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外事工作的新起点与新思路_中国工会论文

工会外事工作的新起点与新思路_中国工会论文

工会外事工作的新起点和新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事论文,新起点论文,工会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外事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和王兆国同志的指示精神,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成绩来之不易,值得自豪。同时,新的挑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新的思考,争取新的发展。

一、五年来工会外事工作的新进展

首先是工会外事工作的地位不断提高,已成为工会总体工作和国家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0月和2008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两次会见出席“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的外国工会领导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明了中国工会外事工作的发展方向,彰显了中国党和政府对工会对外交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2005年1月和2008年4月,中央书记处两次听取了全总党组关于工会外事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对工会外事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五年来,王兆国同志亲自关心和指导工会外事工作的发展,全总党组多次听取汇报研究外事工作。这些关怀和重视为工会外事工作在新形势下取得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工会外事工作的理论有了新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思路。五年来,全总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国工会外事工作会议。会议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研究了新形势和新任务,完善和发展了工会对外工作指导思想,提出了“独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工作方针。组织力量对国际劳工组织和各国际工会组织、国际产业工会、各区域工会组织、重要国家工会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发展友好关系的对策和措施。根据国际工运的新变化,提出了推动国际工运和谐发展的理念,主张建立相互尊重、友好合作、民主和谐的国际工会关系,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工人权益旗帜,在国际工运中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

第三,逐步形成了有中国工会特色的对外交往格局,广泛地团结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会特别是友好工会组织。五年来,中国工会与世界工联、非洲工会统一组织、阿拉伯工会联合会等国际工会组织先后四次在我国共同举办了“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论坛已成为国际工运中一个真诚友好、平等交流的平台,坦诚开放、包容多样的讲坛,民主协商、共谋发展的机制,在国际工运中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先后在华举办了21次发展中国家工会领导人研讨班,有420多位发展中国家工会的领导人出席。我会与发展中国家工会的关系得到了切实巩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不参加任何国际工会组织,不扛旗、不当头,在互相尊重与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与各国各派工会发展关系。我们妥善处理了与发达国家工会的相互关切,改善了与大国工会的关系。中国工会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第四,抓住国际工运格局变化的契机,坚持原则,巧妙周旋,适时推动国际工联调整对华政策,首次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了中国工会在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工人组席位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会在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工人组的席位问题未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主要障碍是当时的国际自由工联即现在的国际工联的不友好的对华政策。过去几年中,我们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利用国际工运格局的新变化,与国际工联进行了斗争与周旋,推动了国际工联执委会于去年底通过“对话求合作”的新对华政策,为我会争取更大的国际空间创造了外部条件。

第五,工会外事在为党和国家以及工会的全局工作服务中发挥了更好的作用。五年来,工会对外工作始终自觉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总体外交的需要,把国际工会运动的格局放入国际大格局中来认识,把对国际工会运动形势的判断放到中央对国际形势的总体判断中来思考,把工会对外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维护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上。五年来,我们积极多次参加了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的人权对话,广泛邀请了多数未建交国家工会领导人来华访问。我们在国际工运中积极宣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许多国际工会组织通过决议,支持北京奥运,反对把奥运政治化。我们及时向国际工运界通报四川汶川大地震和我国抗震救灾情况,许多国家的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以多种形式纷纷表示同情和慰问,赞赏中国政府抗震救灾行动。

总之,过去的五年是工会外事工作不断思考探索的五年,是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五年,也是不断突破、成绩斐然的五年。可以说,工会外事工作已处产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对推动工会外事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几点思考

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国际工运的新变化,工会国际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更面临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入的思考。

一是如何从工会国际国内工作两个大局的结合上进一步增强工会外事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工会与外国工会和国际工会运动的关系同样发生了变化,内外互动和相互影响进一步加大。中央要求我们做国内工作要考虑国际影响,做外事工作要考虑国内需要,要善于在国内国际因素的综合互动中掌握发展全局。要进一步开拓工会外事工作,首先依靠的是工会的国内工作。五年来,工会外事工作之所以有很大发展,能取得新的突破,关键是中国工会的工作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得到了大力推进,特别是中国工会的组建工作和参与国家立法工作引起了国际工运的高度关注和肯定。中国工会要更好地立足于国际工运,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道路必须要有更广泛的国际意义,尤其是让更多国家的工会组织能体会到中国特色工会维权观是有效有力管用的,通过促进国家的发展实现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的目标更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工会外事工作还应让世界上其他国家工会的一些好做法和经验更好地为我所用,为推动实现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智力支持。更好地统筹外事和内事,是工会外事工作不断发展的内在需要,已更加现实和迫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二是如何从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方针出发,结合工会外事实际,把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央指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要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关系中,“韬光养晦”依然是主要方面。中央特别指出,要注意区分和把握核心利益、重要利益、一般利益,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顺势而为。面临新的国际工运形势,工会外事工作要积极主动,特别是在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工人组内,要有所作为,树立中国工会的新形象。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冷静客观地看到,作为三方性组织的国际劳工组织的特殊性。我们要在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正等国际劳工问题上积极作为,发挥影响。但毋庸讳言,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些议事规则与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有一定冲突。在有些问题上,采取多听多了解情况的办法更符合现阶段我国利益。

三是如何更好地按照两手对两手的方针,既坚决抵制和防范对我的破坏和干涉,又善于周旋和利用,展示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毫无疑问,我们与国际工联和西方工会在意识形态上的矛盾是很难调和的。他们不会改变他们的价值观,而且,还总会试图改变我国工会的政治走向和发展道路。我们对此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松懈。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工会运动,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工会也有十分利己主义的一面,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他们自己的利益,绝不会是别人的人权。西方工会代表的基本上是下层的劳动群众,这些群体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很大,因此,他们对经济全球化的关注,更多的还是反映这些群众的实际利益诉求。鉴此,我们要十分注意区分不同矛盾的性质,对违反我国法律,企图破坏和干涉我内部事务的行为和言论进行坚决抵制和斗争,绝不给予可乘之机,这实际上也是各国的普遍做法。同时,对于一些非重大原则和利益问题,采取对话交流的灵活办法,多做增信释疑的工作,为国家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工运环境。

工会的外事工作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还拥有一支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经历过国际工运风浪历练的队伍。我们要继续认真贯彻中央书记处和王兆国同志对工会外事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全总党组的要求,深入学习,抓紧研究,扎实工作,迎难而上,不断开创工会外事工作的新局面。

标签:;  

工会外事工作的新起点与新思路_中国工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