便利的思想也极大推动了宗教建筑现代化。而神职人员作为宗教建筑的所有者和发展方向的最终决定者,与时俱进的学习与工作方式使得他们更加容易接受现代化的建筑,成为推动建筑现代化的动力而非阻碍,机器人在重庆鲁能物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是人工智能在物业应用的典型示范。

参考文献

[1]加润国.全球信教人数有多少[OL].(2015-05-26)[2018-03-28].Http://www.cssn.cn/zjx/zjx_zjsj/201505/t20150526_2010096.shtml

[2]贾巍杨. 意大利现代教堂设计浅析[J]. 装饰,2008(3):116-117.

[3]刘元仁. 如何做一个当代中国天主教爱国爱教的神父[J]. 中国天主教,2004(2):14-18.

论文作者:张常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浅谈基督教中受众对宗教建筑更新的影响论文_张常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