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统合治疗孤独症儿童的临床价值论文_王甜甜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 ;434020)

【摘要】目的 对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 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接诊的76例孤独症儿童为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而研究组则联合加用听觉统合治疗,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ABC量表各项指标评分,以及ABC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孤独症患儿予以听觉统合治疗,对其病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性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听觉统合训练;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258-02

儿童孤独症,为常见儿科疾病,其属于一种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导致我国儿童精神残疾的首要病因[1]。以往采用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冲动行为干预训练等康复措施,但整体效果一般。近些年,听觉统合训练在其病情康复中体现出一定的应用优势。为此,本文对我院孤独症患儿提供听觉统合疗法,现对其作用效果予以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孤独症儿童为例,共纳入76例,选自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W)》,且排除听力障碍、脑实质发育障碍、精神障碍、中耳炎、耳聋等情况,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男女比例20:18,年龄3-6岁。研究组38例,男女比例22:16,年龄2-5岁。经比较,得知两组基本情况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如语言训练、脑循环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等干预措施,均1次/d,共连续治疗1个月。

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听觉统合训练疗法(0.5h/次,1次/d,共10d),如下:①安排一个独立房间,保持室内空气良好,周围环境安静,采光良好,以保证患儿积极配合治疗;②训练开始时,将输出音量调至到正常音量的50%,两侧耳部音量相同;③待训练进入第2张光码中段时,将输出音量调至正常的70%,保持两侧耳部音量相同;④待训练进入第3张光碟开始到第10张光碟结味时,将输出音量调至正常设定的85分贝,保持两耳音量相同;⑤待训练进入第11张光碟开始到第20张光碟结束时,将左耳输出音量调至正常的70%,而右耳音量则维持正常,以达到增强听觉中枢训练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情恢复情况,以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为工具,包括社会交往、感觉、生活自理、语言、躯体运动,总分为68分,即分值越高,病情越重。

1.4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SPSS24.0为工具,计量资料表示为“”,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以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ABC评分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感觉、躯体运动、语言、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等指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ABC评分的对比结果[()]

3讨论

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孤独性障碍等,属于最具有代表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目前,对于该病的患病率临床报道数据不一,但普遍认为约有儿童人口的2~5/万人,且女性多于男性。孤独症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兴趣狭窄、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等症状,对其健康成长发育产生极大损害[2]。针对该病的治疗,临床尚未特异性药物,使得综合化治疗训练方案逐渐成为孤独症的首选治疗方案,虽然此方案可以提升患儿预后恢复水平,但是仍有部分患儿病情无明显变化。因此,积极寻找一项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则成为当前临床医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听觉统合训练法,是一项新兴康复训练,即通过特殊设备作用,将部分声音频率过滤,而保留某些频率节段,由此刺激患儿的听觉整合中枢,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进而改善患儿社交行为障碍。王莹[3]在相关研究内将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结构化教育+行为矫正疗法)、研究组采取听觉统合训练,结果得知,实验组PPTV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AB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听觉统合训练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病情严重程度,进而缓解临床症状,促使患儿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学业。本组结果得出,研究组ABC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和上述研究成果相符,进一步证实了听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儿童治疗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对其语言功能、感觉、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良好的作用效果。现对听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儿童治疗中的作用原理进行如下总结:①经过滤过度敏感/增强不敏感频率,可以促使大脑听觉皮层对全部频率的正确感知,以减少对听觉信号的歪曲;②提高听小骨及相关肌肉群张力,以保证声音的有效传导;③帮助患儿正确面对、接受声音,使其以正确的心态学习声音与物体及行为、事件的关系。

综上,采用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予以治疗,有助于缓解患儿异常症状,使其病情得以逐步恢复,进而提升患儿预后水平,可见,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整体疗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行、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洋,陈一心,高润,等.听觉统合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7):615-619.

[2]陈维华,邹林霞,杨立星,等.听统刺激联合游戏疗法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心理的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3):332-334.

[3]王莹.听觉统合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5):114-115.

论文作者:王甜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  ;  ;  ;  ;  ;  ;  ;  

听觉统合治疗孤独症儿童的临床价值论文_王甜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