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 300070
摘要:目的:分析目标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外科(在2014年1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再选取外科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目标管理模式),两组护理工作人员均为同一批工作人员。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风险事件(输错液、药物外渗以及漏输液体等)、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理论合格率和操作合格率等参数指标。结果:(1)实验组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目标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时间发生率,提升病人的满意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外科;实践效果;
目标管理模式主要指的是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站在病人的角度实施护理。在医院的各项治疗过程中和护理过程中通过积极有效的目标管理服务理念,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危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展现路径[1]。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如何保证科学严谨、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是其管理的重要内容[2]。另外,外科中集聚了大量的危重患者,护理工作量大,做好外科护理工作,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安全隐患的存在,导致各种安全事件频发。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目标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落实中的实践效果,建立完善的护理目标管理模式机制,对防范护理差错有着重要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外科(在2014年1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方法),再选取外科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方法),两组护理工作人员均为同一批工作人员。实验组中有120例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5.89±6.14)岁,平均体重为(66.32±10.14)kg;对照组中有115例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5.91±6.12)岁,平均体重为(66.30±10.12)kg,两组患者在男女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未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方法,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加强护患沟通。护理工作人员要积极和患者沟通,不断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其次,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另外,积极改善外科护理环境和服务工作。
1.2.2实验组
实验组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方法,具体表现如下:
①完善关于护理有关的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护理工作者应该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端正好自己的态度,明确自己工作的主要职责以及需要尽到的义务,完善有关护理制度考核等工作,涵盖护理记录、查房制度以及分级护理等,主要内容为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名以及责任护士等相关信息,从而便于查找。此外,还需要加入药物过敏标识,若患者有药物过敏史或是出现过敏反应,需要做好过敏药物的记录工作,并记录在护理记录本上。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保障临床护理的质量。②加强环境管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病房和周围环境,例如床头灯、呼叫器以及卫生间的位置,并告知患者各种开关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在床头醒目的位置贴上注意安全的警示标志,从而提升患者的安全意识。为了避免行动不便的患者跌倒,可以适当调低病床高度,做好围栏的固定。将患者经常使用的东西放在合适的高度,以便患者拿取。在卫生间要放置好防滑垫,并装好扶手。及时将地面垃圾清理掉,保障地板的清洁、干燥。夜间必须要开启照明灯。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③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根据医院制定的护理标准,并结合病人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管理方法,当然这种针对性的护理以及治疗方法必须要经过病人和病人家属的支持。设计全面的护理路径,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方案、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务,从而保障患者对于健康知识信息的获取以及连续性管理工作的实施。确保每一个患者都有一个心理医生负责指导心理健康。定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与分析,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控制方案。④强化多方合作,与后勤保障部和医务处等联手统一标识,利用电子屏幕来滚动播放相关信息,从而方便患者就医;各个楼层之间要设置好安保人员来维持现场秩序,在重点地段中增加志愿者来流动咨询。⑤形成外科护理岗位说明书。积极梳理外科护理岗位,形成岗位说明书且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从而有利于责任落实到人,便于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从要我做转变到我要做。⑥制定重点环节工作流程且加以落实。根据岗位的基本工作特点,从中找出最为关键的环节,根据评审需求,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工作流程,通过组织培训来使得各项工作流程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每月完成一次外科护士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有沟通技巧、消毒隔离以及增加护理相关知识、疾病健康知识等。护理目标管理模式小组每一个季度组织一次全员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对于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目标管理模式小组要及时分析组织人员,再从中找出真正的发生原因,制定解决措施,使得护理风险能够降到最低。⑦提高护理队伍的执行力和向心力。护理目标管理模式小组在进行人力资源的分析基础之上,与科室合作不断优化外科护理人力资源设置。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风险事件(输错液、药物外渗以及漏输液体等)、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等参数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输错液、药物外渗以及漏输液体等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3.讨论
目标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模式是从领导人员的角度出发,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方法,以医院发展以及病人康复为第一宗旨。目标管理模式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以及管理理念,通过目标性的管理方法,达到某种目的。当前我国很多医院的外科护理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其一,流动性大;其二,环境复杂;其三,工作内容多样化;其四,护理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一。在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全面健康意识的不断强化,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外科护理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基于此,正确评价护理问题,积极应用目标管理模式理念,充分保证好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继而逐渐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外科危重患者的病情较为迅猛,因此对外科患者加强目标管理具有显著价值。一旦在外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出现不合理情况时会导致其病情加重,最终威胁到外科危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对外科危重患者建立人性化的目标管理理念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管理过程。需要管理人员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达到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整个医院护理满意率的目的。通过目标管理模式,在初期能够让护理工作者以及病人能够充分熟悉外科疾病疾病的流程以及相应的要求,并且在评估过程中能够发现各种问题,根据过往学习知识以及领导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资料查阅,独立思考并通过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了护理工作者对外科相关疾病的理解与认知。
外科所接收的患者具有病情复杂且年龄大的特征,多数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弱的问题,且住院时间较长,容易出现较多的意外风险[3]。因此,需要通过分析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例如规范外科患者的基础护理管理,制定科学可行的护理规划,从而保障患者的护理质量,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护理人员也需要改变自身的护理观念,从传统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主动关心患者的需求,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从而提高了科室护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有助于保障外科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
有学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很多医院外科出现部分护理管理不到位或者护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三方面:①护理人员:外科护理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大部分护理人员都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下,容易出现精神高度紧张的问题,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个别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欠缺,没有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交接班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未能及时做好巡房,从而也未能及时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引发不良后果很可能会出现医疗纠纷[5]。②患者:护理工作需要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够完成,因此患者的配合度对于临床护理的有效性也有一定的影响[6]。由于外科患者的病情复杂且发展速度快,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未能严格遵循医嘱,私自离开医院,导致病情突发,给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带来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风险。③医院管理:医院管理实际主要包括环境的管理,因为外科人口流动相对较大,加之环境嘈杂等问题,导致病人对医院的环境不满意等而诱发纠纷。
另外应该指出的是,目标管理的另外一个管理内容还包括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严重影响,尤其是术后患者,增加了其治疗的风险。但医院感染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这主要是由于医院人口流量大,患者数量多且病情复杂,许多患者都携带致病微生物,在住院过程中容易交叉感染的问题。创新护理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护理模式的创新,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展开科学的防控工作,并要求护理人员根据相应的护理规范进行工作,这使得临床护理更加具有科学合理,能够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也要凸显以人为本的医疗观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临床护理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分析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原因,从而有效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通过加强无菌操作、合理用药、优化病房环境等措施,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目标管理的实验组患者,其在输错液、药物外渗以及漏输液体等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没有接受目标管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采取目标管理模式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从而显著提高患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樊军芳,史小艳,程沛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5,22(2):327-329.
[2]许柳琴,陈瑜,郭秋兰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与传统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1):1008-1010.
[3]许芳,郑海燕,杨仁荣等.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创伤性连枷胸合并多发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20(12):1096-1098.
[4]郑娟如,张永海,吴丹燕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后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7,38(1):159-161.
[5]唐彩虹,徐彩娟,金静芬等.外科快速康复技术关键环节护理质控表在肝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7,16(9):945-948.
[6]刘琳,蔡学菊.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个体化护理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3):43-45.
论文作者:王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患者论文; 外科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实验组论文; 目标论文; 医院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