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构建模式研究与探索论文

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构建模式研究与探索论文

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构建模式研究与探索

史玉芊

(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0)

1 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平台建设的背景

技术转移作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方式, 在催化技术创新、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技术转移平台是一个集信息、技术、资源、中介服务等内容为一体的集成式综合服务体系, 建设技术转移平台, 是推进科技交流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

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响应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重要倡议,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国家科技部共同建设,旨在推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高新技术转移的综合跨国技术转移平台,2015 中阿博览会开幕式上,由科技部携宁夏回族自治区与6 个阿拉伯国家科技部长共同揭牌成立。

2 协作网络的构建思路

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的构建, 旨在快速有效的获取阿拉伯国家的技术需求,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支持下, 将我国国内技术供给方和阿方技术需求方精准匹配,助推技术供需双方高效、便捷、务实对接,最终实现中阿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

本着“全面覆盖、多点突破、重点合作”的原则,充分发挥中阿技术转移中心银川总部和若干双边技术转移分中心作用,利用科技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实施、 中阿国家双边科技合作协定实施、 举办中阿博览会科技板块活动、 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 双边技术对接推介会等系列对接活动, 加强与国内国外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中介服务机构等的联系对接, 不断扩大影响力, 逐步构建覆盖国内国外的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国外方面,依托各国双边技术转移分中心,联合本国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社会团体、中介服务等机构, 挖掘技术需求, 逐步形成中阿技术转移的国外协作网络。

国内方面,依托银川总部,加强与国内重点技术转移机构的联系对接, 通过由点到面的扩展, 逐步形成涵盖能源环保、现代农业、医疗卫生、智能制造、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现代服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技术供给成员, 组建中阿技术转移中心中方协作网络。

冬雪皑皑,光阴荏(rěn)苒(rǎn),马上就到年末了。说到“末”这个字,大家都能想到不少词语,比如“末尾”“末代”“期末”,看起来“末”都表示“最后”“结尾”的意思。

3 协作网络的组建探索

3.1 起草相关文本文件

起草《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协议(试用)》、《邀请加入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的函》、《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登记表》等配套文本,翻译形成中、英文两个版本。

3.2 协作网络成员的组建

一是,在推进中阿技术转移双边分中心建设中,有重点的发展一批阿方协作网络成员。 与阿拉伯科技与海运学院、 埃及科研与技术院、 沙特国王科技城创新发展中心、阿曼卡布斯大学、阿联酋国家农业学会、迪拜园林农业局、约旦中东大学、苏丹非洲科技城、摩洛哥高科技创新研究基金会等一批阿方所在国依托单位逐步建立紧密联系、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发展为协作网络成员。二是,积极主动对接一批协作网络成员。利用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等行业活动, 发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等成为协作网络成员; 利用中阿中心举办国际研修班的机会,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西部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华清科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达成密切合作并发展成为协作网络成员; 主动与上海科学技术交流开发中心、 厦门科易网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新疆分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对接工作,并发展为协作网络成员。 三是,利用举办中阿博览会科技板块活动, 吸引了一批协作网络成员。利用中阿博览会科技板块的交流合作活动, 吸引了中国科学院、汉能控股集团、中国技术交易所、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 振发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宁夏荣光科技集团等全国知名机构前来参加大会期间的活动,通过后期跟进对接,吸收其为协作网络成员。

3.3 网络建设同步进行

配合中阿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在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官方网站专门开辟设立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板块, 方便协作网络成员从官网直接注册、发布技术供需信息、 实现技术对接。 网站同时适时介绍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相关工作,起到对外宣传作用。

4 协作网络开展的活动

(3)掌握了技术需求。借助阿方所在国的双边技术转移分中心和协作网络体系, 阿方国家会不定期的将本国的技术需求反馈给我方, 使得我方相对较快地掌握了有关国家的技术需求不断更新, 并通过协作网络体系和信息平台渠道, 在全国范围内搜集了一大批的技术供给方。

国内方面: 举办了院地合作共促中阿技术转移建设研讨会、 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建设研讨会、 科技转化与科技战略学术研讨会、 中阿技术转移暨海外和平玫瑰特色小镇投资专题研讨会、 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构建专题培训暨研讨会等5 次研讨活动,2017 中阿博览会期间举办1 次高新技术及装备展、6 场次技术对接会, 开展了若干次的协作网络成员对接座谈活动。

自运行以来, 中阿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各协作网络成员单位, 在国外举办7 场次技术推介对接会和1 次展览会,在国内举办了5 次专题研讨活动、1 次高新技术及装备展、6 场次技术对接会以及若干次的对接座谈活动。 这些密集开展的活动, 有效调动了各成员单位协同推动中阿技术转移和科技合作的积极性。 具体成效表现在五个方面。

有意识误译,是以损失原语信息或歪曲原语信息为代价的。然而,正因为从不同角度对文本的误译,才填补了语言文字之间的空白,赋予了文本新的意义,为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契机。斯坦纳(Steiner)说过“在翻译史上,幸运的误读,往往是新的生命源泉”[7]。这里斯坦纳所说的“幸运的误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意识”的误读,译者有意识的误读从而导致了有意识的误译,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读者的幸运,更是世界文化和文学的幸运。

5 协作网络的运行成效

(2)畅通了沟通渠道。 协作网络的建设与运行,从根本上解决中阿双方沟通不畅, 双方互不了解, 对开展科技合作存在着很多疑虑的问题。 目前, 中阿技术转移中心与阿盟以及阿联酋、阿曼、沙特、约旦、埃及、苏丹、摩洛哥等各双边分中心之间,能够利用邮件、电话, 乃至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实现快速联系, 再加上出国互访等当面沟通形式,沟通渠道非常通畅。

