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电大的永恒主题——写在沈阳电大教学质量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大论文,写在论文,教学质量论文,质量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电大人多年的共识。在电大走过15年后的今天,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如何理解“质量”、对待质量,是摆在电大人面前的课题。沈阳电大定1995年为“教学质量年”,记者日前走访了这所学校。
沈阳电大位于沈阳市和平区14纬路,占地24736平方米,建筑面积33975平方米。学校设有中文、经济、机电、化工、外语五个系,附设中专部,有8所县(区)电大分校。共计开设19个门类81个专业,中专开设7个专业。目前全校有在校生9217人,其中普通专科3159人,成人专科3464人,中专2594人。
置身沈阳电大不甚宽敞的校园中,你不会有丝毫的历史沧桑感,绝不会想到这是一所有着35年历史的学校,是我国最早创建的三所广播电视大学之一。就是这所外表很不起眼的学校,为沈阳市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一批批各类专门人才。复校15年来,沈阳电大已培养大专毕业生42627人,中专毕业生3729人,非学历教育培训达179万人次。据统计,在沈阳市212万职工中,每一百名职工中就有2名是沈阳电大毕业生。他们中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有名的企业家,更多的是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骨干的作用。1994年底,在沈阳市属普通高校综合评估中,沈阳电大是获奖的两所学校之一,获奖金30万元……
这是沈阳电大的骄傲。成绩与荣誉,是沈阳电大人辛勤付出的结果,更是沈阳电大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抓教育质量的结果。
(一)
一所学校是否注重质量,决策者的质量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沈阳电大历届领导班子对质量的认识,使沈阳电大从建校的那一刻起,就坚实地踏上了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道路。
复校初期,沈阳电大亦处在艰苦创业阶段,他们明确提出要向管理要质量,特别是加强对县(区)分校、教学班、教学点的管理,保证了教学质量。1985年全市统考,沈阳电大名列前茅。同年沈阳电大开始大规模招收普通专科生。为保证普专班学生水平不低于普通高校的专科层次,沈阳电大提出,要把普通高校经验吸收进来,结合广播电视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创造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决策者们把学校的工作重心从向管理要质量的基础上转到向教学要质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多年来,沈阳电大确立了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一个特色、两头延伸、三个并举、四个服务”的办学方针,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意识也随之不断深化。他们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教育优势,吸收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长处,努力形成独具的办学特色,在办好专科教育前提下,一是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第二学历教育,二是重点面向农村办好电视中专,发展非学历教育,推广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坚持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并举、大专教育与中专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重点为中、小型企业服务、为农村服务、为“三资”企业服务,为对外开放服务。
明确的办学方针和经过实践检验是可靠的教学质量,使沈阳电大在沈阳树立了很好的社会声誉。那几年,许多地方电大由于招生指标的限制和生源的相对减少,办学规模逐年缩减,沈阳电大的办学规模反而逐年有所扩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沈阳电大以其教学质量得到了各方面的信赖和支持,包括地方政府在政策和投入上的倾斜。
“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需求,不同的招生对象,质量要求有不同的含义。”副校长徐兆民的话不多,道出了沈阳电大对“质量”的多层次理解,是在新时期下对教育质量的深化认识。
近几年,滚滚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既给各级各类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对学校的办学方向,直至教学管理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类成人高校的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而电大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其开放办学的优势受到了制约,在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些学校出现了放宽尺度、降低要求、降低规格,以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倾向。
