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深化认识,努力提高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水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出去论文,中国论文,努力提高论文,总结经验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共同实施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工程之一,也是“十二五”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工作。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对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扎实工作,努力提高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水平。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期间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取得的巨大成绩,认真总结“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积累的成功经验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出版业“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的5年,是出版“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5年,也是版权输出、实物出口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的5年,主要表现在10个方面。
1.版权输出数量快速增长,贸易逆差不断缩小。“十一五”期间,我国版权输出数量逐年增长,特别是2009年、2010年两年实现了快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国版权输出数量在5000种左右,远远超过《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十一五”末版权输出3000种的目标。与“十五”末相比,2010年版权输出总量增长275%,版权引进与版权输出之比从7.2∶1缩小至3∶1左右。
2.进入欧美主流市场的中国图书逐渐增多,一些中国图书进入国际畅销书市场。伴随着版权输出数量的快速增长,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现在开始出现一些进入欧美主流市场的中国图书,甚至登上了西方图书市场的畅销书排行榜。比如,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目前已输出28个语种、33个版本,海外总销量达到30.4万册,版税收益200多万元人民币,在西方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该书法文版在法国连续20多个星期出现在翻译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在印度多次位居翻译类图书销售榜第一,英文版、德文版都有不错的销量,甚至在欧洲小语种市场上(荷兰语、芬兰语、葡萄牙语、匈牙利语)也有很好的表现。又如,大家熟知的《狼图腾》以110万美元卖出了22种文字版权,全球销量15万册,法文版上市后引起轰动,法国还计划用3年时间将《狼图腾》搬上银幕。这些国际畅销书的出现,实现了我国出版界多年来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追求,这是对出版“走出去”战略最好的检验。
3.国际书展参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主宾国活动亮点纷呈。国际书展是版权贸易的重要平台,参展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出版实力的重要体现。自2005年我国首次统一组团参加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后,参展水平不断提高,版权输出逐年增加,特别是在2009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期间,中国参展团共签署版权输出合同2417项,相当于2008年的5倍多,超过当年版权输出总量的一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经过多年培育已经成为世界四大书展之一,2010年博览会期间版权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46,实现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重大突破。尤为可喜的是,世界重要书展纷纷邀请中国以主宾国的身份参展,扩大了我国出版界在国际书展中的影响。特别是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举办了612场中国文化活动,成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出版业在国外举办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出版文化交流活动,获得了中外各界的广泛好评。2012年,中国还将以主宾国身份参加伦敦国际书展。
4.出版物的实物出口稳步增长,汉语教材出口快速增长。尽管近年受到数字化浪潮、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新闻出版实物产品出口仍继续保持增长。2010年,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79.1万册(份、盒、张)、3690.5万美元,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图书出口数量与“十五”末相比增长36%,出口金额增长11%。在图书实物出口中,对外汉语教材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近年来,随着汉语教材需求的快速增长、孔子学院在96个国家(地区)的广泛建立(目前有322个孔子学院、369个孔子学堂),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为我国出版物的实物出口提供了新的机遇。
5.数字出版产品出口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据统计,2010年我国网络游戏出口突破2亿美元,期刊数据库的海外付费下载收入近千万美元,电子书海外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人民币。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85个版权输出项目中,与数字化相关的就有82项。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国知网、浙江联合出版集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快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探索开发网络销售、在线培训、在线翻译等数字出版形式,积极与国外平台制造商、软件供应商和网络服务商合作,加大向国外著名大学、图书馆、医院、公司等机构的数字产品版权输出力度,努力打造全新的出版“走出去”模式,展现出数字出版产品出口的广阔前景。
6.印刷服务出口产值逐年增加,成为我国出版“走出去”的一大亮点。2009年,我国印刷服务出口收入总计约510亿元人民币,比“十五”末增长75.86%,占印刷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印刷产业带,占全国印刷总产值的3/4,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在我国出版“走出去”中,印刷服务出口顺差明显,成为出版“走出去”的一大亮点。
7.出版企业在“走出去”中担当重任,市场主体地位日益巩固。“十一五”期间,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出版“走出去”的主体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出版企业已成为“走出去”的市场主体。5年多来,各出版集团和出版单位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按照市场规则运作,不断扩大版权输出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主体。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安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参加上合组织峰会、“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并访问俄罗斯、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三国,安徽出版集团随企业工作团出访。出访期间,总书记得知安徽出版集团是此次随团出访并有签约项目的唯一一家文化企业,非常高兴,赞扬安徽出版集团公司“走出去”发展“做得很好”。这体现了总书记对我国出版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
