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关”与“四关穴”论文_马欣,李旭豪

浅析“四关”与“四关穴”论文_马欣,李旭豪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就“四关”和“四关穴”的渊源、含义进行了分析, 并对四关穴的配伍意义、临床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四关;四关穴;含义;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347-01

“四关穴”是历代针灸医家常用的有效穴,“四关”一词始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明《针灸大成》将其归入《经外奇穴》篇,称:“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1]后世医家多有论述,广义上讲“四关”指四肢、四肢大关节、肘膝关节、肘膝以下的穴位,狭义上讲合谷、太冲二穴为“四关穴”。现就“四关”与“四关穴”有关问题浅析如下。

1.四肢肘、膝关节部位谓之“四关”

四关指部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隋唐医家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诸原所生》中注解为:“四关,四支(肢)也。”指出四关即四肢。明代张介宾在《类经》卷八中注:“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故凡井、荥、输、经、合穴,皆手不过肘,足不过膝,而此十二原者,故可治五脏疾也。”由此可见,此处四关乃是部位的名称,泛指人体的四肢、四肢大关节、尤指肘膝两关节,再引申为肘膝以下的穴位。[2]

2.双合谷、太冲四穴谓之“四关穴”

2.1 部位相应

阴阳相衡合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为大肠之原,在手拇指、食指间,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太冲属足厥阴肝经,为肝之原穴,在足拇趾、次趾间,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3]合谷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十二经气血的盛衰皆依赖于此,泻此穴能通过泻全身偏盛之阳;太冲穴名有要冲之意,此处气血冲盛,泻此穴能泻亢盛的肝阳。故当人体阳气偏盛,阳胜则热,或致阴病,而引起上扰清阳、阴液耗伤等病理变化时,开泄四关即可泻亢盛之阳。四关穴部位相应,上疏下导,通过泻偏盛之阳使体内阴阳平衡和协调。[4]

2.2 原穴相配

气血相合合谷、太冲分别为为阳明经大肠经和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原穴是脏腑气血汇聚及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难经·六十六难》曰:“五脏六腑有病,皆取其原。”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原穴会出现相应的反映,《难经·六十六难》还提出:“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故使用四关穴,能够将人体三焦原气通达而发挥其调整脏腑经络虚实和增强集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其次,合谷为大肠原穴,为阳,主气;太冲,肝经原穴,为阴,主血。《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体活动以气血为本,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发生病变时,也不外乎气血,针灸治疗疾病即是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合谷与太冲可谓气化功能之关键,气血通行之要塞,合谷调气中之血,太冲理血中之气,气血调和,以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四关穴对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疾病有明显调节作用。

3.临床应用

3.1 熄风止痉

除痹治痿如《外台秘要》曰:“范汪疗癫方,灸两手约指中理左右,及手足之虎口中”。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注曰:“拘挛者,筋脉之拘束。闭塞者,气血之不通……四关者,六腑有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故太乙移宫之日,主八风之邪,令人寒热疼痛,若能开四关者,两手两足,刺之而已。”《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太冲为肝经原穴,肝经“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泻之可疏肝理气,熄风泻火,平肝潜阳;合谷有通络止痛之功,泻之可畅腑气,临床运用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病症多有良效。[5]《标幽赋》中云“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矣。”此外,《针灸大全》曰:“四肢无力中邪风,眼塞难开百病攻,精神昏倦多不语,风池合谷用针通,两手三间随后泻,三里兼之与太冲;手指麻痹,不知痛痒,太冲、合谷、足临泣;小儿急惊风,手足搐,印堂、百会、太冲、合谷;老人虚损,手足转筋,不能举动,承山、阳陵泉、太冲、合谷”。

3.2 行气活血

调和阴阳外邪侵袭,或脏腑经络阴阳失调,四关闭合,气血不通则逆而为厥。[5]厥证乃阴阳失去正常的协调,不能相互顺接的结果。陈平伯曰:“盖阳受气于四肢,阴受气于五脏,阴阳之气相贯,如环无端,若寒厥则阳不与阴相顺接,热厥则阴不与阳相顺接也。或曰阴不与阳相顺接,当四肢烦热,何反逆冷也?而不知热邪深入,阳遏于里,不能外达四肢,亦为厥冷,岂非阳不与阴相顺接之谓乎?”[6]《针灸集成》曰:“尸厥,谓急死人也,人中针,合谷、太冲灸”。

四关穴的临床应用在古籍中还有不少记述,如《千金要方》曰:“催生难产及死胎,刺太冲八分百息”。《针灸大成》中有“难产:合谷(补)、三阴交(泻)、太冲”的记载。《杂病穴法歌》曰:“赤眼迎香出血奇,临泣太冲合谷侣。”

现代临床常用二穴来治疗中枢或周围神经所引起的头面、肢体等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广泛用于肢体疼痛、抽搐、面瘫等证,也是治疗神志疾病的常用穴,如闭证、郁证、脏躁、惊厥以及失眠等诸证。[7]

【参考文献】

[1]戴伟.“四关”穴初探[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249.

[2]张永臣,吴富东.四关和四关穴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6):5.

[3]赵倩,王季良.四关穴浅析[J].四川中医,2013,31(8):27

[4]李颖文.针灸从”四关”穴论治及其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307.

[5]王和生.四关穴临床应用初探[J].江苏中医药,2003,24(11):43.

[6]周丽莎.浅淡四关穴的临床运用[J].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28(1):32.

[7]黄建军,张军.四关穴及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9):42.

论文作者:马欣,李旭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  ;  ;  ;  ;  ;  ;  ;  

浅析“四关”与“四关穴”论文_马欣,李旭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