沈阳电大近两年来也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来自社会的挑战。主要是市场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要求高。二是来自教育部门的挑战。沈阳市高校如林,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民办大学近百所,社会力量办学三百多所,生源竞争激烈。三是来自学校内部的挑战。学生结构发生变化,自费生比例增高,加大了质量保证难度,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沈阳电大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看清自己的优势与困境,意识到:挑战与机遇同在。要使电大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1995年2月15日。位于教学大楼一侧的旧式红砖楼,沈阳电大指挥部所在。党委班子成员连续十几天开会研究1995年工作要点,作出决定: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即将离任的党委书记张洪志和刚到任的校长曾涛提出了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的主张。
“教学质量年”的提出充分表明沈阳电大要在原来抓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质量意识。在《沈阳电大关于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的决定》中,有这么一段话:“必须明确,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教学质量高低,是关系到学校能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到学校的希望和信誉,关系到培养合格人才、争创全国一流电大的重要问题。……”
(二)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师资水平、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及生源情况等等,都涉及教学质量提高问题。沈阳电大从教学管理开始,逐步建立了从培养目标到培养实施等一系列全面质量管理措施。
沈阳是以机械加工为主的工业城市,二十一世纪将成为一座高科技大生产大流通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工业基地。沈阳电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开设了涉外文秘、外贸英语、外贸俄语、外贸日语、对外经济贸易等专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增设了计算机财务管理、房地产开发经济管理、证券与投资、药物制剂等专业。抓质量从培养目标做起,根据培养目标修改完善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开办英语、计算机第二学历教育,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作为办学实体,沈阳电大坚持中央电大的“六统一”,始终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教学工作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规定,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予以科学化、制度化。如教学信息反馈制度、责任教师制度、外聘教师管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考试制度等等。各种规定、补充规定就更多,仅教学管理文件就达36个。这些很有点不那么“精兵简政”的各种规定,无声地展示着沈阳电大在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在教学质量年中这些规定已整理完善,形成四个管理条例五个规定:教学管理条例、教材管理条例、考试管理条例、设备管理条例及实验中心管理规定、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管理规定、加强马列课教学管理规定、加强体育课教学管理规定、加强公共课英语课教学规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沈阳电大有一条特殊规定:领导、专家听课制度。校级领导、教务处及人事处处长听课对象为全校教师,各系、部、室及教研室领导听课对象为本部的教师。每学期校级领导听课8学时,主管教学的校级领导为10学时,系、部、室及各教研室领导为12学时。听课者要做好听课笔记,反馈听课意见,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随机听课,深入教学,亲身感受教与学的情况,无疑使决策者们在规划发展蓝图、制定政策条例时不再盲目被动或纸上谈兵。
质量在规章制度的管理下得到系统保证。
(三)
师资队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讲教师一流学识水平是电大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各级电大辅导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沈阳电大教师队伍建设充分体现了质量意识。
沈阳电大要求教师在学术、素质方面达到普通高校规格,用前任校长韩秋波的话说是“达到主讲课水平”。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明确:现有人才,千方百计培养提高;紧缺人才,不惜代价引进。
沈阳电大现有专职教师156人,中青年教师占大部分。学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发展建设规划,每年都有计划选送教师参加各种进修班、职教班或研究生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几年来累计投入培训费30万元。目前已培养研究生7人。沈阳电大编制未满,却只对紧缺人才敞开大门。沈阳电大有条规定:夫妻不能同在电大工作。但在引进一位计算机骨干教师时,学校却破例了。这位教师原是航空学院的教研室主任,航空学院以要调夫妻全调为由不放。沈阳电大多次研究,认为加强计算机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没有计算机教学人才,终于拍板,将这位教师夫妻同时调入沈阳电大。如今这位教师已是教研室主任,在教学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双师型”——既是教师同时又是工程师,是沈阳电大教师的特色。按普通高校教师规格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一专多能。如电气教研室主任宁玉杰一学期同时开出四门课,一门为主其他为副。电大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要而相应变化,教师却不能随专业设置与否而随意增减。一专多能,适应面宽,无疑很具有电大特色。
