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 710000
摘 要:文中以一所初高中完全中学(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的特色课程开发为案例,列举了该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出发点、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利用到的地方特色资源和对办学理念的诠释,并总结了该校的特色课程建设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为该校特色课程建设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特色课程 校本课程 地方特色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选拔人才标准的变革,不少学校在忠实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体系,其中一些有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课程渐渐成为学校特色课程。在特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特色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概念与范围的区别,特色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何建设一个完善的特色课程体系,高中特色课程与高校选拔制度如何衔接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话题和内容。笔者将基于文献研究和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简称曲江一中)的特色课程建设实施过程对以上部分问题进行探讨。
一、特色课程的内涵
关于特色课程的概念,近几年很多专家学者已经做过研究并给出类似的解释。比如,根据何永红博士的看法,“特色课程”是指由地方或学校参照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课程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特征和影响力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根据石欧教授的定义,所谓普通高中特色课程,是指普通高中学校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需求与发展为核心,以地域、社区与学校资源为依托,经过比较长期的课程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性的整体风格和出色的育人成效的课程、课程实施或课程方案。根据以上概念,笔者理解为不是所有的校本课程都是特色课程,特色课程的突出特点为独特性、延续性和多样性。可以是根据地域特色和学校资源创造性开发的新课程,可以是国家课程的特色化实施,比如杜郎口中学的课程实施,也可以是整个学校的课程结构的特色组合方案。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第一类,即基于地方特色和办学理念的新的课程开发。
二、“特色”的具体化
特色课程区别于其他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的特点在于特色,这个特色可以是地方特色文化或资源,也可以说是学校特色。曲江一中特色课程的特色在于融合了地方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地方特色的体现在于,此校位于以有悠久历史著称的古城西安,并且是曲江新区的第一所中学。曲江新区是西安市的旅游胜地,有很多名胜古迹,主打汉唐文化,所以此校可以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是此校特色课程的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
另外,曲江一中的办学理念是“学生第一、特色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面向国际聚世界眼光,根治传统育中国灵魂”的教育思想,校本研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所以,特色发展成为此校学生发展的重要特点。为了践行此办学理念,学校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特色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建设特色课程体系。
三、特色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在开设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曲江一中开发特色课程的出发点是践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为了构建互补课程体系。特色课程成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力补充,使得课程设置更加完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2.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竞争力。特色课程的实施使得学生具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选拔人才标准的变革。
3.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特色课程的开发充分挖掘了教师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本校特色资源,给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特色的平台。
4.提高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色课程的建设使得教学过程多样化、特色化,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
曲江一中的特色课程建设经过几年的摸索,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并有了比较突出的特色,即形成了基于地方特色资源(以古城西安和曲江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为主)和办学理念(学生第一,特色发展;面向国际聚世界眼光,根治传统育中国灵魂)的特色课程体系。此校的特色课程体系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具体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参与对象、组织形式、地方资源的利用。
从框架上可以看出,所有形式的特色课程均很好地利用了当地的特色资源,比如博物馆、民间文化、科技资源等;也可以看出这些课程的设置均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第一,特色发展”,各种课程和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平台和实践机会,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从以上特色课程体系框架上来看,也可以看出该校在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规律,并具备了一些优势。从科目数量和形式上看,此校的特色课程建设已经有一定的规模,设置的科目多,覆盖领域广,贴近学生生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从外在学习环境上看,特色课程已经超出了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不局限于学生最熟悉的教室里,而是充分利用了校内和地方特色资源,走出教室,进入实验室、博物馆、科教基地、旅游景点等,让学生有了全新的体验;从学习内容上看,有些课程的内容不是单一学科的知识,而是尝试了跨学科的内容。
但是,以上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
1.每周或每学期开展一次的特色课程仍只是“边缘课程”,充当着国家课程的“配角”,在时间投入和上课频度上仍无法和国家课程相提并论。
2.特色课程的体系有一定的宽度,科目广、形式多,但是缺少应有的深度,很多科目仅短时期开设,没有很好的延续性。
3.大多数课程是以单一学科为中心,未完全超越“学科中心”的视角,很多课程是单一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没有很好地柔化学科边缘和联系学生的实际,呈现出碎片化的、结构不明、层次不清的各种课程的堆积状况。
五、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方向
基于以上成果和不足,今后改进的方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特色课程的体系的建设不仅要依赖地方特色资源和学校资源,还应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大学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等因素作为设计的指导原则,设计出基于学生的真实世界、满足学生真正需要的特色课程。
2.柔化学科边缘,通过跨学科的统整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特色课程系统化,在保持广度的基础上,加深学科的深度,使得课程的设置满足学生的持续发展需要。
3.广泛调查学生的需求和爱好,让学生参与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让他们为学校特色课程的设置、形式和授课方式上献计献策。
4.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永红 学校特色课程的定位及其发展策略[J].教育科学研,2011,(10):50-53。
[2]石欧 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1-5。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王淑芬 校本课程建设的困境和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8,(6):105-109。
论文作者:佀艳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3月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特色论文; 课程论文; 曲江论文; 学校论文; 地方特色论文; 学生论文; 资源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3月总第3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