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观察牛黄解毒片治疗重度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牛黄解毒片24片去糖衣碾成细粉状并加入75%酒精适量、地塞米松5mg调成糊状治疗重度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外敷,观察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结果:2例病人首次外敷后症状明显减轻,第一例10天后痊愈,第二例4天后痊愈。结论:牛黄解毒片湿敷可有效治疗重度静脉炎,使用方便,减轻了病人的思想负担及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牛黄解毒片;外敷;静脉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351-02
随着PICC置管在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可靠性使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我科今年收入2例静脉炎病人均是在外院术后、化疗后为进一步治疗收入住院,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现原有的静脉炎未及时干预处理,症状在逐步发展,重度静脉炎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影响病人的治疗,给病人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情绪紧张,担心影响肢体功能,不能按计划放疗。我科应用牛黄解毒片加75%酒精、地塞米松湿敷静脉炎的办法并配合适宜的功能锻炼,经临床观察重度静脉炎痊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例1,病员女性,61岁,因右肺下叶鳞癌术后化疗后于2011年1月4日收入准备放疗,病员痛苦面容自诉左下肢疼痛难忍,经询问了解后得知病员在当地医院因深静脉置管脱落,护士在左下肢大隐静脉处穿刺行吉西他滨化疗,上厕所时不慎渗漏,自觉当时有轻轻微疼痛,未告知护士,自行湿热敷、涂地塞米松软膏,疼痛能忍受。14天后为进一步放射治疗来到我科,左下肢以穿刺点为中心剧烈疼痛,局部红肿成条索状,红肿的长度18CM,触及硬结,患肢明显肿胀,皮温升高,皮纹消失,左脚不能触地影响行走,求助于护士。下肢静脉B超示: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提示静脉炎。
例2,病员男性55岁,因食道中段鳞癌术后于2011年4月18日收入准备放疗,自诉左下肢疼痛,经询问了解后得知病员在外院术后左下肢大隐静脉处建立浅静脉留置针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自觉输液处疼痛能忍受。10天后为进一步放疗来到我科,左下肢剧烈疼痛难忍,局部红肿成条索状,红肿的长度15cm,触及硬结,患肢明显肿胀,皮温升高,皮纹消失,左脚不能触地影响行走,求助于护士。下肢静脉B超示: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提示静脉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用药方法
湿敷药品临时配置,嘱病员先将患肢温水洗净湿热敷30分钟。牛黄解毒片一小包24片用净水冲洗去糖衣后擦干碾成细粉状,加入75%酒精适量及地塞米松5mg调成糊状,用无菌棉签持续均匀外敷于稍大于红肿疼痛的范围,症状最明显处加量,并用棉签轻轻按压促进吸收,然后用塑料保鲜膜缠绕覆盖一周后胶布固定。每日2次,早上九时,下午五时,至水肿、疼痛完全消失为止。观察局部静脉或周围红、肿、热、痛症状改变的情况,肿胀消退以局部皮肤颜色,弹性与周围皮肤相同为准。同时指导病员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从易到难,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做好心理护理,定时观察患肢情况,询问了解病员的感受,告知病员通过积极的治疗,静脉炎是可以治愈的,不影响疾病本身的治疗。
1.2.2观察指标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1]。一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二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三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国内判断标准[2]:零级为无疼痛;一级为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二级为轻度肿胀、灼热、疼痛;三级为局部中度肿胀,重度疼痛,水泡形成,影响肢体功能。
1.2.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局部皮肤红、肿胀、疼痛、灼热症状及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消失。显效:用药后灼热、疼痛消失,红、肿胀消退面积≥80%;有效:用药后灼热、疼痛减轻,红、肿胀消退面积<80%;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2.结果
持续外敷后,首次用药病员自觉疼痛红肿明显减轻,红肿的长度缩小,例1由18cm到16cm,例2由15cm到13.5cm。硬结逐渐消散,皮温正常,胀痛感消失,第一例10天后痊愈,第二例 4天后痊愈,行走自如。放疗结束后静脉炎无复发。
3.讨论
目前治疗重度静脉炎的方法尚无统一标准,笔者经多方查询后以中成药外敷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居多。我们采用牛黄解毒片湿敷治疗重度静脉炎,起效快,时间短,疗效好,病员满意。
3.1 原因分析
静脉炎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在末梢静脉输入非生理PH值的液体,较血浆渗透压高的液体或某些微粒因子等,刺激局部血小板,引起凝聚,形成血栓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管腔变窄,出现血液缓慢现象,影响对输注液体的稀释作用,促进炎症的发展[3]。常是由输入化疗药物、抗生素、营养液及输液器具的损伤等因素造成。中医医学认为:静脉炎是反复穿刺及药物刺激等多种原因导致局部脉络血行不畅,血淤滞阻,不通则痛;气血不畅,津液输入受阻肿胀;淤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消肿散结,通脉为主[4]。这2例化学性静脉炎均发生在下肢,且输入刺激性化疗药物及连续输入高浓度药物后刺激静脉内膜造成静脉炎损伤,并有明显的炎性反应,以红、肿、热、痛、条索状肿物、硬结形成为主要特征。下肢静脉炎的发生率最高,发生后护士未及时给予干预控制,直至加重后影响肢体功能才处理。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教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发生静脉炎后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肢体血栓、坏死,严重者可造成截肢。早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避免产生严重后果[5-6]。
75%酒精具有催眠和消毒防腐、局麻、止痛的作用[7]。另有散瘀止痛、止血、理气和扩血管功效,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和弥散。由于其湿敷可扩张静脉炎局部血管,增加血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且酒精易挥发,挥发时可带走机体的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而起到湿敷作用。另外,酒精湿敷可使神经末梢敏感性下降,减轻疼痛,降低细菌活力,制止局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保护血管,减少因药物刺激所致静脉炎的作用[8]。
综上所述,牛黄解毒片有清热、凉血、化瘀、解毒之功效,加入75%酒精、地塞米松用于重度静脉炎湿敷,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患处,有显著消肿、消炎、止痛的作用。同时给予抬高患肢,局部按摩等措施,促进水肿的吸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其病程缩短,局部红、肿、热、痛、静脉条索状肿物、硬结在短期消失,保护了血管,减轻病员痛苦。药物本身价格低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起效快,疗程短,效果显著,易于护理,安全无不适,病员及家属易于接受,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静脉炎,尤其对重度静脉炎效果更为明显,解除痛苦,减轻经济负担,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同时加强护士对静脉炎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认识预防,以降低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胡述彬.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30.
[2]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19-428.
[3]冯慧君.输液性静脉炎相关危险因素述评[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42(8):166-167.
[4]史祥平,王小翠,俞玲,等.海带湿敷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46.
[5]斯荣,张其红,徐淑会.静脉输液致下肢静脉炎5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87-88.
[6]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137,341,397,426,502.
[7]南京医学院.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68-70.
[8]王村,宋春玲.38%酒精纱布外敷防治易善复引起的静脉炎[J].现代护理,2006.76-88.
[9]赵慧华,徐筱萍,张新萍,等.西咪替丁与地塞米松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实验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17):1-4.
论文作者:陈艳,杨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静脉炎论文; 静脉论文; 病员论文; 局部论文; 疼痛论文; 牛黄解毒片论文; 下肢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