新任党委书记罗超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科研上不去,教学质量不会高。”沈阳电大重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成立学术委员会,定期进行远距离教育理论的学术研究、教学研究,使教师开阔视野,了解现代科技最新信息、远距离教育信息,提高科研、教学水平。确定学科带头人,制定学科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措施,重视教师队伍中学科梯队建设。几年来,沈阳电大先后有近二百篇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出版著作和教材103部。其中有41篇论文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有17项科研项目获国家专利。
现代远距离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远距离教育研究也是一门新的学科。电大的远距离教育研究这些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教材、教学法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显然是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教师还没有加入到研究者的行列。沈阳电大意识到了远研于教学的重要,强调教师应对远距离教育教学方法有所研究、探索,特别是理论、实践相结合。这几年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和各省市级电大一样,沈阳电大也成立了远研室。国外的远距离教育理论要不要研究?要!前任校长韩秋波毫不含糊地肯定。但当前的研究重点应该是电大教育改革的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教学改革以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校提出远研室职责为:结合学校改革与发展实际,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尤其要突出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既要与省校联合搞高深理论研究,又要在日常工作中协同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要求,沈阳电大远研室的研究人员深入到各系,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深化、完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上升到理论,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推及全校。每年都开展专题讨论,召开学术研讨会或教学经验交流会,推出了一批批先进教师和优秀教学成果。1989年沈阳市地方高校优秀教学成果评比,7个一等奖中,沈阳电大教师就捧走3个。
师资队伍管理是沈阳电大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表现方式。一方面制定教师考核标准与实施方案,把考核与晋升、聘用挂钩;实行课时承包,形成竞争激励机制;重用在探索远距离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自1991年以来,先后有25名优秀中青年教师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另一方面,社会上的“高薪、高职、高住房”对教师充满诱惑,沈阳电大相应地在工资、住房、职称等方面采取向第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教师工资高于同级行政干部。这对稳定教师队伍,留住人才,保证教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四)
“电大要姓电”是眼下全国电大的热门话题之一。电大是所运用广播、电视及录音、录像教材等媒体进行远距离教学的开放性高等学校,视听教材是现代远距离教育优势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充分发挥视听课程优势,是电大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近几年在电大的教学过程中,视听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有些地方电大用面授教学取代了视听课程。有关人士对此忧心忡忡:长此下去,电大的特点和优势将不复存在。而在沈阳电大没有“电大不电”的问题,无论决策者、教职工还是学生,都会不无几分自豪地告诉你:“沈阳电大姓电。”
沈阳电大始终坚持严格执行中央电大关于统设课程教学的有关规定,要求在各个环节包括使用中央电大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等方面达标。少量音像课程经过论证不能播出,必须有教务处长、主管校长签字。近几年他们致力于解决发挥视听课程优势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为全国电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说起来,沈阳电大坚持姓电,尤其是发挥视听课程优势,也是有个认识过程的,由行政命令、典型推广至逐渐形成共识。那年召开远研讨论会,有一青年教师提交的论文题目为《电大一定要姓电吗》,文中观点引起了校领导班子的重视:教师都想上主讲课,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才干并取得自身的提高和发展。学校果断地采取行政手段,要求教师必须上好视听课程,从这里入手提高教学质量。之后学校推出了赵明娣等教师在辅导学生收视电视课程方面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的经验,引导全校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和辅导课的教学要求,进行远距离教学法的研究。如今,沈阳电大教师对视听课程的重要性已逐渐达成共识,也逐步摸索出一些有特色的辅导方法,如三三一体教学法,导读提纲、电视课填充题等。