8.出版“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创新,出版资本“走出去”开始布局。几年来,在出版“走出去”的实践中,各出版企业结合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走出去”的方式和途径。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充分利用“外脑”,举办“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邀请外国出版发行专家共同研讨和策划选题,提高了图书选题策划的国际水平。安徽出版集团公司着力开拓版权输出、合作出版、实物出口、文化产品装备及电子传媒出口、境外办实体等五大业务板块,几年内就形成了“走出去”良好格局。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出版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在境外办刊、办报、办社、办厂、办店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出版资本“走出去”开始布局。2007年4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在伦敦成立分社,成为我国出版界在英国注册的第一家以出版英文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几年来运作效果很好,中央领导同志多次给予肯定和表扬。中国出版集团也陆续在欧美、东南亚、大洋洲建立了多家海外独资和合资出版公司,策划了一些优秀图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投资500万美元成立美国有限责任公司并收购了北美中等规模的医学出版专业机构——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的全部医学图书资产。中国出版业在境外投资兴办企业实体,是我国出版业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出版业建立健全出版业“走出去”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也是今后中国出版业未来的战略重点。
9.出版“走出去”的地域不断拓展,国际营销网络逐渐建立。当前,在台港澳地区和韩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地区我国大陆版权输出稳步增长的同时,面向欧美国家的版权输出开始迅速增长。经过多年的努力,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世界汉文化圈和西方主流文化市场为重点,出版“走出去”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不断增多,地域不断拓展。为了推动更多优秀的中国实物出版物走向世界,去年底开始启动“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其中的子项目“国际主流营销渠道合作计划”依托法国拉加代尔集团遍布全球重要机场、车站的3100家零售书店,在全球销售外文版中国图书、杂志等文化产品,另外两个子项目“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和“跨国网络书店培育计划”也在积极筹备之中。
10.出版“走出去”的人员素质逐步提高,人才队伍日渐壮大。几年来,新闻出版总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开展了“走出去”专门人才培训,举办国际高层出版论坛,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在,各个出版集团和较大规模的出版单位都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专职负责出版“走出去”工作。每年重要国际书展的参展人员相对固定,与几年前的状况相比大有改观。出版领域的版权贸易人才、出版翻译人才、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正在日渐壮大。
“十一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取得的巨大成绩,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出版集团和单位的积极努力,也得益于5年来我们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5年多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在国务院新闻办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有力领导下,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单位共同努力,扎实工作,稳步推进,为加快实施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5条。
一是始终坚持政府资助、企业运作的方式,形成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良好机制。采用政府资助翻译的方式对外推广本国图书,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多年历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运作机制。相比之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启动时间不长,只有5年多的时间。但是,自2006年1月工作小组成立以来,在工作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推广计划”在带动中国图书“走出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明显成绩。据统计,5年多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共资助图书项目1558个、2156册,累计资助协议金额达到8100多万元人民币,与54个国家322家出版机构签订了资助协议,涉及33种语言。除了直接资助的项目外,“推广计划”还推动了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版权贸易和对外合作出版。初步统计,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每年实现的版权输出占到全国版权输出总量的一半以上。实践证明,这种“政府资助、企业运作”的机制真正发挥了“推广计划”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也受到广大出版单位的欢迎。
二是紧密结合国内主题出版的年度工作,凸显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时代主题。“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是党中央对宣传文化工作的总要求,在出版“走出去”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近年来,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重要时间节点,比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国内出版工作每年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出版项目。与此同时,围绕这些重要活动,近年出版“走出去”工作也组织策划了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图书,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比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抓重点图书选题之初就把“走出去”工作一同考虑,策划推出《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等,不仅在国内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与国外著名出版社合作进入西方主流渠道,最近又推出《中国震撼》一书,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开放30年:增长、结构和体制变迁》、《中国模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五洲传播出版社的《中国巨变1978-2008》等书,都被成功输出到欧美国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先后推出《2008北京奥运建筑丛书》(10卷)、《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成功输出了英、法、德、俄等文种的版本。紧密结合国内主题出版的年度工作,凸显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宗旨“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中国”,也是近年来实施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鲜明特征。
