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郭鑫

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郭鑫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 100160

摘要:装配式结构是指部分承重构件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后运输至施工现场,与其余现浇构件通过现场后浇叠合层混凝土或连接部位后浇混凝土等可靠连接方式进行装配化施工,形成可靠传力机制以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出现是建筑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具体响应,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整合等都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

1导言

作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导向和趋势,可以看到当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质量控制和检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针对预制构件生产、进场验收、施工质量验收等环节还需要就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才能提高和改善建设质量水平,进而发挥结构应有的功能。加强新形势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和检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装配式结构及技术特点分析

装配式混凝土主要是以预制混凝土为主要构成部分,按照不同的设计标准和结构规范,对构配件进行规划生产、运输、装配、连接和浇筑生产而形成的一种混凝土结构。当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用于建筑结构、外围结构、停车场等方面。随着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生产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将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的建筑结构相比,优势比较明显,一方面对预制构件主要是采用工业化生产模式,模具成型和生产设备都相对固定化,所以可以进行重复利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和费用。生产的构件尺寸规范、精度较强、质量稳定。另一方面,该结构生产和加工过程对环境污染少,现场湿作业较少。对结构进行全面监督和质量检测,能够从源头和过程上全面保证整个施工作业的安全性、规范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有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形式。每一个结构的组成部分又具有不同的连接形式,所以要根据工程建设需求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组合,提高适用性。

3装配式结构施工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系统型评价法、决定型评价法、比较型评价法、准则层评价分析法和目标层评价分析法等。国内学者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浇混凝土建筑的质量评价上,对装配式结构进行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不多。吴水根等将装配式建筑结构质量评价内容分成施工前、中、后三部分,首先建立结构部品施工阶段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模型,再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层次及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齐宝库等将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分为施工前、中、后三个阶段,据施工阶段具体内容建立施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并以实例佐证;李健等基于预制混凝土构件流程及PC建筑施工过程建立了由5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要素组成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序关系法确定权重,采用非线性模糊矩阵合成算子,建立了序关系法和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的PC建筑质量评价模型,并用实例进行验证;黄佳祯等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要求建立了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粗糙集理论对指标进行约简,据指标重要度分析确立权重,并将有关规范作为论域,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价体系;宋涛运用模糊类聚法对在建立的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质量需求知识库中抽取的15项技术特性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了相应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的重要性确定权重,建立了预制构件深化设计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者们在装配式结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上做出了有益探索,特别是基于施工阶段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对于装配式结构施工质量管理和评价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但影响装配式结构质量的因素涉及设计、生产、运输堆放和施工及验收等全流程各个环节,其建造需要设计、生产和施工的联动配合,因此建立全流程质量评价体系用于指导各阶段质量评价开展质量管理更具现实意义。

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和检验存在的问题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加工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要求进行,当前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加工规范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由于该加工过程主要是一种工业成品的形式投入工程现场,所以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要求较高,由于对该结构生产过程监督和投入使用后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检验环节粗放,以及施工技术人员操作能力和技术制约等,影响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5装配式结构验收及检测分析

5.1预制构件生产环节检验模式和方法分析

预制构件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基础材料,对于预制构件生产环节质量及检验内容应当包括:①构建成型所用的水泥、钢筋、配比添加剂、砂石等原材料和制剂的质量等方面。②模具的规范性、定位标准和技术等。③构件浇筑、养护方式,成品的外观、尺寸和保护层等方面的检验分析。主要检测项目是预制构件生产涉及到的原材料本身的质量,高性能混凝土、构架内部的密实性、构件结构性能以及专项项目等进行检验,每一个检测内容检验方法不同,对于原有的检测项目按照现行的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即可,对于混凝土原材料需要根据国家预拌混凝土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对于高性能混凝土也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抽检。构件内部的密实性需要采用超声波技术等进行检测,性能按照国家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检验,这些都需要第三方检验机构、驻厂监理以及生产厂家等共同监督完成。

5.2预制构件进场验收环节检验模式和方法分析

预制构件进场环节,针对结构实体和性能方面,可以按照国家标准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监理部门共同检验,对于外观质量和叠合面以及键槽、预留设施、构件尺寸等主要由监理部门、第三方检验机构按照分工对缺陷、成型的质量、规格和数量、尺寸偏差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分析得出。对于陶瓷类装饰面砖、保温墙板等由第三方检验机构和监理部门对低粘结强度、导热系数等进行计算检验。

5.3施工质量验收环节检验模式和方法分析

施工质量验收环节针对原有的项目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监理部门按照既定的规范标准对项目内容进行检测。针对现浇高性能混凝土构件,主要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监理部门分别对强度、工作性能、体积变化情况等进行检测,灌浆材料方面主要对灌浆材料的强度与变形进行检测,灌浆密实度方面采用超声技术和局部破损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由第三方和监理部门共同协调完成。

5.4工程验收环节检验模式和方法分析

该阶段针对原有的项目,按照现有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对于节点和结合面以及主要受力构件,采用变形、开裂监控量测的方式进行检测,这些同样需要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监理部门联合开展完成。

6结语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检验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渗透到预制构件生产、预制构件进场验收、施工质量验收和工程验收环节各个阶段。随着国家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加工规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也将逐渐提升,对生产技术、规范和要求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和监督体系也更加健全。

参考文献

[1]何俊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四川建材,2017,43(07):97-98.

[2]赵贵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J].安徽建筑,2017,24(03):274-275.

[3]李善继,冯身强,魏英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灌浆套筒安装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7,43(01):145-148.

[4]何旭辉,连彬.浅谈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吊装施工质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7(06):151-152.

论文作者:郭鑫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郭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