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企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工业企业论文,评价论文,我国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构建我国工业企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根据指标的选取原则选取一系列初步评价指标,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初步指标进行二次筛选,确定最终的评价指标和各指标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一、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我国工业企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企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概念明确,统计和计算方法规范,这样才能科学地反映企业的特征,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相关性原则
环境审计的目标就是要提高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环境绩效。为了反映企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行为,所有的评价指标都必须反映企业为改善环境所作的贡献,反映企业的输入和输出对环境的影响。
3、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该全面地反映企业对环境的影响。
4、可比性原则
不同时期、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其指标值要有可比性,包括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
5、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有可靠且连续的数据来源,容易被量化,便于审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这就要求各评价指标要容易理解,度量要简单明了,数据容易采集,最好可以利用企业现有的统计资料。
二、评价指标的初选
工业企业环境活动有关的因素很多,如果全部列入指标体系中,不但会影响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也不一定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环境管理业绩,因此应选择必要的核心指标。笔者根据环保部门颁布的《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技术指南》以及《国家环境友好企业指标解释》,结合我国环境审计的实践情况和国内外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同时充分考虑“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筛选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以此来确保评价指标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初步选取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中有1级指标5个,2级指标38个,详见表1。
三、评价指标的二次筛选
为了确保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笔者将表1中的38个评价指标制作成调查问卷,分别发放给政府环保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等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进行打分评级。然后收回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和筛选,最终得到24个评价指标,详见表2。
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中我国工业企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层次结构和复杂性,笔者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目标、多方案决策方法,它合理地将定量与定性的决策方法结合起来,按照心理、思维的规律把决策过程数量化和层次化,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二是构造判断矩阵;三是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进行层次单排序;四是进行各层次一致性检验;五是层次总排序和总体一致性检验;六是调整检验结果;七是最后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
确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权重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先前确定的24个环境审计评价指标,设计成这些评价指标两两比较的调查问卷;然后将这些调查问卷发放给环保、审计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收回调查问卷后,根据调查结果,按照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具体步骤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得到各个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权重,详见表3。
五、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的确定
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要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等级变化,而且能够体现差异性以促进企业环境管理的提高,还要考虑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1、分级标准的制定依据
(1)以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
对企业进行环境审计的目的之一即要审查企业遵守国家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情况,评价企业的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环境法律体系应是企业环境责任分级标准的法律基础。
(2)以ISO14001环境管理为标准
ISO14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适用于评价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评价指南,有利于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环境管理是企业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因此也是制定企业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的基础依据。
(3)以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为依据
污染物排放情况是企业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和总量达标是企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是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的基础依据。
(4)以国内的先进清洁生产水平为依据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企业与环境和谐统一、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清洁生产可以促使企业以最少的环境污染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因此清洁生产也是分级标准的制定依据。
(5)以已有的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
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大气、水等各种环境介质中有害物质的允许含量和要求,是确定环境是否被污染的依据,可以为分级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2、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根据分级标准的制定依据和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并结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企业环境审计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四个级别:优(86-100)、良(71-85)、中(60-70)、差(<60)。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具体分级标准如表4所示。
由于环境管理指标中环保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和环境管理系统合规性的分级标准难以定量表示,因此可以考虑采用定性标准来反映这两项指标的分析标准:
(1)环保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分级标准
优:企业环保政策法规的综合执行率达到100%,企业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均达到100%,有排污许可证并达到要求。
良:企业环保政策法规的综合执行率达到90%,企业新、改、扩建项目能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基本上达到100%,有排污许可证,但未达到许可证要求。
中:企业基本能够执行各项环保政策法规,企业新、改、扩建项目基本能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100%,有临时许可证,达到临时许可证的要求。
差:企业多数情况下不能执行各项环保政策法规,企业新、改、扩建项目基本不能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均达不到50%,未领取许可证,或有临时许可证,但未达到临时许可证的要求。
(2)环境管理系统合规性的分级标准
优:依ISO14001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审核认证,各项环保规章制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度先进可行,并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良:依ISO14001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但未通过审核认证,各项环保规章制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度比较先进,执行情况良好。
中:计划按照ISO14001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各项环保规章制度能够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但制度的先进性和规范性不强,执行情况一般。
差:未考虑依ISO14001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企业的各项环保规章制度不完备,并且比较落后,执行不够严格。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两型社会”的内涵与建设要求,笔者初步构建了一套适用于“两型社会”建设中我国工业企业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组成,以实现“两型社会”建设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环境管理、资源节约、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治理、环保支出五个方面评价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情况,并在“资源节约”和“污染物治理”指标中设计了全面系统的二级评价指标,突出了“两型社会”建设中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主题。在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设置上,笔者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两型社会”的特点和要求,加重了“资源节约”和“污染物治理”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3和0.32),两个指标的权重之和占总权重的一半以上。该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两型社会”建设中我国工业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可以作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我国工业企业履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的参考依据。
工业企业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污染、环境管理、环保支出等方面的环境因素,并对这些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减小企业的环境风险,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随着环境审计的深入开展,企业还应关注原材料使用方面的环境因素,并不断加强对这些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还应强化对环境管理体系的监督和检查,环境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旨在加强企业对环境活动管理和环境风险的预防。为了避免环境管理体系流于形式,企业应对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评价目标的完成情况,纠正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不断健全整个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