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建筑机电系统的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周,衍,项,亮

浅淡建筑机电系统的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周,衍,项,亮

(浙江安华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4)

摘要:受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影响,我国民众对办公、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机电系统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有力支持,但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建筑机电系统施工质量问题仍较为常见,而为了尽可能保证建筑机电系统施工质量,正是本文围绕建筑机电系统施工技术要点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建筑机电系统;施工技术

1建筑安防系统施工技术要点

建筑安防系统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化,该系统主要由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报警系统、机房供电系统、传输系统组成,其中机房供电系统可细分为机房环境监测系统、机房空调系统、机房电气系统。在具体的建筑安防系统施工中,这一施工主要涉及系统布管与穿线、系统设备安装、功能调试等内容,其中系统设备安装需保证设备选择正确,施工人员需严格遵循设计图纸保证设备安装位置正确且设备安装后无松动。功能调试则需要结合具体设备开展,以现代建筑常用的高速球云台摄像机为例,施工人员必须明确其使用的电源与电压,并在具体施工中做到视频线有标识,针对性的参数修改。传输系统一般由光纤传输、网桥无线传输组成,后端系统采用NVR网络数字高清监控主机模、视频云存储等。网络摄影机对传输系统提出的新要求也需要得到重视,以网桥无线传输为例,遮挡物、环境温度、雷电、风雨、同类产品干扰对网桥无线传输带来的影响也需要得到重视。

消防联动控制:(1)火灾的确认,若在一个报警区域内,有两个或以上的火灾探测器报警确认、任一个区域的消火栓内的紧急按钮启动、或报警电话、确认火灾报警并将报警信息传输到消防控制中心,由消防安保人员作出必要的响应。(2)防排烟系统的启动,消防控制中心接到火警报警后,启动该区域及相邻区域的正压风机和排烟风机,风机到达一定速度后,满足设计时的设计风量和风压风速。(3)防火卷帘的控制,当一个感烟探测器或两只感烟探测器感应到火警后,将火警信号传至消控中心和消防报警主机,并将信号反馈给相对应的卷帘,卷帘下降至距地面1.8m;当专用一个感温探测器感应到火警后,卷帘下降至地面。(4)消火栓泵的启动控制,大楼内的报警人员按下消火栓按钮时,消控中心的报警主机将信号反馈至消防电源控制柜,消防电源控制柜启动消火栓泵进行工作。(5)喷淋泵的启动,当消防控制中心接到火灾报警信号后,开启预作用阀组,启动喷淋泵。(6)应急广播的启动,火灾信号确认后,消防报警主机将信号反馈至消防广播主机,并由消防广播主机启动整栋建筑内的声光报警和所有的应急广播,循环交替播放。(7)电梯的迫降,消防报警主机接到信号后,将消防报警信号反馈至电梯控制柜,电梯控制柜启动所有电梯全部迫降至首层或电梯转换层(60秒内)。(8)门禁及道闸机的开启,消防信号确认后,消防报警主机将信号反馈至门禁控制主机,门禁主机将信号发给各个门禁控制器,门禁及道闸机作出动作并切断电源,使人员疏散。

2建筑电梯系统施工技术要点

建筑电梯系统同样属于建筑电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近年来建筑电梯系统施工技术同样实现了较为长足进步,随着电梯井道内安装脚手架的传统施工技术被淘汰,双平台无脚手架电梯施工技术(简称双平台技术)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双平台技术的施工工艺可概括为:“准备工作→制作样板、放线/井道防护→机房设备安装/临时平台搭设/底坑设备安装→轿厢平台组装/下移平台安装/曳引绳和限速器安装→慢车调试/安装层门→井道内设备安装→拆除平台、对重安装→轿厢精装→快车调试”,新型移动式井道施工平台技术、无脚手架电梯安装的下移平台、基于激光准直技术的电梯导轨安装均属于双平台技术的应用要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新型移动式井道施工平台技术的应用中,该技术具备资源消耗小、周转率高、损耗小、成本低、装拆方便等优势,这些都使得该技术天然具备标准化推广潜力,支撑槽钢、卡扣、连接螺纹钢、平台钢板、主龙骨属于该施工平台的主要构成,具体的平台制作过程如下:(1)施工平台。四方形的主龙骨由4根槽钢焊焊接形成,次龙骨需平行于主龙骨设置,采用4根钢管与主龙骨一侧平行,两侧主龙骨槽钢腹板需要与次龙骨两端焊接牢固,最后在主、次龙骨上焊接钢板,由此即可形成施工平台。(2)平台下部支撑。采用直角三角形配合卡扣作为平台下部支撑,卡扣由支撑槽钢与短槽钢垂直焊接形成,并配合支撑角度微调或基于标准形状扩大(缩小)。(3)连接吊钩。吊钩设置于平台操作面,由2个圆钢制作并与次梁焊接,由于吊钩用于平台提升,因此将其设置于平台面两对角处。(4)具体施工。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下层楼板与卡扣的连接及井道与另一侧主龙骨的摩擦力可实现施工平台固定,提升过程中的平台则会向电梯井道内倾斜,这源于其自重的影响,提升的顺畅性可由此得到保障。

3建筑供配电系统施工技术要点

供配电设计:(1)两路高压电进线。应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的配电原则,采用合适的容量,既经济合理又方便使用。如果建筑体量较大,或供电容量超过一定的容量时,应考虑35kV供电。(2)设置设备层。由于建筑特性,供配电传输距离及本地政府的相关要求,需设置设备层内变压器房。例如某建筑150米高,地上31层,地下2层,在15层内设置变压器房,高区设备层的供电主要供高区办公照明,高区动力设备、高区电梯等,且能满足一定的压降在的合理范围内。

供配电系统属于建筑机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供配电系统进行的施工一般会涉及配电柜、管线、母线、变压器等内容,以管线的布置为例,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简称管衡技术)可较好为建筑机电系统施工质量保障提供支持。管衡技术可较好满足建筑机电系统智能化技术、消防喷淋、消火栓、电气等环节的管线布置需要,节约工期、解决标高和位置问题、较好控制工程成本均属于该技术具备的优势。一般情况下,管衡技术的应用需要遵循管线交叉避让、管线排列、管线平面定位等原则,以此做到“水管让风管”、“电气让水管”、“有压管让无压管”、先主干后分支、“通风管路在上,液体管路在下”,即可最大化发挥管衡技术优势。在母线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在室内干燥处存储母线,并同时在施工前开展母线的绝缘性能测试,为保证母线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施工人员还需要保证开关与母线直接连接且得到了较好的密封处理,由此即可避免外部环境影响母线正常运行,这一思路在建筑供配电系统施工中实现的广泛应用必须得到重视。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建筑机电系统领域也实现了较为长足进步,这种进步在供配电系统、电梯系统、安防系统等领域均有着较为典型体现,基于此,本文详细论述了三种系统的施工技术要点,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建筑机电系统的施工技术要点的论述。

参考文献:

[1]殷琪玮.建筑机电工程中施工管理的作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8):145-146.

[2]杨益.浅谈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8(09):100.

[3]刘勇.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探讨[J].居舍,2018(12):48.

[4]曾凡龙.建筑机电施工中创新技术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179.

论文作者:周,衍,项,亮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浅淡建筑机电系统的施工技术要点论文_周,衍,项,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