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_邓国斌

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_邓国斌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400036

【摘要】作为医院中治疗和检查病患的主体,医疗设备的管理关乎着整个医疗系统水平的发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当前医疗设备的闲置现象和质量风险问题受到诸多关注,对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医疗设备;日常管理;现状分析

1当前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问题

1.1医疗设备的配置不合理

在宏观层面上,当前我国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大型医疗设备,其分布整体上并不均匀,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我国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与资源的配置存在着不吻合的现状。目前很多医院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和知名度,不惜花费重大的资金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添置和采购,希望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起高端、竞争力强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制性消费来增加医院的收益,却违背了医院作为卫生事业主体所应该体现的社会性质和公益形象。

在微观层面上,很多医院在进行设备采购和添置的规划过程中,缺乏对于医疗设备的整体功能考虑和长远打算,仅仅是局限在目前能够观测到的经济利益之上。并且伴随着经济驱动之下,医院进行采购的规模和水平都得到了扩大,也出现了一些设备从数量上的闲置逐步转向技术上的闲置,重视采购而忽视管理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另一方面,由于医院受到很多科研项目和科室的单向技术需求等因素的压迫,对于设备投资的热情并不缺乏,一度促使了设备的高投入和低效产出,甚至由于受盲目添置仪器的行动影响,采购进的很多医疗器械功能上相似甚至相同,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一度形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1.2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针对当前出现的医疗设备管理乱象,亟待一系列完善科学的法规准则进行规范。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针对的范围还是相对比较狭窄,其主要涉及的在医疗设备的日常宏观层面,并且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要想真正达到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仅凭这一制度,还是力度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领域的管理已经跨入了由人工管理转向计算机管理的层面,但是在医疗设备的管理方式上,很多中小型医院还是没有形成以计算机管理的基础,尚未形成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的系统和管理模式,即使目前一些大型医院出现了将计算机智能管理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中,也是深度不够,仅仅局限在同级设备的静态信息和处理简单报表的层面上。

另外,在医院自身形成的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中,仔细研究也会发现一定的问题。作为医院进行医疗设备采购和管理的专家咨询机构,其中的院长虽然位于主导地位,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申购科室进行干预和影响的问题。即使设备科作为该方面的直接职能部门,可以考虑到其与使用科室存在着平行关系,就会导致设备科缺乏一系列有关考核和规范医疗设备采购等方面的行为职权。这样一来,尚不完善的职权配置和亟需完善的体制制度加大了设备管理和日常正常使用的难度。

1.3医疗设备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有待扩大

根据当前很多的数据和报告,我国现有的医疗设备管理及维护人员数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即使在那些三级甲等的医院之中,医疗设备管理技术人员也是十分短缺,甚至不足卫生技术人员的1%。并且随着医疗设备采购规模的日益扩大,相关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短缺现象也日益严峻,甚至出现了减少和萎缩的趋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医疗设备的安全质量得不到落实

目前在医疗设备中存在的一项趋势是,随着仪器的精密化稳步发展,很多的医疗设备都是通过呈现一定数量的检验数值来向医生传递患者的身体状况。基于仪器传递出的相关结果,医生针对患者做出相应的诊断。这样一来,检测仪器的周密性和准确性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虽然现在有关部门在医疗设备的市场监管等方面做足了工作,但是涉及到后期医疗设备购进后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以及之后的报废现象还缺乏一定的条文进行进一步整顿。有关医疗设备在购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定期监测、安全风险评估等项目都存在着系列空白,这就给医院设备管理造成了一些潜在的危险和后患。

2医疗设备管理的相关对策

2.1加强设备购入管理的科学性

针对医院已经购入的医疗设备,首先应该时刻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尽可能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于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设备,应该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其使用寿命能够得到延长和保证。针对使用效率比较低的设备,通过整合和协调等手段,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实现高效率的管理。针对不同功能和性质的医用设备,结合各自的差异和特点制定量化指标,以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引入折旧基金建立、固定资产有偿占用等经济手段,实现科室的医疗设备高校配置。

2.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增强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医疗设备日常管理的高效性和贡献,积极地将计算机统筹管理和监控功能应用到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建立系统完善的设备购入保管维护管理流程,确保每一步程序都做到有章可循,实现高度的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模式,凸显设备科室的专业管理职能,实现医疗设备健康有序运行和使用。

2.3促进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发展

面对当前严峻的设备管理人员缺乏状况,医院方面应该在建立对于设备管理部门重要性的充分理性认识基础上,加大投入进行打造一批具有高度专业素质和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首先,针对现有的设备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定期的学习培训和指导,促使其专业技能实现再发展和提高,以不断弥补存在的知识空缺,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地扩大视野以实现更专业化的管理和维护。另外,在现有技术人员的工作模式和职业态度上,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其进行相应的改变和提高。将事后维修护理的工作策略转换为日常预防性维护和维修紧密结合,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效率,实现主动服务的工作状态。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早确认和完善临床工程师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以继续促进该专业队伍和人员的发展,尽可能减少该行业人才的短缺对于当今医院快速发展的阻碍。

2.4提高医疗设备的质量保障

随着当前以人为本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医院方面也应该时刻关注和强调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问题,并对医疗安全的标准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和发展导向。基于此,医疗机构不仅需要提高技术人员对于设备的维护和运行技术标准,还应该健全完善的医疗质量监测控制体系,时刻监督在行医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将该问题带来的危险降低至最低水平。

3小结

实现高度统一和科学的医疗设备管理,需要医院各部门和系统之间的紧密配合和水平提高,只有能够立足于当前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进行改良,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高质量的医疗设备不断造福病患。

【参考文献】

[1]周子越.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7,(35):261.

[2]周闻博,安峥,董欣媛, 等.医疗设备保修服务全过程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7,(4):158-160,168.

[3]李阳.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8):1479-1479.

论文作者:邓国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  ;  ;  ;  ;  ;  ;  ;  

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_邓国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