三是着重翻译出版当代中国的精品力作,构成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研论文数量也跃居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将带来当代中国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这些精品力作,是出版“走出去”坚实的基础。“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自设立之初,就把反映中国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变化,反映我国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成果的著作,作为资助翻译出版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这些当代中国的精品力作正是国外读者的最大兴奋点,也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焕发蓬勃生机之所在。在充满中国元素的文学艺术作品,如王蒙作品、余华《兄弟》、杨红樱少儿作品、中国出版集团《山楂树之恋》、辽宁出版集团《中国读本》、浙江联合出版集团《中国当代美术丛书》等受到国外读者欢迎的同时,那些反映当代中国思想创新、科学发现、技术进步的科技图书,同样是国外读者关注的对象,如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的《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中国科技进展》丛书,有力地推动了中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四是不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奠定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深厚基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为出版“走出去”提供了永不衰竭的丰富内容。《于丹〈论语〉心得》、王蒙《老子十八讲》之所以广受海外读者喜爱,就在于它们是对中华传统文明的深入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文明史》,继英文版成功签约之后,2010年10月又签订了俄文版翻译出版备忘录,一批资深的俄罗斯汉学家和翻译家组成的团队承担该书的翻译工作。山东出版集团专门为“走出去”战略设计出版的《中华文化丛书》、《孔子之路》等,同样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认真挖掘、提炼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这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内容,今后仍要继续坚持。
五是切实加强与国外大型出版集团的合作和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增强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对外传播效果。与国外大型出版集团共同策划、合作出版项目是近年来出版“走出去”探索出的一条新路。浙江联合出版集团的《走进非洲》合作出版项目,山东出版集团的《孔子之路》等项目,都是与国外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成果。中国出版集团2010年与日本东贩株式会社等在日本合资成立中国出版(东贩)公司,专门合作出版中国主题的日文图书。与版权贸易相比,合作出版的项目在选题策划、内容编写等方面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国外读者的阅读需求。“推广计划”成员单位在开展合作出版项目时,充分利用国外知名出版机构的销售渠道和读者影响,增强了合作图书的传播效果。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国内出版企业还注意学习世界大型出版集团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方式,为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的本土化运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这5条经验,是对“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5年来的初步总结,也是近年我国出版“走出去”工作的概括。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新的经验,指导我国出版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
二、不断深化对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工作水平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数字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我国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是新闻出版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措施。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不断深化对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重要性、艰巨性的认识,努力提高“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工作水平。
1.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强国,不仅要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要有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新闻出版业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在巩固舆论阵地、传播中华文明、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建设出版强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举措,是出版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出版业发展方式的必要手段,是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造具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出版集团的现实需要。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努力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神圣工作。
2.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驻外使节会议上指出,公共外交作为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外交的重要开拓方向。公共外交直接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最终目的是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国际传播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进而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认同度。图书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加强出版交流与合作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在公共外交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风貌,讲述富有吸引力的“中国故事”,可以引导国际舆论正确看待我国发展,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理解和认同。要按照国家公共外交的总体部署,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3.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进度不断加快,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所有经营性出版社已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重塑了一大批合格的出版市场主体。在转企改制的基础上,培育战略投资者取得重要进展,打造了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北方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时代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出版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推动更多的出版单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努力扩大我国出版物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能否成功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产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继续提升,全球范围内的出版产业并购重组势头仍将继续强化,国际出版业的市场竞争将继续加剧。我国出版业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环境将更加复杂。希望那些改革到位、主业突出的大型出版集团和出版单位,敢于和善于到世界出版业舞台上亮相,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出版竞争。
