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辉 四川省荣县双古中学 6431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践活动 ;活动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139-01
在新课程精神的指导下,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生动有趣,学的更具有现实意义,真正做一个学习活动的主人。“活动化”教学的模式和意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何为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中最突出的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与以往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活动和只重视间接经验过程中的内在活动不同,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化的教学评价要关注的不再是一张张令人发怵的“考卷”,也不再是教师严厉目光下的“监督劳动”,而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增进了解、共同反思教与学的经历,形成对教学策略与成效的共识,并共同谋求改进方向的过程。体现了数学新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这也正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数学新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核心思想。
二、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基本目标
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数学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导、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说明了这一道理:“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怎样设置活动教学
首先,就是要研究活动的对象性。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等特点,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阶段是学生成长的“转折期”、教育的“困难期”,同时也是发挥他们自身作用的关键期和最佳期。为了把握住这个时期的教育管理,就得分析了解中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做到有针对性的工作。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有如下四个突出点:(1)发育趋向完善,对性产生神秘感;(2)对伙伴关系相当重视;(3)表现出好动、好乐、好奇、好胜; (4)产生了独立性与反抗性,并日趋增强。其次,要研究活动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学统一,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从事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验,通过实验,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达到能运用书本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形成能力。在活动课中,我充分地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用心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我强化过程参与,淡化结果评价,着眼于学生各方面的锻炼、提高和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三,要研究活动的整体性。反思我们过去的教学,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活动过程都在应试这个无形指挥棒下陷入了怪圈,教师的目标是关注学生成绩合格,至于学生的健全发展,却很少有人问津。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程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题的确立满足学生全体的个性需求,让每位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中学有所得。
四、如何实施活动教学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一般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方式。课内实践活动以解决单一知识点为主,活动内容一般课内完成。课外实践活动相对范围较宽,多用于众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等,而且活动时间较长。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2)游戏竞赛实践活动;(3)实际测量实践活动;(4)观察、调查实践活动;(5)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五、活动教学后的反思
活动教学后要及时反思,总结提高。因地因时因人设计活动,务求丰富多彩,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多方体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创造意识,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增进身心健康。
总之,活动课使学生求发展,使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在活动课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的任务是操作活动,两者相辅相成。开设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改的新课题,其功能和旺盛的生命力已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来。因此,数学活动课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在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燕琴;;关注习惯养成 实现高效课堂[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年01期
[2]刘云霞;;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学苑教育;2010年01期
论文作者:刘德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实践活动论文; 过程论文; 活动课论文; 知识论文; 学生在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