三三一体教学法是经济系刘颖岩的教学实践经验,指三项结合与三个层次相互融合,即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智力结合,教学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层次是指教会、会学、创新。
导读提纲、电视课填充题的教学辅导方法,贯彻了以电视课为中心的宗旨,是由机电系青年教师康士臣首创的。为解决如何发挥电视课的优势问题,康士臣尝试了多种方法,导读提纲、电视课填充题是他多年探索总结出的教学方法。他利用假期收看课程录像带,编写辅导资料,按每节电视课的播出进度,主要内容和重要性,基本问题、重点、难点进行设疑,让学生拿着导读提纲,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收看电视课。另外围绕电视课内容及顺序编写填充题,吸引学生听课,控制学生注意力。填充题避免思维型,学生边收视就能边简单填空,相当于听课笔记,不影响听课,又加深了记忆。无形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收视效果,受到学生欢迎。康士臣在93级《工程制图》课进行导读试点,期末民意测验,对导读提纲满意者为100%,考试及格率由78%提高到93.3%。
(五)
根据电大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沈阳电大极为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沈阳电大先于其他省市级电大建立了实验中心大楼,由于市政府的重视,最近又拨款对实验室进行了改造。目前拥有16个实验室和15个配套的辅助室,使工科的实验课开出率达95%。有固定的实习点和实习基地。工科学生坚持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保证实习时间和实习效果。最近沈阳电大正筹备建立自己的实验实习基地。1991年沈阳电大建立了全国电大系统第一个实用型会计模拟实验室。把企业的财会科移到校内,学生实际操作进入财会的各种角色,了解会计的各种职能,学生称之为“当回财会科科长”。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增加动手能力强的课程。如中文系开设演讲课、中英文打字课,经济类开设点钞课等。近年沈阳电大对学生实行三个能力的培养:外语听说译能力、微机操作能力、本专业动手能力。在全校范围内加强了外语与计算机教学,所有专业都开设计算机课。
先进完善的教学设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硬件”。对实验实习施备,特别是适用于全校的有着共同性要求的设备,如微机、语音室,他们加大投资,决不吝啬。1993年投入设备经费144万元,其中30万元用于新建语音室48座,设施全为日本原装。去年购进29寸日本松下大屏幕彩电44台,微机22台。沈阳电大现有大屏幕彩电74台,语音室三个共 130座,用于教学的微机73台,年底将增至103台。
(六)
教、学、管、考构成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沈阳电大历来注意教风、学风、考风建设,三风中的“六教”“四学”“三考”也是教学质量年活动的重要内容。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研活动、教案、教学方法构成教风主体。校长曾涛说:教学大纲是学校法规性纲领,教案是教师应该且必须要有的。要求每门课程必须有大纲、有计划,每位教师必须写教案,定期由系领导签字,教务处长签字。一年来,加强教学管理的基础建设,重新制定和完善了36门教学大纲,所有教学文件齐全,并作为教学大法执行。教师备课认真,教案规范。学校聘请师范学院教授来校为教师做“怎样写教案”的报告。不久前,沈阳电大就教研活动、教学方法召开了经验交流会,举办优秀教案评展,促进教师备好电视课、上好辅导课,做到了教师上课有教案。
在一次学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校党委书记罗超说:“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作用重大,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是学习主体,起决定性作用。”他强调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乐学、苦学、会学,珍惜时光,为今后一生的做人做事做学问奠定基础,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沈阳电大学风建设重点放在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生出勤率、考试及格率四方面,坚持正确引导与严格管理并重,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不少学生在跨进沈阳电大校门时,心里或多或少地有着失落和无奈,为高考失利而失落,为电大“不正规”而无奈。沈阳电大抓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持久深入地开展学习贯彻“大学生原则”活动,开展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活动,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很快从失落和无奈的阴影中走出来,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电大:先进的教学手段、高水平的授课教师及严格的管理,觉得电大各方面都是挺正规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能学到本事,不再为是电大生而感到低人几分。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前提,沈阳电大学风建设抓到点子上。沈阳电大管理严格,学生迟到或旷课到一定次数要受警告、处分;考试成绩差0.5分也决不“高抬贵手”写成60分。学生有一种学习紧张感、紧迫感。“大学三年时间,我们要学到哪些知识,最终要做到什么,对此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就可以激励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未来的社会中要立稳脚跟,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学好专业知识。”这是沈阳电大学生中很有代表性的心态。