4.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海外人才回归,为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当前,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随着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等措施的落实,人才回归现象在出版领域已经有所体现。出版领域要抓住人才回归的重要机遇,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注重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发挥海外回归人才熟悉国外生活的优势,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
5.“十二五”时期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任重而道远。“十一五”时期,我们在出版“走出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版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广度不断拓展、深度不断加强,这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出版业相比,我国出版业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并且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影响的产品还不多,国际上能够为我所用的国际销售渠道还不畅通,在经济实力上名列前茅的大型跨国出版传媒集团还没有出现,距离我们提出的实现出版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全球出版业正经历新一轮技术革命,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业态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新的战略制高点,各国出版业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新业态培育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要通过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培育竞争意识,寻找差距和不足,从而激发更大热情,认真学习借鉴国外出版业的先进管理经验、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营销能力,提高我国出版业的总体实力,把我国出版业的对外交流合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精心谋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规划,扎实做好今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这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出版实施“走出去”战略指明了目标和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新闻出版总署经过较长时期的调研,制定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这是今后5年指导新闻出版业发展包括出版“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规划。希望各出版单位,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精心谋划好“十二五”时期出版“走出去”战略的规划。
“十二五”时期出版“走出去”的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大体包括以下8个方面:
一是大力推动版权“走出去”。要进一步扩大版权输出数量,进一步改善进出口比例,优化输出结构,加大对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台港澳地区的版权输出力度,拓展对发展中国家的版权输出;完善语种结构,以欧美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兼顾其他国家和地区;优化内容结构,加强文学类、科技类、学术类等出版物的版权输出,提高版权输出的质量;改进形态结构,加强数字出版产品版权输出;改进合作方式,加大合作出版力度。到“十二五”末,力争版权输出数量突破7000项,引进与输出比例降至2∶1。
二是大力推动实物产品“走出去”。充分调动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使实物产品的出口数量和金额继续保持增长;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内容自主创新,重点推出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反映当代中国精神风貌和学术水准、贴近国外受众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品牌产品;丰富实物出口的产品形态,加大图书、报纸、期刊、电子、音像等各类出版产品的出口力度,推动出版产品进入国际主流营销网络,影响国外主流人群。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物出口数量突破1150万册(份、盒、张),出口额突破4200万美元。
三是大力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实施骨干带动战略,加大扶持数字出版重点企业和产业基地“走出去”的力度;在鼓励各种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动漫、网络游戏、期刊数据库、电子书等数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整合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产品资源,提升国际谈判能力。到“十二五”末,力争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额年平均增长32%,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
四是大力推动印刷服务“走出去”。鼓励印刷服务出口企业承接海外各种高端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数字化出版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的印刷加工业务;扶持印刷企业与数字技术供应商联合开发数字化印刷包装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与境外委托客户的远程对接;支持印刷复制企业应用低碳科技,在国际市场上推广环保形象和绿色品牌,吸引境外委托客户。到“十二五”末,力争印刷服务出口规模总量达到1000亿元。
五是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企业“走出去”。重点扶持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鼓励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通过上市、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扩大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资本运营和国际企业管理。到“十二五”末,力争出版企业海外投资额显著增长,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打造六到七家实力雄厚、有国际竞争力的“走出去”骨干企业。
