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杨梅

数学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杨梅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太伏镇太伏中心小学校 四川省 泸州市 646121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还在基础教学研究中成为一个探讨的热点话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巧妙设问;一题多变;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老师是数学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新课标也告诉我们“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更像动词(即知识乃是一种“探究的活动”),而不是名词(即知识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本文在新课程理念下,就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谈几点体会:

一、巧妙设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理,越是奇绝怪异,越要探个究竟。为此,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情境,引起悬念,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思维。如小学的几何教学,上课时就可提问:怎样画国旗上的平行四边形?体育上怎样测跳远成绩?……这时学生由于知识欠缺,不能正确回答,教师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要有兴趣与好奇心。问题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已有知识,并富有情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有关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

又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能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思维状态。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盎然,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一题多变”,引导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兴趣是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成功的欢乐可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自得,给予学生多次的学习成功,能使学生多次获得愉快情绪,从而为数学废寝忘食,积极思维。“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

如: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选取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列火车长180m,速度为72km, 一座桥长220m,火车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桥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动静态的应用题,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出示意图分析、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我又给出如下变形题:(1)一列火车长180m,速度为72km, 一山洞长220m,火车从车头进洞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洞需要多少时间?(2)一列火车长180m,速度为72km, 另一列火车长220m,速度为 48 km,问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3)一列火车长180m,速度为72km, 另一列火车长220m, 速度为 48 km, 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前,快车从车头与慢车车尾相接到刚好与慢车车头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这几个变形题,第(1)与例题几乎一模一样,学生很容易解出,获得成就感;尽管第(2)与第(3)的难度有所加深,但有了前面的成功的喜悦,学生不会轻易放弃,而会努力思考、揣摩,多数学生很快又能再次获得成功的喜悦,自主学习的激情也就来了,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我要求学生自己解答以上的问题,他们都能准确的给出解答过程,并都能清楚的说出分析问题的步骤。此时,学生兴趣特别浓,我告诉学生,事实上,我想要讲解的重点题正是第(2)(3)类的综合应用题,并启发学生今后遇到问题时,不仅要会解答,更重要的是要在解答过后善于总结,发现新的问题,因为我们在书本上遇见的常是一些较实际问题简单的问题,而实际问题往往又正好是这些问题的延伸或变形。

三、问题生活化,拓宽学生的自主学习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圆角分”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在设立临时超市,让学生分别担任营业员和顾客,自己亲自拿着钱去买东西,体会自己买了什么东西,该付多少钱,又该找回多少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怎样选择方案合算》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某小学要买50个足球,现在有甲、乙、丙三个商店可以选择。三个商店的足球的价格都是25元,但商店的优惠的办法不同。

甲店:买10个足球免费赠送2个,不足10个不赠送。乙店:每个足球优惠5元。丙店:购物满100元,返还现金20元。为了节省费用,学校应该在那家商店购买?为什么?

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仅把目光放在学生身上,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是不够的。要想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应通过精心准备将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然后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主动探究。在学习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带“有色眼镜”看人,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个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点滴[N].教师报,2004-10-06(005).

[2]刘金星.数学教学更应注重过程[J].福建中学数学,2008,(12).

[3]金佑来.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引导[J].职业教育研究,2008,(03).

论文作者:杨梅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时代》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8

标签:;  ;  ;  ;  ;  ;  ;  ;  

数学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杨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