考试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手段之一。考风不正对学风有负面影响。沈阳电大抓教风带学风,抓考风促学风。考前教育、考试监督、考纪处理是考风的主要内容。记者采访时,正赶上期末考试,只见党委书记、校长一行人佩带着主考、副主考胸牌各考场逐一巡视。考场一片肃静。听说沈阳电大考场素有“三光”之说,一了解,是桌面光、抽屉光、地面光,再联想到那本页码不少的沈阳电大《考试管理条例》,无须多言,考纪之严足见一斑。
(七)
沈阳电大目前有在校生一万多人,其中有6000多人分布在8个县区分校,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不包括县区级电大分校的教学质量。沈阳电大设有县区分校指导处,负责分校的管理、研究、指导。为扶持分校发展,沈阳电大决定新建分校三年不收取分校的管理费。市校定期召开各分校校长会议,共同研究招生、教学有关工作。为保证教学质量,还建立了分校考核评估制度,对招生、管理、教学情况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估体系,进行量化检查。
苏家屯分校在沈阳电大8个县区级分校中,有三最之称:校舍最小,办学最好,发展最快。在抓教学质量方面,苏家屯分校有自己的特点。抓学风,校长不是在大会上作报告,泛泛一说,而是深入到班级给学生讲学习态度、学习目的,结合专业特点介绍本班培养什么人才,学什么内容,毕业时达到什么程度,让学生心中有数。组织学生到沈阳市人才市场,感受人才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分校校长张益国说,在苏家屯分校,不论成人班学生还是普通班学生,基本没有“60分万岁”的思想。学风好,考风就不会差。在教风建设上,苏家屯分校首先是对教师提出三个要求:一、三个基本功达标:书法、微机基本操作、写作;二、一专多能;三、学历达标。并有相应措施保证:书法每年验收一次,不达标者每周抄写三百字为书法作业;三年内拿不到本科学历,学校不报学费、交通费。听着这也许有点“小儿科”,但却透出一丝不苟的办学态度与敬业精神。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严格要求,一些农学、林学毕业的教师去进修财会、法律、经济,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有的还成了财会专家。
沈阳电大8个县区级分校是1988年以后陆续建起来的,起步不算早,却以质量赢得了声誉,在为县区服务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如苏家屯分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围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受到区政府重视,成为区人才培养基地。由于教学质量好,苏家屯分校在当地颇有名气,有“屯大”之美称。
(八)
沈阳电大教学质量年活动不追求新闻效应,不搞形式,扎扎实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曾涛挂帅,下设综合、宣传、服务、考评四个专项组,从组织上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全校各系处及8个县区分校也都结合本部门情况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目前,“课时承包方案”、“重点学科建设方案”、“一类课程评选工作的实施方案”、“七率目标管理方案”等一系列有关政策相继出台,初步形成了竞争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谈及教学质量年活动目的,曾涛用九个字概括:打基础、搭框架、摸规律。教学质量年活动是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深化教学管理体系,形成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框架,为将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个基本框架就是教风、学风、考风。他说,质量年活动不可能年年搞,但是质量要年年抓,这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永远不能变。教学为中心永不动摇,学校的一切工作不能偏离这个中心,不能冲击这个中心。
教学质量年活动得到全校教职工的拥护。“教学质量”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兴奋点,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字。质量意识弥漫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教学部门还是行政部门都围绕质量这一中心做好部门工作。教师把教学质量与自己的职责联系在一起,注意自身素质提高,注意上课质量;后勤及行政部门不再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领导、教师的事,开始全方位投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目前,教学秩序明显好转,教育到课率、学生出勤率、教材到手率都达到100%。或许,让质量意识深入每一个沈阳电大人的心中,是教学质量年活动的又一目的:把根留住?!
35年来,沈阳电大用特有的行为方式理解“质量”二字,赋予电大“质量”二字深刻的含义、宽泛的外延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在他们的眼中、心中,“教学质量”是全面质量观念,不仅仅是分数成绩,是学生思想素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系工作的质量,是办学规模与办学模式,是办学力量的社会性与投资效益的高效性,是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学校内部设施现代化,是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是学校的发展……
1995年即将过去,沈阳电大教学质量年活动会画上一个句号。然而,沈阳电大人知道,提高教学质量是一很大的系统工程,是电大事业的永恒主题,仍需要电大人继续付出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