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政府行为与科技发展初探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政府行为与科技发展初探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政府行为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科技发展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后半叶,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有力地挑战着人类传统的经济理念和经济形态。许多专家预测,未来的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世界。对于这一点,谁醒悟得早,动作快,谁就能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否则就会落后挨打。

如同市场经济需要“有形之手”调控一样,在理论界讨论研究知识经济的同时,政府也应该有所作为。必须按照市场运行和知识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研究和创造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环境。我认为,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政府的这种行为,首要的就是促进科技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孕育的基础和核心

根据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定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高科技产业及智业为支柱的经济。这个定义表明,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知识在知识经济构成要素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1、现代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而是基于新科技成果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它以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和广阔的生存空间,有力地挑战着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现代科学技术在人类的核心经济要素中起到了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据统计,目前OECD主要成员国GDP的50%以上已是以知识为基础。

2、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将人类社会导入知识经济的现代科学技术,首先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它不仅使知识的传递、储存变得快捷方便、成本降低,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的产业,而且创造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从而使人类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对GDP的贡献率降低,知识产业化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一些发达国家,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器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群武装起来的产业,比重迅速提高,有的还超过了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居于主导地位。

3、科学技术成为知识经济中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生产力每一次划时代的进步,都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重大飞跃。但是,在传统的经济形态包括工业革命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经济短缺特征决定了科学技术也仍然只能是资本的补充和辅助要素。只有在本世纪后半叶,当凯因斯效应因普遍出现的“滞胀”现象而失效,需求的创造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替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更新,成为增长可持续性的决定性因素的时候,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才摆脱了被资本规定的被动地位,而具有了独立的意义,其主导地位才变得日益重要、稳定和不可替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正是基于对现代生产力系统结构的深刻认识,具有真理性、预见性。

我国的科技发展已初步形成迎战知识经济的良性机制

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发展知识经济的前提条件是要拥有大量的现代科学技术。从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状况看,虽然总体水平较低,但在一些领域也拥有了一批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特别重要的是,我国的科技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良性机制。

1、科教兴国战略已制定并实施。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后,在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又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为今后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认真贯彻的九条重要方针之一。这为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奠定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思想基础。

2、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技术成果商品化体制开始形成,技术市场已初具规模,技术贸易机构已达2万多个,技术中介队伍已有6万多人,技术合同交易额近7年来的年均增速达50%。二是科技运行机制逐步健全。三是科技组织结构明显改善。过去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格局已变为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民营科技企业迅猛发展。四是科研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与经济部门的合作愈来愈密切。

3、国家创新体系开始启动。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为:到2010年前后,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基本具备能够支撑我国科技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能力,使我国国家创新实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和“211工程”已经启动。

4、科研开发体系层次合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兼顾当前和长远研究、互相推进和衔接的三个层次的科技工作体系。第一个层次是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科研计划,包括重点科技攻关、“星火”、“丰收”、“燎原”以及重大科技成果推广等一批科技计划。第二个层次是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第三个层次是基础研究。

5、高科技产业日益壮大。自1985年中国第一个科技工业园——深圳科技工业园建立至今,我国高新区已发展到110个。与此同时,我国还建立了近80个以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为目的的创业服务中心。此外,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也兴办了大学科技园区。可以说,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科技工业园区为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包括大学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据统计,1997年,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达2300亿元,比1990年增长了6倍。

由上观之,我国的科技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这也将是我国今后发展知识经济的助动器。

政府要致力于科技发展战略与知识经济的接轨

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我们既不能漠然处之,无动于衷,无所作为;也不能拔苗助长,追赶时髦,一哄而上。应该立足国情,合理规划,科学决策。一方面,要抛弃那种知识经济离我们还远得很的缺乏战略思维的观念,认为我国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并且还处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状态下,尚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基本条件,甚至连谈论知识经济都还为时过早。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脱离现实,操之过急,把知识经济炒得过于火热。对知识经济等待观望和盲目冒进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我们应该既要补好工业化的课,又要努力赶乘知识经济的快车,要在努力寻找两者最佳结合点上去创新思路。

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的着眼点又在哪里?根据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的密切关系和我国具备的科技发展潜力,我们首先应该制定出一套与发展知识经济接轨的促进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把科学研究、普及和技术开发、运用置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构建知识经济的强力支撑点,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作好积极的准备。

1、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努力促进科技进步。我国科技要取得长足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投入问题。在继续逐年提高政府对科技投入比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构建新的科技投入体系,拓宽科技融资渠道。改单一政府财政筹资为社会多元融资、多元投资。一是发展高科技风险投资。二是充分利用本市场进行融资。三是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科技进步与投入的主体。

2、积极推动知识革命,充分运用科技成果。知识是知识经济的基础,要进入知识经济形态,就少不了知识革命这一重要环节。知识革命的本质在于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设备武装生产企业和劳动者,以告别落后低级的生产方式。只有当科学技术知识广泛地渗透到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等领域的各个环节中去,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时,知识经济才会到来。当前,尤其要在普遍展开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把技术更新改造作为重头戏来抓,大力增强科学技术的注入份量。对一些实用性强、影响深远的科研成果,在必要的时候,政府还应当买下来,无偿提供给需要帮助的企业。

3、逐步完善创新体系,形成技术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是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政府要尊重科技发展规律,制订和实施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发展战略、措施。一方面,要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在完善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对技术发展的引导,合理确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比例关系;要选择产业共性技术作为创新计划的重点,带动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而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确定发展快、对其他产业有带动作用的新兴技术和产业作为扶持重点,以点带面,实现科技和经济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首先是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知识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才经济。为此要制订特殊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科技人员作出更多的发明、创新,鼓励科技人员创办自己的企业或流动到企业中去,让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得到了社会的回报。要逐步与国际接轨,解放思想,突破限制,允许科技人员在其创新成果实业化中实现资本分享,给科技人员在其技术产权中拥有相应的所有者权益。其次是建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联合创新机制,促进三者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多途径、多形式地推动有条件的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三是建立促进资源向创新领域流通的机制,为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要素支持。

4、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加速科技产业化步伐。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知识的应用和扩散,加速科技产业化,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化,是政府为迎接知识经济到来必须做好的基础而又关键性的工作。环境建设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主要指政策、法律和人才环境,硬环境主要指信息网等知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环境方面,要鼓励知识型人才进入企业,鼓励知识成果商品化、产业化,鼓励知识创新与产品开发,鼓励产学研一体化,以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进程。在法律环境方面,要采取果断措施保护正在发展且处于幼稚期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在贯彻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基础上,尽快制订高新技术产业法、保护民族高新技术产业的反倾销法、政府采购法等一系列法规。在人才环境方面,要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培养企业家队伍,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并从制度上保证优秀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在硬件环境方面,政府要加强知识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信息网建设并进而发展信息产业。与此同时,要适应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要求,下大力气调整经济结构。针对传统产业技术落后,创新不足,难以抵御不断变化和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的现状,必须快速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显著增加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提高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要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向知识经济开发区迈进,实施科技产业化战略,创造环境,加强导向,完善支撑条件,全力支持知识经济相关产业的快速成长。要促使有条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优势直接转化为新的产业。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幅度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和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虽然我国面临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并存的格局,但我们决不能守株待兔,坐等知识经济的自然到来,而应该大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积极的姿态作好迎战的准备,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抓住机遇,勇于跨越,力争促成现代科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发效应”。

标签:;  ;  ;  ;  ;  ;  

知识经济政府行为与科技发展初探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