(1)完善了平台功能。 “中阿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构建” 项目的终极目标, 是要搭建高效务实的综合性跨国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 进而把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成为国家一流的跨国技术转移机构。 作为重要建设任务之一, 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的建设与运行,完善了中阿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功能, 为平台实现技术转移过程中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精准匹配以及后期的技术对接跟踪服务, 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国外方面:先后在埃及、苏丹、摩洛哥举办技术推介对接会7 场、 应埃及科研技术院邀请组织国内机构组团参加第四届埃及开罗国际创新展1 次。

根据双曲线模型公式计算时间折扣率:Vt=V/(1+kt),其中t表示延迟的时间(1/3/6/12个月),Vt是远期结果的现值(100元),V是被试所期待的远期结果,k是时间折扣率。k值越小表示在跨期决策中的远期偏好越强烈,k值越大表示越为短视。分别计算出被试在4个不同延时的跨期决策任务中的k值,取其平均数作为因变量指标。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颠覆了传统外贸的交易模式,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客户开发、交易履行已然成为主流。互联网+外贸商业模式的到来,对外贸业务员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完成线下交易;还要熟悉各类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店铺运营,完成线上交易。企业对外贸业务员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更新驱使高校必须及时同步更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才能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就业为导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4423 家, 其中国内2924 家,国外1499 家,实现数据共享。

坚持一边组建一边开展活动的原则, 中阿技术转移中心积极组织、协调、参与各类协作网络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完善协作网络的架构。

(4)促进了工作对接。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的建立, 促进了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进一步挖掘了合作需求。 通过座谈和对接会等活动, 进一步推介了中国先进技术成果和产品, 掌握了阿方国家最为迫切的合作需求, 找到了开展科技合作的契合点, 有力地促进了中阿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工作。

(5)提高了知名度与影响力。随着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的建设与运行, 阿拉伯各国对中阿技术转移中心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双方开展科技合作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当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层次水平参差不齐,施工人员素质高低不均,施工现场的各种突发情况时有发生,使得流水施工组织有时也不够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施工时,要对各生产要素科学、合理地精心进行组织,方能集中体现出流水施工作业的优越性。

6 问题与建议

6.1 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推进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一系列活动先后开展, 协作网络体系的作用与效果初步显现,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国内分中心的建设不够完善。目前,国内协作网络成员数量众多, 也已与东盟、 南亚等技术转移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但与 “构建覆盖全国的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还有很大距离。 二是协作网络的组建形式不够丰富。 为构建全覆盖的协作网络体系,在组建之初除了部分重点机构当面对接外, 主要是通过“网络搜集+跟踪确认”方式扩大协作网络体系,协作网络成员主动要求加入协作网络的占比不多。 三是协作网络的机制不够灵活。 协作网络是在中阿技术转移中心的国家大平台背景下, 依靠政府组建运营,拥有强大的政府资源, 同时也受制于诸多的政府管理规定, 市场化运营程度较低。 四是协作网络对技术转移工作支撑不够。 由于机制不活,活力不够,导致积极参与并融入技术转移的协作网络成员数量不多, 有一批“僵尸” 成员存在。 五是缺乏对技术供需方的深入分析, 对接匹配度不高。 协作成员需从海量技术推荐信息中寻找到合适的对接方, 前期需花费的时间及沟通成本较高, 技术的适用性及匹配度不佳, 缺乏精准对接的切入点。

6.2 有关建议

一是,积极构建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国内分中心。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 按照地理区域划分, 选出几个有影响力的技术转移机构, 构建国内分中心, 集成全国优秀技术, 联合运营, 形成以银川总部为枢纽的覆盖全国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体系。 二是, 优化协作网络成员加入方式。 通过一系列的论坛、对接、推介活动的开展, 扩大协作网络影响力, 吸引那些有志于技术转移工作的机构主动加入进来, 推动协作网络成员加入方式由“网罗式”向“吸纳式”转变。 三是,加强市场化机制运营。 将协作网络体系运营纳入市场化轨道发展, 按照市场化规则运行, 紧紧围绕技术转移工作的供需双方, 充分发挥协作网络体系串联双方、 牵线搭桥的作用, 探索由专业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的机制。四是加大对技术转移工作的支撑力度。 盘活现有协作网络成员, 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 组织丰富的技术转移对接、研讨、培训活动,对于表现积极、突出的成员提供置顶展示、精准推荐等服务,定期清理“僵尸”会员, 保持协作网络成员的活跃度和参与度, 有力推进技术转移整体工作。 五是充分依托“专家智库”,实现精准对接。 进一步完善“专家智库”,邀请行业专家对收集到的技术进行分析和梳理, 寻找双方合作切入点,由“海量推荐”转变为“精准推荐”,聚集一批从事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机构入驻, 对项目风险及适用性进行评估,为双方合作提供全程服务,实现精准对接。

数控机床是当前制造业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设备,其中结合了很多学科知识,和其他设备相比,数控机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数控机床在工作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故障与问题,进而影响数控设备的正常工作。数控维修是数控专业中的关键课程,通过对课程的数字化,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数字化课程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现:

中图分类号: G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9-0043-002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9.019

标签:;  ;  ;  ;  ;  ;  ;  ;  ;  

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构建模式研究与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