六是大力拓展“走出去”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实施“借船出海”战略,加强与全球性和区域性大型连锁书店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主流营销渠道;整合和巩固现有海外华文出版物营销渠道;积极开拓网络书店等新型出版物销售渠道;大力实施本土化战略,积极利用海外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要素,拓展海外市场。
七是大力构建“走出去”人才体系。以外向型的经营管理人才、版权贸易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翻译人才的培养为重点,构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人才培养体系。到“十二五”末,力争培育一批外向型高层次的出版专业人才。
八是大力优化“走出去”格局。努力建立以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海外华文市场为依托的覆盖广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走出去”新格局,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成员单位都是国内重要的出版集团和出版社,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主力军。希望各个成员单位在“十一五”时期“走出去”工作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积极总结和用好已有机制的经验,深刻认识“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十二五”出版“走出去”战略开好局、起好步。
2011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重点工作,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强化选题策划能力,提高版权输出质量。5年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在版权输出数量方面逐年稳步增长。在重视版权输出数量的同时,今后要不断强化选题策划能力,切实提高版权输出的质量。版权输出最根本要依靠高质量的图书内容。要采取各种措施,认真研究国际图书市场规律和国外读者的阅读消费习惯,研究国际畅销书、常销书的成功经验,开发生产出既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又有国际销售潜力的产品。要强化品牌意识,在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出版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出版物,培育一批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作家,力争有更多能够影响世界思想文化潮流的中国图书在国际市场上畅销、常销。要特别注意抓好重点出版物的“走出去”工作。今年要精心把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出版项目的“走出去”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去规划、去推广,发挥好这些项目在“走出去”工作中的作用。还要注重版权输出的经济效益,确保版权输出贸易的可持续性。
第二,要加快数字出版发展,创新版权输出模式。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出版产品版权输出是“十二五”出版“走出去”规划中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未来版权输出新的增长点。几年来,许多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产品版权输出和平台建设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要进一步重视数字出版产品版权输出的平台建设,整合数字出版资源,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出版内容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不断创新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的方式与途径。要加大对数字出版重点企业和产业基地“走出去”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电子书、数据库、网络游戏等数字出版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数字出版国际化发展的路子。
第三,要拓展版权输出地域,推进出版“走出去”本土化进程。在继续加大对英、美、德、法、俄等欧美主要大国版权输出的同时,还要努力扩大对周边国家、阿拉伯国家、拉美国家、非洲国家的版权输出,增强中华文化在这些地区的影响。要充分利用合作出版这一有效方式,通过共同策划选题、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借助国外出版集团的编辑和营销力量,提高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效果。要积极推进出版“走出去”的本土化进程,通过新设、并购、合作等方式培育境外实体,通过上市、参股、控股等形式扩大境外投资,鼓励有条件的出版传媒企业在境外收购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努力扩大我国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切实增强我国出版业的国际话语权和对外传播力。
第四,要加大财政经济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出版“走出去”资源配置。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充分运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扶持资金、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等项目,对重点出版单位、重点出版物的版权输出给予重点支持。鼓励出版企业与银行合作,争取更多金融税收支持。要进一步发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与“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边疆地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扶持计划、两岸出版交流合作项目等的合力作用,优化出版“走出去”资源配置,对出版“走出去”工作业绩突出的出版单位在出版资源上给予优先配置和政策倾斜。要切实改进出版“走出去”信息服务,逐步完善出版“走出去”统计指标体系,加快培育出版“走出去”中介机构,为加快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要加强内部统筹协调,抓好项目长远规划。“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肩负着对外推广中国优秀图书的重任,既需要来自外部的支持,也需要加强内部的统筹协调。要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工作小组现有的资源,为成员单位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工作小组办公室要密切联系小组成员单位,加强内部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中外专家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真正形成工作上的合力。要加强同国外同类机构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和扩大对外推广中国图书的能力和渠道,探索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的新路子。要认真抓好“中国图书推广计划”的中长期规划工作,把国家目标和企业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各项目标,更好地发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在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中的带动作用。
出版“走出去”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扎实推动“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走出去”的各项工作,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实现新闻出版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文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2011年4月7日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刊发时略有改动。)